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2248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247篇
环保管理   538篇
综合类   3973篇
基础理论   694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766篇
评价与监测   185篇
社会与环境   44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air travel (GHG-A) are on the rise, and projections point towards a rapid growth in the coming decades.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how local government (cities), addresses GHG-A in their Sustainable Energy Action Plans (SEAP). To fulfil this aim, over 200 SEAPs were analysed focusing on three issues: (1) Treatment of GHG-A in local emissions inventories; (2) Policy initiatives within this domain; and (3) The cities’ perceptions of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cities acknowledge the challenge of GHG-A, around one third include GHG-A in their emissions inventories, and more than one quarter have initiated policy interventions. To categorise these interventions, we have added a mode ‘governing by agenda setting’ to an existing analytical framework, ‘Modes of governing’. With their authority limited to the local setting, this mode of governing is a common channel for cities to push changes at higher levels.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2013年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基于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和参数、半参数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对经济增长与工业COD排放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工业COD排放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全省工业COD排放随经济的发展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同时人口增长对水污染物排放影响很大,二者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了经济持续发展能够协调并能解决其与水污染排放之间的困境。本研究丰富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关系在市级尺度层面的实证研究,为"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63.
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提高未来气候预测的准确性。~(14)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对~(14)C在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的评估、陆地生态系统释放CO_2的源解析、河流有机碳的源解析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最后展望了~(14)C应用于陆地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4.
柴油/甲醇二元燃料发动机的非常规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一台电控单体泵增压中冷柴油机上,利用FTIR研究柴油/甲醇二元燃料发动机不同甲醇替代率下的非常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柴油/甲醇二元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未燃甲醇、1,3-丁二烯及N_2O的比排放与纯柴油模式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均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加而增加;甲醛、未燃甲醇及N_2O的比排放随着负荷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转速的增加,未燃甲醇的比排放趋势相差不大,排放量也无明显差别;CO_2的比排放随着甲醇替代率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965.
为揭示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固碳基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以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 CO)的Ⅰ、Ⅱ型基因(cbbL、cbbM)作为分子标记,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水中的固碳基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固碳基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含cbbL基因固碳基因主要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优势亚群分别是γ-变形菌亚门(45.3%)、蓝细菌(30.9%)和β-变形杆菌亚门(23.8%);而含cbbM基因的固碳菌群未检测到;近岸的A9站位与其他站位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异着色菌属(Allochromatium)、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硫单胞菌属(Thiohalomonas)为其特有菌属.相关性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含cbbL基因的固碳基因丰度与水温、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66.
海南省建筑业碳排放核算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为了解海南建筑业碳排放情况,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1993—2013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15—2020年的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保持现有建筑技术条件下,海南建筑业碳排放距2020年国家40%的减排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最后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对建筑业降低碳排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67.
全自动消解测定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傲  何咏  陈雪  李烨 《环境工程》2016,34(5):152-155
基于传统方法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应用全自动消解仪测定土壤/沉积物中的有机碳。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将复杂的前处理过程自动化,可同时分析大批量样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24 m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测定高、中、低3种浓度的样品,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9%~106%和91.7%~105%。当取样量为0.5000 g时,检出限为0.0586%,方法指标满足对样品的准确分析。对比现有实验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准确、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8.
于2012年5月11日至5月15日同时对成都中心城区及其大气环境监测对照点都江堰灵岩寺大气PM2.5进行采集,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PM2.5的总体质量浓度大于灵岩寺,且各化学组分的质量浓度也均大于灵岩寺。两站点PM2.5中OC/EC均大于2,有2次有机碳的存在;中心城区WSOC和TN日均浓度大于灵岩寺,同时发现中心城区TN日变化趋势与灵岩寺一致,WSOC变化不明显;水溶性二次离子(SO2-4、NO-3和NH+4)浓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区SO2-4/NO-3值比灵岩寺小,说明成都市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排放源。  相似文献   
969.
我国城乡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静  曲建升  韦沁  曾静静 《环境工程》2016,34(10):161-165
建筑作为三大高耗能产业之一,研究其碳排放对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农村人口数量、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发展趋势,对2012—2050年城乡住宅面积进行预测。结合国内外文献,将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源分为建材、运输、现场施工3个方面,得到剪力墙结构、钢混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在物化阶段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计算得到2012—2050年我国城乡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及其物化阶段的碳排放趋势。城镇新建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远胜于农村,其达峰节点迟于农村。合理控制住宅建筑增加速度、延长建筑使用年限可有效减少住宅建筑物化阶段碳排量;使用绿色低碳建材和清洁能源,提高施工机械效率是低碳建筑物化阶段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70.
采用活性污泥富集与回收废水中碳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波  文湘华  赵芳  梅益军 《环境科学》2011,32(4):1042-1047
以活性污泥为吸附剂,研究了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强化富集与有效回收的方法与参数.在连续运行模式下,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COD平均吸附率达到63%,且约50%的溶解性碳源分布在细胞外部,在温和条件下就能被解吸;对氮、磷的吸附效果差异较大,磷的吸附量可达76%,对氮的吸附量较小,氨氮吸附率仅13%.同时,实验还研究了常规 (pH=7.5, 20℃)、加热(pH=7.5, 60℃)和碱性加热(pH=11, 60℃)条件下,污泥水解对有机物、氮和磷的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碱性加热条件更有利于碳源的释放,水解24 h后,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对COD的释放率达到了320 mg/g;但氮、磷的释放量有限,释放率(水解8 h,稳定)分别为18 mg/g和2 mg/g.利用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作用,能够实现废水中碳源的回收,且回收碳源中氮、磷浓度低,对回收碳源的再利用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