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根据水泥回转窑的生产工艺及环保处理流程的特点,对水泥回转窑监测结果换算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1台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t/d熟料的湿法回转窑监测为例讨论回转窑监测结果换算问题,并提出了对监测结果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氨氮转化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NH4+-N的转化途径,利用氮素计量关系和沿程试验研究了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产生TNloss(氮损失)的原因和NH4+-N转化途径. 结果表明,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DO消耗异常,TNloss不守恒,当进水ρ(NH4+-N)平均值分别为1.262、2.296、3.111 mg/L时,NLR(氮损失率)分别能达到7.89%、12.91%、17.73%. 利用硝化反应和CANON(全程自养脱氮)方程式计算得出理论TNloss和TDOC(理论耗氧量),与实际TNloss和ADOC(实际耗氧量)的差值分别小于±0.030、±0.10 mg/L,各阶段NH4+-N 通过CANON途径转化的比例分别为48.58%、60.77%、68.10%,硝化反应和CANON途径共同参与了NH4+-N转化. 沿程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阶段,NO2--N在滤层中均有积累,并在滤层厚度为10~18 cm内出现NO2--N和NH4+-N共存的现象,进一步证明CANON途径是净化铁锰氨生物滤池内产生TNloss的原因.   相似文献   
43.
文章为探究金属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二价铜离子、二价锰离子)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废水中4-CP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圆形电化学反应器,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金属离子来探究对4-CP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的研究表明,亚铁离子具有较好的催化强化效果,平均催化效率可达24%,且Fe(Ⅱ)最适宜投加量为1.5mmol/L,催化效率可提高31.5%。另外其他三种金属离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Mn(Ⅱ)>Fe(Ⅲ)>Cu(Ⅱ),且当Mn(Ⅱ)投加量为3.0 mmol/L时,完全抑制4-CP的电化学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44.
常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条件下CO2的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常温常压下,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对温室气体CO2的活经与轮,分别考究了纯CO2气体,CO2-H2,CO2-CH4体系中CO2的轮。纯CO2气体放电,CO2主要分解为CO和O2,CO的选择性在70%以上,随着脉冲电压峰值的增加,CO2转化率,CO2产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5.
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是可望达到能量平衡的污泥处理新技术。借助污泥与其转化产物的元素分析、污泥的热重分析和衍生油的GC/MS分析等手段,对该转化反应过程的元素转移、转化特征温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过程的主要反应是脂肪族化合物的蒸发、蛋白质肽键断裂和基团转移反应,参与反应的主要成份是脂肪族化合物和蛋白质,其中前者参与反应的温度低于后者,而糖类化合物参与反应的温度最高。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阶段的植物群落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植物群落演替基本沿着:农田杂草→草地→灌木林地→天然次生乔木林的方向而发展.但由于退耕还林阶段受环境因素或干扰状况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加上退耕还林中树种较为单一,退耕还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没有得到提高.通过对处于相同退耕还林阶段的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调查,以及对同一群落类型中具有不同群落结构的植物物种组成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植物群落内部,群落组成中的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从优势种来看,乔木层主要为马尾松和柏木;灌层中为火棘、栓皮栎、山莓、黄构皮等;草本层中主要为白茅、茅叶荩草、白喜草、竹枝细柄草、渐尖毛蕨、日本金粉蕨、过路黄等.退耕还林10年后发育形成的密林中,乔木物种数目较多,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47.
尽管不少文献对农地转用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农地转用政策在农地-市地配置优化中的作用却较少受到关注。论文从外部性内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地方政府农地转用模型对土地用途管制、税费政策的作用机制和配置效应进行研究。在考虑多项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地方政府决策函数进行拟合,并结合近年来农地外部性测算的结果实证分析了农地转用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对农地转用数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管制和税费政策均能显著地抑制农地转用数量,但政策的影响效果则存在差异。其中,税费政策的数量标准与外部性数量基本一致,但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地转用的抑制效果已经超出了外部性内化的目标。根据这一结果,结论部分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及农地转用配置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重庆市农地非农化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涛  廖和平  褚远恒  孙海  李靖  杨伟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1844-1857
为探寻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确定影响因素对重庆市及所属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力。研究基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1997—2013年重庆及所属37个区县(不含渝中区)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的时空动态地域性差异特征明显,呈现以区域Ⅰ为中心,区域Ⅱ为中心拓展区,区域Ⅲ和Ⅳ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分异格局;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布表现出高度非均衡特征,其空间非均衡程度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明显的“W”型波浪变化形态,地区间差距仍是导致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的主因;重庆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分区差异,农地非农化水平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及政策制度环境分别是影响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分异的基础条件、内在动力、中坚力量和外在条件;影响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主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综合以上结论:由于研究区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特征明显,并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对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的决定作用差异明显,所以开展不同区域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非均衡及形成机理研究对于农地非农化管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9.
为开发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的种子资源,从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和腐木混合物的富集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厌氧降解纤维素产丁酸菌.该菌株细胞呈杆状,长7.1~9.1μm,直径1.2μm左右,经鉴定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命名为C. Butyricum DCB.在35℃条件下,菌株DCB在纤维二糖液体培养基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6536h-1,世代时间为1.06h,纤维二糖降解速率为0.1g/(L·h),丁酸生成速率为0.06g/(L·h).该菌株利用纤维素发酵产丁酸的转化率高达0.23g/g,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0.
彭开丽  张安录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798-1810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与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关系到农户的生存状况。论文在分析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户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暴露性指数EI、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根据量化后的SI和AI,可以计算出农户的脆弱性指数VI。论文以中国中部经济区5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大规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定量测度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的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数算法对其进行量化,并由此分别计算出各省份农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脆弱性指数VI。最后,论文将农户脆弱性指数VI与暴露性指数(流转面积强度EIA和流转时间强度EI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