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丙辉  秦延文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人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人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62.
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半参数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星期几效应、长期趋势、气象要素等混杂因素后,分析2009~2012年北京市日最高气温与四类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探讨日最高气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考虑了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分层以及0~6d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存在0~1d滞后效应,男性急诊人次均要高于女性;日最高气温每上升1℃,男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急诊人次分别增加2.10%和2.14%,女性肺炎、哮喘和支气管炎急诊人次分别增加2.00%、4.21%和2.95%.对性别而言,日最高气温每上升1℃,小于15岁人群支气管炎急诊人次增加3.60%;15~59岁人群支气管炎急诊人次增加2.16%;对60~74岁年龄段急诊人次无显著统计学意义;≥75岁人群肺炎和哮喘急诊人次分别增加2.69%和8.05%.  相似文献   
263.
准确把握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实践、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视角,以百年时间轴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特征,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和理论体系,总结概括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践效果,并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分享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路径和趋势,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64.
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与碳排放限额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主要国家、九大区域及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两大集团的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对目前主要的碳排放限额分配方法与原则进行了评述,指出人均原则是应坚持的分配原则。针对以当年还是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以及考虑历史责任与否提出了4种人均碳排放限额分配模式,并用其计算了全球九大区域以及中国的2050年碳排放限额。结果表明,考虑历史责任与否对碳排放限额分配结果的影响相当大,而且只有采用考虑历史责任并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这一人均分配模式,中国2050年的碳排放限额才可能高于其预测排放量  相似文献   
265.
土层锚杆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土层锚杆可能出现的各种病害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在水的作用下土层锚杆破坏时的应力传递过程,提出土层锚杆发生破坏时所遵循的逐次破坏的突破观点.首先失效的是坡顶锚杆,其次是坡脚的锚杆,最后才是坡体中部的锚杆.并对破坏时土层锚杆发生的6种病害形式进行了详细论述及原因分析: 灌浆体和土体界面的破坏、土体的破坏、锥体-黏结复合破坏、锥体破坏、灌浆体的拉裂和压碎、灌浆体与杆体之间的黏结破坏.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层锚杆常见病害防治的几个关键性对策.  相似文献   
266.
介绍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工业企业中存在的有毒作业危害,以某汽车工业企业为例,采用改良后的有毒作业分级方法对企业中各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险程度大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工作量小,计算结果可靠,使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更具针对性,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67.
孟紫强  卢彬  周义  黄文清  王彤  耿红  张剑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900-1908
为了探讨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对过去9年(1995~2003)沙尘暴高发地区甘肃省武威市的6所大中型医院沙尘天气高发季节(3月1日~5月31日)每日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Semi-parametric generalized additivemodel,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以及气象因子等混杂因素后,考虑到具体年份的差异,分别对每年建立GAM回归模型(滞后7d)并进行分析.然后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年GAM分析结果(即相对危险度RR)进行效应量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RR ),以此表示沙尘天气对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沙尘暴的影响,各年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相对危险度(RR)合并效应量(RR )随沙尘暴滞后天数的不同而不同,且在滞后3、4、5 d时每天的RR 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 分别为1.40(95%CI为1.06~1.86)、1.34(95%CI为1.01~1.77)、1.73(95%CI为1.35~2.23);(2)扬沙天气在其滞后第6天RR 有统计学意义(RR 为1.14(95%CI为1.01~1.30);(3)浮尘天气与扬沙天气类似,也在其滞后第6天RR 有统计学意义,其RR 为1.12(95%CI为1.00~1.25).(4)沙尘天气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可根据滞后不同天的RR 值变化,分为滞后早期效应、滞后中期效应和滞后后期效应三类;(5)沙尘天气引发和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各种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这些结果表明,呼吸系统日入院人数沙尘天气,特别是沙尘暴与有关联系,且均表现为滞后效应,而且沙尘暴的影响强度大于扬沙天气或浮尘天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8.
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污染区和对照区 2 0 0 0多名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症状、疾病患病率比较 ,并运用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就室内外空气污染对学龄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污染区室内外空气污染较严重 ,大气中TSP、SO2 和 NOx 的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其儿童呼吸系统症状、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区。对儿童呼吸系统发病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大气污染、被动吸烟、家庭燃煤、冬季取暖和室内油烟污染程度。其中咳嗽与以上五个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 .0 5) ;除被动吸烟外 ,支气管炎与其它四个因素呈显著正相关 (P<0 .0 5) ;咳痰与大气污染、被动吸烟、冬季取暖和室内油烟污染程度 ,气喘和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与大气污染和室内油烟污染正相关关系显著 (P<0 .0 5)。哮喘与室内外空气污染无显著的统计学联系  相似文献   
269.
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我国近500年历史旱灾资料,对其中持续特大干旱及旱灾个案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干旱虽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但若是大范围、全流域乃至多个流域的持续干旱,则会酿成大灾。如明崇祯年间的持续数年的特大旱灾造成了水源和粮食的极度消耗,自然灾害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崩溃,最终导致了朝代的更迭。本文以史为鉴,对我国现代面临的严峻的干旱缺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进而提出应将防范的重点集中在对社会影响极大的特大旱灾上,并且应当针对重旱、极旱的减灾对策及早研究和部署,行动越早就越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