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807篇
基础理论   50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70篇
社会与环境   206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区域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动态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持服务能直接固定大气中的CO2,有效减缓全球变暖趋势。该服务的供需平衡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以空间显式的方法,定量评估城市尺度上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动态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论文以北京市为例,分别选取CASA模型计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以及IPCC清单法和城市碳代谢法计算的人为CO2排放量,表征碳固持服务的供应和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2000和2013年碳固持服务的供需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北京市碳固持服务供不应求,供需比为53.5%。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的碳固持服务供需失衡,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碳固持服务则供大于求。2000-2013年,北京市碳固持服务的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供需比降至38.5%。碳固持服务供需关系变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中,来自城市居民生活和交通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增长最多。基于此,建议在需求端加快产业转移、促进节能减排,在供应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杨青  刘耕源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1):4527-4538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越来越被人类所认可,但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生态过程等的复杂性及现有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给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推进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在厘清沼泽、湖泊、水库/坑塘、河流及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存量流量变化、生态过程带来的附加影响和全球性生态系统服务在局地的分摊及人类感受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为直接价值(增加生物量、固碳释氧、提供水源、补给地下水、增加底泥)、间接价值(净化大气、水,营养物质运移、调节温湿度、提供水电)和存在价值(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旅游休闲+航运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然后使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非货币量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和方法学,该框架尝试解决核算缺乏统一标准、重复计算和跨空间尺度数据转化等难题;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核算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该研究能为湿地生态系统差异性保护与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周健  官冬杰  周李磊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1):4539-4553
生态足迹思想被引入我国后,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可以量化生态补偿标准.本文以重庆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省公顷"的模型改进方法修正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其空间分异特征,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三峡库区后续发展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计算各个区县的生态补偿标准,与其他大型库区的生态补偿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6年,重庆三峡库区的平均生态足迹为34586160.120 hm~2,平均生态承载力为6664208.176 hm~2,通过对重庆段的所有区县进行生态安全判断,发现全部都是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进行生态补偿.整体上,生态补偿需补偿约54.92亿元.而人均补偿额度小于100元的有大渡口区、奉节县、石柱县、巫山县、巫溪县、云阳县和忠县7个区县,在100~200元有长寿区、丰都县、开州区和武隆区4个区县,在200~300元的有巴南区和北碚区2个区县,在300~400元的有万州区、江北区、江津区、涪陵区和南岸区5个区县,大于400元的有沙坪坝区、渝中区、渝北区和九龙坡区4个区县.随着经济发展,必定会带来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改变,生态补偿额度也会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4.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关键服务的时空变化,科学地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后8 a相比,1)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荒漠面积显著减少,水体与湿地面积从减少转变为增加。2)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减弱、草地恢复态势显著,退化草地占比下降了19.9%,恢复草地占比增加了33%。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提高了1.9%,特别是高寒草甸类。草地载畜压力明显减少,牧草供给能力提升,草畜矛盾有所缓解。3)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增加,碳汇总量略有提高,防风固沙服务能力稳步上升。然而,降雨量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强,植被覆盖度增加但植被根系土壤层无法短时期内恢复,从而导致土壤保持服务能力有所下降。4)西藏高原的暖湿化气候有利于减缓荒漠化进程并促进生态系统恢复,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工程区局部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及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转变,是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三生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论文基于福州新区2000、2009和2015年3期Landsat ETM+/OLI遥感数据和“三生”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应用GIS定量研究了福州新区15 a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 1)15 a间福州新区的生活生产空间增长迅速,面积增加了11 224.63 hm2,增长率达82.31%;生态生产空间面积出现先下降后增长趋势,总体增长了19.94%;生活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生态生产空间的增长源于对湿地、海域等生态空间的侵占。2)15 a间福州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了21.69%,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大,减少了6.822 8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92.10%。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提高和下降两种相反趋势,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态空间的侵占,贡献率分别达38.60%和18.77%,其次为生态生产空间对生态空间的侵占。4)推进福州新区“三生空间”协同布局,应加强区内生态林地、闽江河口、海岸线等重点生态空间的保护,稳步推进新区核心区域生活空间基础设施优化,集约利用生产空间,增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996.
水生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生生态系统治理水体污染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水生生态系统处理废水的运行机理,展望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村落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落生态系统的分布是地表突出和普遍的现象。本文概括总结了区域性村落生态系统分布的一般性原则,其分布特征表现为景观性、分散集聚性、动态迁移性、梯度性、趋适性、界限性以及人文性等各个方面;对诸如平原、山区、湖区、盆地、丘陵台地、岛屿以及过渡区等各种地貌类型区提出相应的理论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基础设施,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大力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内容、发展概况,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5项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未来两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研究了广东五华县牛角塘综合治理试验区几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的物质迁移、肥力特性及元素迁移与富集传性,结果表明,生态类型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到土壤的肥力状况,同时由于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还会造成土壤机械组成、元素迁移富集特点以及其它发生学特性的差异,林地、半林地及光山地之间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00.
从氮源角度研究了一株产氢新种Ethanoligenens harbineseB49发酵葡萄糖和糖蜜的产氢特性及其营养需求,以及酵母粉对产氢菌E.harbinese B49生长和产氢的特殊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条件下,以酵母粉替代蛋白胨作为唯一氮源可以大大提高E.harbineseB49的产氢能力,单位体积产氢量从1700mL L-1培养基提高到2400mL L-1培养基,产氢能力提高40.35%.该条件下去除维生素液,E.harbinese B49的产氢能力不受影响.从E.harbinese B49产氢动力学分析可以看出,对数生长期处于12~22h期间.从对数期开始迅速产氢,并且一直持续到稳定前期,产氢速率达到16.8mL/h,生物气中最大氢含量为41%.驯化后的E.harbinese B49利用糖蜜为底物产氢,糖蜜COD为13g L-1时,单位体积最大产氢能力为1576mL L-1.当培养基中额外加入0.5g L-1酵母粉时,可以大大促进E.harbinese B49发酵糖蜜产氢的能力,单位体积氢产量达到1960mL L-1,提高了24.4%,比产氢率达到150.8mL(H2)/g(COD).以牛肉膏、蛋白胨、尿素为氮源时,E.harbineseB49产氢量提高较小.图4表2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