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环境化学》2003,22(4):413-414
酞酸酯(邻苯二甲酯)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PVC塑料产品中.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这类物质可以由塑料中迁移出去(如从塑料食品包装或容器中),造成对空气、水及土壤的污染,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研究表明:酞酸酯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不仅有致癌作用,而且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正常功能.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对这类物质的提取与分析是目前非常活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主要用作增塑剂来提高塑料树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柔韧性.近年来,由于在全球范同内的广泛使用,在环境中的普遍存在,以及其内分泌干扰毒性,邻苯二甲酸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邻苯二甲酸酯完全矿化的主要途径.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机制与途径已经在细菌中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在真菌领域的报道还很少见.本文主要概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污染现状,介绍了其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危害,并且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降解菌的种类、降解的代谢途径及相应的分子机制,以及真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研究等.  相似文献   
33.
《环境化学》2011,30(6):1107-1107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塑胶工业中最为常见的增塑剂.根据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属于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环境荷尔蒙类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阻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引发恶性肿瘤,容易造成畸形儿.目前已证明,长期处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环境中,可能引发气喘现象、  相似文献   
34.
张承镛 《环境保护》1996,(1):17-18,47
静电除雾器用于治理塑料制品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废气、净化效率可达83-97.1%,且可回收利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张伟  王新刚  林兵 《化工环保》2013,33(3):226-229
以SBR为反应器,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增塑剂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培养驯化后,好氧颗粒污泥对该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好氧颗粒污泥对增塑剂生产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78%,出水COD为62mg/L,接近于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出水中NH3-N未检出,TP为0.0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90%。  相似文献   
36.
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水中酞酸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固相微萃取富集水中酞酸酯,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只需50min,检出限可达0.01-40.0μg/L,实验表明,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已用于地面水源、海水、饮用水中酞酸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7.
李萍 《环境工程》1997,15(2):33-34
软PVC制品生产中产生大量含增塑剂烟雾,形成恶臭污染。目前采用废气预热焚烧法、旋风除雾法、冷凝过滤法和高压静电除雾法治理,本文对这四种方法作出分析比较,认为高压静电除雾法为较适宜的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尤为适用;并对该法的缺陷及防止措施一一作介绍。  相似文献   
38.
闫敏 《环境科技》1996,9(3):30-31,36
为测定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其测定进行了探讨,经过色谱条件的选择,样品测定,精密度试验,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粗密度较好,适用于工厂车间的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甲醛(Formaldehyde,FA)二者联合暴露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氧化损伤机制,以及维生素E(Vitamin E,Vit E)对二者所致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80只SPF级3周龄雄性KM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A)阴性对照组;(B)0.15 mg·kg~(-1)·d~(-1)DIDP组;(C)1.5 mg·kg~(-1)·d~(-1)DIDP组;(D)15 mg·kg~(-1)·d~(-1)DIDP组;(E)150 mg·kg~(-1)·d~(-1)DIDP组;(F) 1 mg·m~(-3)FA组;(G)1 mg·m~(-3)FA+15 mg·kg~(-1)·d~(-1)DIDP组;(H)1 mg·m~(-3)FA+15 mg·kg~(-1)·d~(-1)DIDP+100 mg·kg~(-1)·d~(-1)Vit E组.连续染毒3周.于染毒第13 d开始进行水迷宫实验,末次给药后24 h内取小鼠脑组织制作切片和组织匀浆,检测脑组织匀浆中活性氧(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表明,(A)组~(E)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逐渐加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逐渐下降;(G)组较(F)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加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H)组较(G)组小鼠脑海马组织氧化损伤减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研究显示,DIDP可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引起脑海马组织损伤,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0.
2013年6月25日来源:ASTM国际组织ASTM国际组织(ASTM International)为确定一系列被用作增塑剂,并且依据欧盟和美国的法规禁止在某些产品中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发布了一项新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的一个分析方法小组委员会开发了该试验方法(ASTMD7823),该方法使用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来确定一系列的邻苯二甲酸酯,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