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518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196篇
综合类   2653篇
基础理论   465篇
环境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531篇
评价与监测   760篇
社会与环境   21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几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用T值分级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宽域灰色聚类法对湖南某地10个监测点的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通过比较,认为宽域灰色聚类法较好。  相似文献   
32.
从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论述了加速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规范化的必要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具体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3.
报导了兰州市一年内大气中TSP及其成分含量的监测结果、污染程度和变化规律,为兰州市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介绍液相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十年来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收录1983年~1991年国内的应用论文50余篇,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35.
浑河沈阳段地表水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影响的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GB 3838-2002《地表水质量标准》和美国EPA推荐的“地面水质量标准”对浑河沈阳段地表水中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安全性评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评估,结果虽然有所差别,但结论是一致的,即浑河沈阳段地表水有机污染物十分严重,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近年来在拓展监测能力,提升监测现代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目标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举措,指出在我国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环境监测站应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为管理服务的前瞻性、监测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及实施环境决策的支持性作用,积极推进环境监测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城市高架道路建设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观测和对比,分析了城市一般道路上和城市高架道路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扩散条件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例举日本对城市高架道路建设的有关规定,提出应重视城市高架道路建设的环境预评估等。  相似文献   
38.
我省环境监测的远程数据传输也应用多年,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传输手段落后、设备运行不稳定等状况,急需对现有系统进行换代或改造。通过对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比较分析,采用GPRS传输方案实现我省环境监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是最优的,是斜学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9.
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赵旭丽  阎敬灵 《上海环境科学》2004,23(4):178-181,151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纳米光催化剂、纳米过滤技术和纳米级的水处理剂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级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和其它纳米催化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有着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纳米技术在噪声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纳米技术同时也存在光催化时光利用率低、催化效率低、纳米功能材料工作条件要求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0.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