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2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1653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230篇
环保管理   261篇
综合类   3596篇
基础理论   546篇
污染及防治   827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化学法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含磷废水在添加不同药剂、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的处理效率;研究表明:石灰法除磷在〔Ca2+/TP〕(摩尔比)为2:1时,pH值控制在10.0左右,TP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三氯化铁除磷时控制〔Fe3+/TP〕为2:1,pH值为7.0,TP的去除率能达到96%;硫酸亚铁与活性污泥协同除磷效果优于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62.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并按空间和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经典的脱氮除磷工艺,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对除磷机理及工艺的介绍和分析,提出应加深对生物除磷机理的研究,从微生物的角度进行工艺调控。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用抗坏血酸作还原剂测定水中总无机磷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节约了试剂的用量、节省了分析测试时间,而且由于低浓度的抗坏血酸无毒,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分析人员健康的影响,同时其回收率也较高,是一种测定水中总无机磷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4.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强化生物絮凝+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式一体化工艺对城市污水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组合工艺的较优运行条件下,装置对SS、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7%、89.3%、87.9%、73.4%、58.8%。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效果良好,且稳定可靠,其中生物絮凝吸附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2.4%,生物接触氧化段对总磷的去除率为39.1%,并对装置的除磷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汽车涂装废水除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是国家严格控制的一类污染物,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汽车涂装废水进行除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氢氧化钙300mg/L,pH控制在11.0左右时,镍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5%,出水完全满足《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  相似文献   
66.
轮叶黑藻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在不同梯度营养盐浓度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研究得出:在不同营养条件下,轮叶黑藻对水体中总磷(TP)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总氮(TN)处理浓度较高(15mg/L)时,轮叶黑藻对水体中的TN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轮叶黑藻的净化效果随水体中氮、磷等物质含量增加而增大,轮叶黑藻是一种很好的水体净化植物,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可以适当配置轮叶黑藻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67.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淀山湖入湖河流和环湖污水排放,淀山湖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夏季高温季节蓝藻水华时有发生。基于最近开展的比较系统的大规模水文、水质、生物同步监测和底质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实验,进行入湖氮磷营养盐通量计算分析。通过建立淀山湖水动力一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同步实测和历史资料进行水动力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率定验证,模拟典型风场作用下的淀山湖三维流场特征;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淀山湖氮磷营养盐和藻类的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初步掌握淀山湖的富营养化过程;综合评价了污染负荷削减、水力调度(水体停留时间)等措施对控制淀山湖富营养化的作用,明确磷是淀山湖藻类生长的关键营养盐限制因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磷负荷削减50%以上才能使淀山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开始下降;削减90%以上的营养盐负荷才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水体停留时间的长短是藻类是否过度繁殖的重要条件,加大引水流量,减少淀山湖水体停留时间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目前阶段,与控制营养盐负荷(50%)相比,增大引水流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蓝藻暴发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68.
碳源类型对A~2O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2.5 L的A2O反应器,以乙酸和丙酸分别作为进水唯一碳源,系统研究了进水碳源类型对脱氮除磷和代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 mg/L左右,NH+4-N为52 mg/L左右的条件下,原水碳源类型对TN的去除影响不大,系统TN去除率均在65%左右.进水碳源类型对TP的去除及相应污泥中PHA的类型、含量和代谢及糖原的变化影响较大.乙酸为唯一碳源时,厌氧区放磷浓度较高,污泥中PHA的成分主要为PHB和PHV,两者在厌氧区的合成量差别不大,PHB在随后的反应过程中变化较大,对除磷代谢过程起主要作用,而PHV的变化较小.丙酸作为进水唯一碳源时,厌氧区的放磷浓度偏低,主要合成PHV,几乎不含PHB,PHV在随后吸磷过程中浓度变化较大,对除磷代谢起主要作用,而且出水TP浓度偏低.碳源类型对污泥中糖原的代谢也有影响,乙酸为碳源时糖原的含量高,变化范围也较大,丙酸为碳源时糖原的变化幅度较小.在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与乙酸相比,丙酸是一种更合适的碳源.  相似文献   
69.
模拟沉积磷迁移转化行为的铁盐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晓君  王计平 《环境科学》2009,30(12):3502-3508
室内模拟研究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在不同浓度铁盐影响下,在沉积层中的垂直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分别向模拟系统投加的10 mL和50 mL的1 mol/L FeCl_3溶液,沉积层中磷的含量降低,投加30 mL的1 mol/L FeCl_3溶液时,沉积层中磷含量增加.沉积物中适当的铁盐会阻止沉积物磷向水体释放,铁盐浓度过高或过低,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促进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实验结果对研究内源磷释放与湖泊富营养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底泥扰动对上覆水中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底泥受持续和间歇扰动的过程.探讨了扰动作用对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显著促进了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磷向底泥迁移.持续扰动与间歇扰动作用下,上覆水中溶解性无机磷(DIP)分别在第6h和第24h达到平衡状态,为0.014mg.L-1和0.015mg.L-1.显著低于对照试验(0.04mg.L-1);而溶解性总磷(DTP)则在第6h和第48h达到平衡状态,为0.047mg·L-1和0.045mg.L-1,显著低于对照试验(0.065mg.L-1).持续扰动促进了颗粒态磷(PC)的释放,扰动6h后,PP达到最大值(9.18mg·L-1).随后下降.第24h后,PP稳定在2.18mg·L-1左右;而间歇扰动作用下,第2h,PP达到最大值(2mg·L-1),随后下降,第96h后,PP稳定在0.093mg·L-1左右.扰动作用下,TP的变化规律与PP一致.与初始状态相比,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作用下,DIP/DTP、DIP/TP、DTP/TP显著下降,而上述该值在对照试验中则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扰动导致的底泥再悬浮有利于降低上覆水中溶解态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