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0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492篇
安全科学   1508篇
废物处理   201篇
环保管理   1509篇
综合类   5824篇
基础理论   626篇
污染及防治   546篇
评价与监测   175篇
社会与环境   637篇
灾害及防治   51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489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651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1011篇
  2007年   1275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2000~2015年江汉平原植被NPP,并利用线性回归与逐像元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江汉平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6年来江汉平原植被NPP的年总量在25.43~29.76 TgC之间,呈波动增加趋势;(2)江汉平原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不均匀特征,形成一系列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符合“丘陵-平原-河流-城市”的衰减趋势;(3)江汉平原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3 7和0.498 5;经显著性检验可知,江汉平原NPP的产量与年降水量相关性较弱,而与年均温则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4)植被NPP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呈正相关的像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9.19%和83.41%,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腹部的农耕区域,说明江汉平原农耕区NPP的产量对年降水量与年均温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能源环境管理是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能源环境管理领域的科研项目为基础数据信息,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该领域资助项目的总体特征、研究主题和热点变化,并结合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提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主要结论包括:①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面上、青年、地区等自由探索类项目的立项绝对数和学科占比均呈上升趋势,并更多向青年学者倾斜,资助强度保持稳定;②碳、能源和环境是自由探索项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随着政策等调整具有动态变化特征;③能源环境管理领域重点、重大等引导类项目和优青、杰青、创新研究群体等人才类项目不断实现突破,增速明显,学科占比优势突出;④问题导向与本土情景、理论体系和一般规律、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市场和微观主体作用是研究选题确立与项目申请时可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因子分析法整合出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量化各地级市的指标得分,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从物流供给、物流需求和平衡度三个维度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进行物流发展的综合分析。通过引入引力模型,测算出辽宁省各地级市之间的物流联系度。根据物流联系度和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建议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区域构建物流圈网络布局,以促进辽宁省各地区物流业的供给与需求全面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林业劳动安全》2006,19(3):F0002-F0002
FM电子水处理仪是我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开发,历经数千次检测试验,在借鉴国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利用高科技电子技术产生超高频振荡电场,不改变水的化学成份的基础上,可使水分子在电场中的偶极距加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系统建模的水管理政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ABSS)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考察系统中主体的不同状态和行为特征、主体与环境的作用、主体之间的作用,来表征系统的宏观特征,是进行复杂社会环境系统分析和政策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管理系统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讨论了ABSS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系统构成、分类方法和开发工具等特征,总结了其供水系统发展、水资源分配和流域水资源管理、农业土地和水资源利用、居民用水行为、农业污染控制及人类活动的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利用该方法研究我国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控制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三、我国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关于我国公民通过人大、政协这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以及有关工、青、妇、少先队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组,已有较为成熟的政策或办法。本文重点探讨非政府环境保护群众组织或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按照西方发达国家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标准,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单纯的非政府社会团体很少。与此相适应,我国也没有专门制定有关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及其活动的政策。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群众运动以及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个缺口。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环…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初,湖北省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元以上,有必要对灾害期间的气候特征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对湖北省76个气象站2008年1月12日~2月3日气温、降水(雪)、日照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等要素进行时空间差异分析及历史与同期比较,并选取10个代表站历史上所有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对其过程持续低温日数、最长连续雨雪日数、过程极端低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的平均气温异常偏低,该省大部为-1~-2℃,比常年同期偏低4~6℃,为各站历史同期最低,其中主要是最高气温异常偏低所致,但极端低温并不低;(2)降雪过程频繁,雨雪量异常偏多;(3)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该省大部在16~22 d,位于历史第一;(4)日照异常偏少。持续而稳定的大气环流异常形势是湖北省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海水中微量镍的吸附溶出伏安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0mol/L氯化铵缓冲溶液中,加入丁二酮肟,镍(Ni(Ⅱ))于-0.95V处产生灵敏的极谱波.通过对电解质选择,仪器参数优化,建立脉冲伏安法测定海水中镍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为0.38~10.0/μg/L,最小检出限0.10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97%~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9%.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简便的特点,适用于海水、饮用水和清洁地表水中痕量镍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技术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对技术变化的模拟和分析能够识别技术变化的作用.在评估减排成本以及确定减排目标时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早期的气候政策模型通常将技术变化视为非经济的外生变量,因而无法对技术变化的起因和效果做深入分析。近年来的气候政策模型则开始逐渐利用内生方法模拟技术变化。在介绍内生技术变化的概念及与传统的外生技术变化的区别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评述研发投入和技术学习这两种主要的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气候政策模型中得到应用。但是现有建模方法无法表征技术变化过程中的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而传统的建模方法需要扩展到一个更为综合的框架并需要更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基于该框架介绍内生技术变化模拟方法的未来可能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