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彦  李晓峰  刘剑  邓环宇 《环境技术》2023,(5):44-49+58
本文对不同颜色户外密闭箱体受太阳辐射的热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深绿、沙漠黄和白色三种颜色的密闭箱体进行的太阳辐射热影响试验,得出不同颜色对太阳辐射热量吸收的差异,并通过箱体温度、箱内空气温度等变化,得出户外密闭箱体/箱内温度一天内的变化以及一年内的变化,对箱内环境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引起的温升进行了摸底,以及箱体温度和箱内温度进行了摸底,对户外密闭箱体的热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热仿真软件,研究了系统风机旋转特性对整机散热影响、设备内不同类型风机转速设置对整机散热及噪音影响、同时对比了CPU散热器有无风机对散热影响。研究表明:(1)设备内各发热芯片节点温度随系统风机转速的提高而降低。当芯片靠近风机布置时,风机的旋转方向对芯片节温影响不大,而当芯片远离风机布置时,尤其是芯片靠板边布置时,要充分考虑风机的旋转方向对芯片节温的影响。(2)在兼顾考虑整机散热和噪音指标时,需要合理设置系统风机和CPU散热器风机转速,尤其是对CPU散热风机转速的控制,相比高转速系统和低转速CPU散热器风机,低转速系统风机和高转速CPU散热风机,不仅使整机噪音更低,CPU芯片(S2500-1&S2500-2)散热也更好。(3)在相同外形尺寸下,相比于CPU散热器(拉长翅片)而言,相同系统风机转速下,CPU散热器(新增风机)所对应的CPU节点温度要更低,但随着系统风机转速的提高,CPU散热器风机对芯片节点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某伺服机构控制器电路板采用故障物理方法进行失效分析,然后在不同温度应力下开展该电子产品温升试验和热仿真,之后基于Coffin-Manson模型进行产品焊点疲劳寿命仿真并求解各元器件寿命分布,最后构建竞争失效模型进行电路板寿命预计。通过温度应力试验得到了关键元器件温升值在(23~31)℃范围内,基于CRAFE热仿真得到了产品各元器件温度,应用Coffin-Manson模型得到了元器件寿命分布,运用竞争失效方法计算了产品失效概率函数,评估了产品工作10年的可靠度为0.94,在可靠度指标为0.9时其工作寿命为12.11年。本文基于温度应力试验和热仿真,通过进行故障物理分析和元器件竞争失效分析有效评估了电子产品工作寿命,对其他类似电子产品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极端低温环境下航空发动机因滑油温度过低产生无法起动的故障,本文面向全状态飞机实验室环境试验,依据飞机运营的外场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实验室环境的有效性,开展实验室极端低温环境下飞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响应参数研究,从发动机试车起动和停发两个阶段分析滑油温度的变化特征,通过分析发动机滑油温度的上升段特征函数和下降段特征函数,确定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冷浸透时间和飞机维护程序时间。经研究表明:在外场自然环境温度和实验室环境温度的误差为0.03%条件下,发动机吊挂的内外场环境温度相差1.82%,即实验室低温条件下飞机发动机环境试验数据具有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极端低温环境对发动机滑油温度的影响,基于发动机试车数据计算得到: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滑油系统经24.26min由初始状态的最低温度-36.03℃上升为全状态运行的最高温度74.92℃,并且当-40℃低温环境下飞机停发且地面停放时间超过4.06h,发动机下次起动前需执行发动机预热维护程序;同时发动机试车停发后滑油温度由54.03℃经5.78h重新降至-36.03℃,可为整机环境试验制定冷浸透时间提供依据,最终形成了低温条件下飞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环...  相似文献   

5.
建立工况可调屏蔽室: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现温度在(10~35)℃连续可调、测量空间温度场均匀度和最大波动均〈10℃,湿度控制在(30~60)%范围。利用工况可调屏蔽室,研究温湿度对传导骚扰测试结果的影响:选取电动工具、空调(变频、定频)、除湿机等产品,研究不同产品传导骚扰电压与谐波随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骚扰电压和谐波测量值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试验证明这些产品的传导骚扰电压和谐波测量值明显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研究结果对提高,实验室电磁兼容测试水平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烘箱老化环境温度受电路功率,老化板摆放位置的变化、烘箱风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烘箱内温场出现变化,烘箱内温场变化剧烈的会影响产品的正常老化,形成过应力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电路失效。对影响烘箱温度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监控分析,找出了影响烘箱温场的主要原因和规律,防止老化电路过温失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出环境温度对开关电源适配器温升的影响规律,现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开关电源适配器温度试验方案。首先,介绍了试验流程。其次,从选取样品、测试环境搭建、试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研究了试验前期准备。最后,从各样品温度实测值、环境温度差及对应的温度监测点温度差、计算△T/△Tamb的比值γ、统计分析值的规律等方面入手,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开关电源适配器温度试验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不仅可以保证最终试验结果的精确性,还能实现对相关温度试验极限值的精确化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完全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技术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卢兆明 《环境技术》2009,27(5):12-18,36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为6g/L、振荡速度为170r/min、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pH值为11时,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最高,达到41mg/g。在相同条件下,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是PAC的2.5—3.5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压电力电缆在城市输配电网中得到了大量使用,然而电缆附件故障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电缆附件的制作和运行过程中,环境中的水分较易进入附件,导致受潮,从而影响其绝缘状态,最终引发绝缘故障。本文搭建了电缆温升试验平台,选取4条不同程度受潮的终端头的电缆,通过负荷温升试验,在不同温度下,测量受潮终端头的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研究终端头的绝缘电阻和介质损耗受温度、受潮程度影响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受潮电缆终端头在不同温度下的绝缘状态变化情况。试验中,电缆终端头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水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受潮终端头由于水分排出受潮程度减轻,绝缘状态逐渐上升;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温度对绝缘材料的影响逐渐成为影响绝缘状态的主要因素,电缆终端头的绝缘状态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1.
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不合理施肥现象,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解设施蔬菜地高氮肥力水平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磷素的养分吸收影响,2004—2007年在山东寿光进行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和秸秆还田试验,并于2007年冬春季进行裂区淋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调控影响磷素含量变化,空白(NN)、有机肥(MN)、有机肥+秸秆(MN+S)供氮水平下土壤全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全磷增幅传统氮素(cN)〉传统氮素+秸秆(CN+S)〉氮素优化+秸秆(SN+S)〉氮素优化(sN)。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213.7、225.4mg·kg^-1,增长了17.1%、23.5%,磷素累积明显;其他供氮水平下速效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SN+S〉SN〉CN〉CN+S,减少氮素供应有利于减缓磷素累积,促进磷的吸收利用。除NN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下降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累积明显(308.4、331Amg·ks。),分别增长了28.5%、38.2%。S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HO,,rrg·100g。)达到了1571,增长了143.6%;CN、C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出现了负增长,CN供氮水平下达到了416(P2O5,mg·100g^-1),下降了35.5%。添加麦秸秆极大地提高了磷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土壤速效磷的累积。淋溶液中全磷含量SN〉SN+S,有机磷含量SN〉SN+S,秸秆还田对阻控有机磷素淋溶有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冬春生长季渗滤液中全磷含量在2.6~12.0mg·L^-1,有机磷含量在OA2~4.1mg·L^-1,淋出液水质仍超过了国家安全水质标准。因此,在高肥力水平下进行氮素调控,优化氮素供应量,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对农民在高肥力水平下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建议农民在以后的种植中减少氮肥供应量及添加高碳源秸秆进行还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在三种介质(二次水,汽油,乙二醇,50℃温度)条件下对PA66及PA66/GF进行95天左右的人工模拟材料在汽车使用环境下的加速试验,对不同老化时间的PA66及PA66/GF试样进行了宏观力学测试及吸湿性测试,并进一步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老化前后试样的微观结构及组织差异。结合老化前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揭示了PA66及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和机理。实验表明,PA66及PA66/GF在三种介质中拉伸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机理是介质溶液对试样渗入的结果影响,降低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范德华力)从而使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同时未发现化学作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涪陵页岩气田油基钻屑热解技术具有油回收率高、稳定可靠、安全环保的优点,针对其存在能耗高、易结焦、回收油品质量低等工程实际问题,在充分调研现场热馏炉式连续回收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自制了热 解模拟试验装置。通过研究单因素对热解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油基钻屑热解参数,试验表明:热解终温、停留时间、升温速率、真空度对油基钻屑热解效果均有影响,其中热解温度是影响油基钻屑热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 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油基钻屑热解最佳运行条件,当热解温度为400℃,停留时间为50min,升温速率为30℃/min, 真空度为0.1MPa,试验未发现结焦现象,处理后的油基钻屑残渣含油率为0.29%,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农用地标准(含油率小于0.30%);热解矿物油测试分析表明热解前后矿物油的组分分布 基本一致,以烷烃类(60%以上)和芳烃类(约占10%)为主,属典型油基钻屑中总石油烃类分布,热解试验并未 破坏基础油组分,回收矿物油的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uSO4·5n2O、Al2(SO4)3、KAl(SO4)2·12H2O单一除藻和与硅藻土、石英砂、泥沙组合除藻的规律,以及对COD、NH3-N、P、浊度4项指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这3类硫酸盐对除藻都有很好的效果。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即相同的水质条件、投药量、温度和搅拌强度),Al2(SO4)3的除藻效果优于CuSO4·5H2O和KAl(SO4)2·12H2O,对浊度也有较高的去除率,而对COD、NH3-N、P等指标则无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开采所产生的油基钻屑在采用热解法的处理过程中,为探究油基钻屑在回转窑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采用Fluent软件对回转窑进行建模并对油基钻屑在窑内热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回转速度为0.02rad/s时,内部温度场较为均匀且物料温度较高,适宜油基钻屑的热解,转速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物料的均匀混合与升温速率;物料刚进入窑体内部时,温度有一个急剧攀升至660K的过程,其后温度变化较为平缓。结合模拟结果,选用适中的回转速度可提高油基钻屑热解温度,从而提高热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及老化之因素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尽管大部分试验都与研究和开发有关,但人们从事试验的主要原因仍是为了满足客户对材料的要求。在试验期间或评估结果时可做出若干结论或决定。引起老化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光(日光辐射)、水(湿度)和温度。但这不仅是每种因素需要多少量才能最终导致材料降解的问题,因为辐射波长不同、潮湿程度不同、以及实际温度的冷热循环,均会对曝露的材料造成很大(甚至主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降解。辐射能量分为直射分量和漫射分量,按波段不同又分为紫外部分、可见部分和红外部分。文中给出了各种辐射量的大小、定义和等式。气候在降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同气候以不同方式对材料产生作用。气候老化研究的两种典型气候为亚热带和沙漠气候。  相似文献   

18.
热解装置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不同的热解装置(20g格金试验干馏炉,20kg固定床及2 000kg/h神雾无热载体蓄热式旋转床,简称"旋转床"),探讨热解装置的差异对含油污泥热解产物产率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热解装置相比,旋转床中热解气和热解液产率最高,分别为27.34%和37.19%,但与固定床差异不显著,且热解气热值最高(20.08 MJ/m3),旋转床热解液中热解油的轻质组分含量以及热值最高,分别90.75%和48.01MJ/kg。格金装置中热解固体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装置,且固体中灰分含量最低。因此,旋转床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残渣的产生,还可获得较高产率和品质的可燃气和热解油,对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电气设备负荷-设备温湿度-室内环境参数-室外气象参数”的数值分析模型,本文揭示了江苏地区采用标准化方案建设的110kV模块变电站内部实际热湿环境问题现状和产生机理,确定了多因素影响下内部环境热湿传递过程规律及气流组织分布。结果表明中午12时至下午18时由设备损耗发热导致室内温度具有明显滞后现象,电容器、主变压器损耗发热量周期分别为48h和24h,与损耗发热量变化对应的室内温差分别为3.6℃和5.8℃;研究发现露点温度范围在(23.0~26.0)℃,温度控制阈值应高于露点温度以避免设备凝露;自然通风形式下热羽流现象导致设备上方空间存在积热区,同侧下进上出的通风形式导致气流短路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王元超  颜梅春  张先聪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2):99-101,166,F0002
采用重庆市主城区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相的TM影像提取城市扩展信息,对影像数据的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进行RGB组合增强,再进行决策树分类和减法运算获取研究区扩展信息,发现建筑区面积增加了1.62倍,大部分是由植被区转变而来。其扩张方向受地理影响,南北方向为外延型,东西方向为飞地型。借助统计资料进行精度验证和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区域发展政策、经济增长和人口扩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对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遥感手段监测与研究城市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