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隧道火灾的消防机器人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隧道消防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隧道火灾的特点 ,提出一种早发现、早灭火的隧道消防系统方案。针对隧道消防机器人的功能要求 ,提出了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确定了一种安装空间小、工作范围大的机器人执行机构。同时将一种集测温、测烟雾粒子、测气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传感器应用于隧道火灾的预报中 ,提高了隧道火灾的报警有效率。这种隧道消防机器人系统的研制为隧道火灾的早期扑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对隧道、库房、地下停车场以及其他建筑内消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陆译 《劳动保护》2006,(10):66-69
在欧洲最高峰—勃朗峰上,有着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这是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重要通道,货车司机尤其喜欢从这里通过。原本他们需要在蜿蜒的山路上绕行7h,现在只需走15min就可以了。每天都有5000多辆车从这里通过。隧道建有两间独立的控制室,随时保持对隧道的路况进行监控。其中一间建在了意大利一侧,另一间建在了法国一侧。自1965年建成以来,这条隧道的车流量已经超过了4500万辆。整个隧道是工程人员历时4年时间打造的杰作。它的长度和安全性在世界排行中名列前茅。隧道共设有18处防火间,每600m一处。内部还装有77部紧急电话,在法国入口处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烟气在地铁车站隧道内的蔓延特征,及在车站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及车站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联合排烟情况下烟气控制效果,在一地铁车站隧道内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实验研究了车站隧道顶部横向排烟作用下的烟气扩散规律,及烟气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屏蔽门开关状态下烟气与空气的卷吸混合特性,及区间风机的气流组织对通风排烟的影响.实验结果对于地铁车站隧道火灾防排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隧道火灾的防治一直是火灾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公路隧道灭火技术的比较,指出细水雾灭火技术是适用于公路隧道消防保护的灭火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西欧一种新型的隧道型细水雾灭火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保护区模块长18-20m,额定工作压力为1MPa,设计可靠、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在挪威Runehamar隧道开展了全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成功控制和熄灭高达100MW的火灾.在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公路隧道内隧道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典型设计,为公路隧道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8月10晚上11点半,西汉高速安康段秦岭1号隧道外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客车撞上隧道外侧墙壁,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当中,但很多网友都对事发地点的道路设计提出了质疑。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特聘交通安全专家刘干教授,为我们解析,秦岭1号隧道的设计是否有问题,以及为何这样的设计会出现在我们的高速公路上。秦岭一号隧道是设计问题吗?秦岭一号隧道特大交通事故中,网友都比较关心隧道设计问题,主要关注点是,从隧道外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强制通风情况下地铁区间隧道火灾时的烟气扩散规律,在一实际地铁区间隧道内开展了全尺寸火灾实验。实验改变火源功率,在区间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启动状态下,研究了区间烟气纵向蔓延速度、烟气竖直温度分布和水平温度变化,分析了烟气火焰倾斜角,顶棚烟气温升的纵向指数变化特征。实验结果对于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流控制及防排烟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安全学原理及火灾事故案例,构建了由"人-机-环境—管理"4个子系统组成的公路隧道火灾风险管理模型,建立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所建立的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内部的各个指标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不是一种递阶形式的层次结构,而是一种网络结构,在确定指标权重时,不能够满足层次分析法所适用的条件,为此在隧道火灾风险评价中引入网络分析法,构造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评价模糊网络结构。网络分析法既考虑层次之间的影响,也考虑层次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效克服了层次分析法中确定指标权重时只考虑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的缺陷,能够给出更加合理的指标权重。在建立的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网络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建立了公路隧道火灾风险"FAND"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某隧道进行了火灾风险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了近年国内外重大隧道火灾事故,简述了隧道火灾的特点、危害性及其烟气控制方法,回顾了国内外对隧道火灾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隧道通风安全中的应用。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在研究隧道火灾方面应用CFD模拟所作的一些基本工作,并描述近来在隧道安全工程的一些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后向拉曼散射的测温技术及光时域反射技术,阐述了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框架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城市地铁火灾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地铁区间隧道的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结合该系统在某地铁隧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了其在地铁区间隧道中的布网方式及工程实施方案。经在该地铁的试运行,发现该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设计初的技术指标。该系统在预防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保证地铁隧道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空气净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在整个线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隧道是个相对闭塞的空间,污染空气不易扩散,致使隧道空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通风换气法来稀释、控制隧道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使其达到环保要求。对长大隧道,有时不得不增大隧道断面或设置通风竖井,以满足通风要求。这必然导致增大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因此,国际上正在探索新的技术途径来治理公路长隧道空气污染问题。笔者用脉冲电晕放电技术对公路隧道中的污染空气进行了净化实验研究。实验取得满意效果,除尘效率达90% 以上,CO氧化脱除率可达70% 。该技术为解决公路长隧道污染空气的就地净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铁中烟气流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建立了一种描述地下隧道中烟气流动的场模型,并用此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奥地利Zwenberg隧道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隧道中不同的燃烧强度以及隧道坡度对烟气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约2m/s通风风速即可抑制热烟气向上游流动,而在强制通风的情况下,隧道坡度对烟气流动的影响不大。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地铁隧道中排烟风机的选择、人群疏散以及地铁中电缆线的铺设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对铁路隧道救援站火灾的扑救性能。试验在铁路隧道救援站全尺寸模拟隧道平台上开展,研究了隧道内不同纵向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灭火系统作用前后隧道内的温度场、燃烧成分、火源热辐射参量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细水雾灭火系统可有效抑制模拟隧道内火灾,验证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在铁路隧道救援站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的竖向变形问题,通过引入Hermite函数,建立基坑开挖所引起土体附加应力及下卧隧道竖向变形的Hermite谱分析方法。基于Mindlin解答与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理论,建立了基坑开挖所引起土体附加应力的计算表达式与下卧隧道竖向变形的控制方程,并采用有限项Hermite级数展开,将下卧隧道竖向变形控制方程转化为线性代数系统进行求解,获得其竖向变形解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验证所建立解答的收敛性与可靠性,并探讨隧道埋深、隧道与基坑水平距离及基坑平面尺寸对下卧隧道竖向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埋深及隧道与基坑水平距离的增加,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逐渐降低,下卧隧道的竖向位移逐渐变小;基坑开挖水平尺寸的增大会使下卧隧道竖向变形增大,且平行隧道方向的尺寸变化,影响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为分析基坑开挖所引起的下卧隧道竖向变形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公路隧道具有道路情况复杂、半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毁、交通堵塞等严重后果。对一种新型的风险分析方法——领结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在对公路隧道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成因分析基础上,通过一个隧道事故风险分析的实例,将隧道火灾事故原因、事故结果以及事故演化历程中的安全防控因子,以领结图的形式刻画出事故情景。方法简单实用,提出可视化安全结构图表,有利于提高隧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传统的隧道废气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新的基于性能的隧道废气净化处理方法。并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隧道火灾监测处理系统不稳定、灵敏度低、多任务协同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工作流的隧道火灾监测处理方法。在分析隧道火灾形成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信息感知层、数据处理层、数据传输层、硬件支撑层和监测服务层的隧道火灾监测处理系统框架,并建立了从信息感知层到监测服务层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流模型,实现了监测系统的多模块协调运行,提高了火灾监测处理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实现隧道火灾的多通道并行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的第一天,也是过完春节迎来二月春风的第一天,二广高速山西晋城段车来车往。天气多云,车外温度9摄氏度。当日下午2:50左右,距离岩后隧道3.8公里处的煤检站再次排起了长长的车龙,队尾一直排到岩后隧道的入口处,隧道内有43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停车等待通过。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谁也没有想到,一起追尾事故将这个隧道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两辆危化品运输罐车在岩后隧道入口处发生追尾相撞,导致  相似文献   

18.
关联规则的FP-growth算法是数据挖掘中性能较好的一种算法,笔者在分析该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探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FP-tree的高性能关联规则挖掘算法FP-growthN,该新算法特别适合对那些数据量很大但数据项很稀疏的数据进行挖掘。将新算法用于挖掘铁路隧道各病害的关联中,通过对成都铁路局管辖的2005年的2787条隧道病害数据的343条重点隧道有效病害数据的关联分析,得出了各隧道病害之间隐藏着的关系。新法的提出及其应用结果对铁路部门制定检测标准和防治隧道病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质量评价中通常存在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转化问题,引入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质量评价方法。根据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的特点,选取锚杆数量和衬砌厚度等20项评价指标,建立了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质量分级的评价模型;通过正向正态云发生器生成对应的云模型参数,再结合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获得云模型的综合确定度,最后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状态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某一长时停工隧道工程实际,评定了该隧道衬砌结构的质量状态等级。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给出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的质量等级,还能客观反映长时停工隧道衬砌结构中各因素的合格情况。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难以迅速扑灭的隧道甲醇火灾场景,在截面积9.14 m~2,长38 m的全尺寸隧道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多喷头细水雾系统对隧道甲醇火灾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火源周围温度分布、火源下风向隧道温度分布及隧道能见度等参数,综合评估了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系统抑制隧道火灾的效果。结果表明:纵向通风降低隧道温度的同时易引起人眼高度处温度升高;细水雾能迅速控制火灾发展并有效降低隧道温度,但细水雾雾滴的扩散与沉降易造成隧道能见度的下降。在本文条件下,风速为4.98 m/s的纵向通风和10 MPa压力下的6喷头细水雾系统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源周围温度和隧道温度,并显著提高隧道能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