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虑到我国的污染物控制目标和国情,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其成本-效益(cost-effect)的角度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污染物分担率的影响,提出综合累积分担率-效益模型,利用该模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攻坚计划行动方案所涉及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和扩散模型计算了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并将污染物浓度/人口分布和剂量一反应函数联系起来,根据方案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分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变化,将损害的减少程度进行货币化计算,继而将影响成本和削减方案成本进行比较,评估方案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实现对重点监控企业的动态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要求所有重点监控企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同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考核规程》中要求环境监测站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比对监测,在每季度进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同时,采用标准方法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比对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的有效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港口海域水质观状及发展趋势,在对入海污染源、污染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评价,并利用港湾水体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主要污染物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等的环境容量,对港口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江苏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选取化学需氧量( COD)和氨氮( NH4-N)为研究因子,统计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污染物排放量并计算入输水干线污染物量;根据南水北调办治污工程规划,计算污染物削减量;根据2012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核定研究区域限排总量;结果污染物量COD、氨氮削减量分别为33114吨、2935吨,污染源结构中城镇生活源比例从23.34%降到9.10%,工业企业源比例从15.13%降到8.96%,污染源点源呈下降趋势,面源呈增长趋势,污染物入输水干线总量达到2015年限排总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COD自动在线监测仪是环保部门监管企业治污设施运转和排污状况的一种科技手段。自2002年以来,我省就有计划地对全省重点老污染源安装了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新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与污染防治设施纳入一体,实行了“三同时”制度。但有些排污企业,对这个安装在自家门口的“电子眼”,总是千方百计地做手脚,同环保部门捉迷藏。  相似文献   

9.
江苏长江口毗邻海域污染现状及防治计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江苏长江口毗邻海域的规划范围,对规划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城市与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量、农业污染源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得出江苏长江口毗邻海域污染物COD,TN,TP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计划。  相似文献   

10.
对现阶段我国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气中的SO2、NOx、CO等气态污染物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和数据自动在线传输的系统,称为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简称CEMS)仪器设备市场上的三种主要技术方法:直接分析法,in-situ;完全抽取法,Extractive;稀释法,Dilution,结合安装使用现场实际工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提出了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CEMS的改良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排污权交易体系两种基本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污权交易兼有环境质量保障和成本效率的特点,成为总量控制目标下最有潜力的环境政策。本文基于对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考察,从管理形式、交易成本、政府参与及制度转移成本等方面对排污权交易体系的两种基本模式进行比较,并探讨了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体系的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创新及与排污许可制的关系,探索我国未来水环境总量控制制度的发展方向,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水污染控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排污许可制是水环境管理的核心手段.②我国水污染总量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容量总量控制研究,先后经历了理论探索、应用探索和理论深化3个阶段,在管理上则经历了排污许可制试行阶段、制度探索阶段、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阶段.③我国目前实施的总量控制仍然是目标总量控制,难以与地表水质直接挂钩.对我国水环境保护形势和相关法律政策的研究表明,我国从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1.0时代、目标总量控制2.0时代,逐步进入容量总量控制3.0时代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建议以排污许可制作为推进总量控制3.0的重要抓手,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问责机制,确保容量总量控制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3.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对其开展经济、有效的调控,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环境容量规划和污染调控方案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针对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因子,综合考虑污染控制技术措施对于多种污染物的治理或去除效果、采用“差距闭合法”确定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并建立软边界约束条件,以提高模型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综合考虑多因子环境目标、污染控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环境管理要求等多种约束条件下,寻求区域污染控制措施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合理、有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岐江河中山城区段污染源排污现状的分析评价、水体纳污能力的计算和排污口污染物控制总量的研究,明确了岐江河城区段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并提出了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污染物排放削减建议.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不仅为岐江河城区段水环境管理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其它河流开展总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水污染物总量管理面临由目标总量管理向容量总量管理的转变趋势,提出了一种兼顾两种管理模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计算方法.该方法建立在水体分类计算、汇水区与行政区相关联、自下而上、不同保护要求的水体予以差别化对待、污染物控制类型扩展的原则上,将水体按环境容量利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保护性利用、恢复性利用、控制性利用、开发性利用和限制性利用5种类型,分别采用目标总量、混合管理、容量总量、容量总量和混合管理等不同模式,并给出了分别按汇水区和行政区计算污染物排放限值的一般过程. 将上述方法应用于西南区域发展战略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云南省31.25%地市需调减COD总量,43.75%地市需调减氨氮总量,而贵州省55.56%地市可适当调增COD总量,44.44%地市可适当调增氨氮排放总量.该方法可将总量限值的确定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紧密结合,强化水环境对现状质量不达标地区未来发展的约束,同时适当减弱水环境条件对达标地区的约束以换取其发展空间.以计算出的排放限值为依据对当前的减排目标进行调整可为云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经案例验证,本文所建立的方法为中国水环境管理从目标总量模式向容量总量模式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和相互联系出发,分析了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一体化政策对于环境经济、环境管理、企业管理及宏观经济等领域的意义,并提出了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的核心污染物之一,但目前VOCs污染控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有待总结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VOCs管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VOCs的定义、表征方法、排放标准、全过程控制技术及相应制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国家和地方对VOCs的定义尚未统一,导致管控范围不明确,因此建议基于VOCs的物理性质(沸点和蒸气压)确定其管控范围,并与恶臭物质、有毒有害污染物分类协同控制,研究制定豁免清单和优先控制清单.②通过比较VOCs表征和监测方法的差异发现,非甲烷总烃(NMHC)的检测方法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尚存在不足,建议建立总碳氢化合物(THC)与NMHC相结合的监测方法.③基于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的概念,分析并发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措施实施中存在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稳定达标困难等问题,建议基于治理措施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评价,建立最佳治理技术筛选方法.④针对VOCs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税制度等尚未有效联动的问题,建议统一总量核算办法、增设专门的VOCs排放税.⑤鉴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存在差异,建议制定区域一体化排放标准以避免某些产业在有限区域内简单转移.   相似文献   

18.
贾少华  刘爽  刘大钧 《环境工程》2021,39(10):197-200,212
环评管理、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是构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3项重要管理制度。对中国尾矿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做到了科学评级、科学监管,但大部分企业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尾矿库的信息不全或缺失,部分尾矿库污染防治效果有待提升。针对尾矿库制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指出打通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三大板块制度体系,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有机衔接,是全面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该成果为推动尾矿库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基于GIS的海湾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的方法 .并在“大连湾数据库”的支持下 ,以大连湾为例 ,研究了陆源污染排海总量控制的空间优化分配问题 .为环境空间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