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对机非交通事故中机非双方驾驶员过错和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选取2017年广东省发生的1 357起机非交通事故的数据作为基础,分别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三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动车驾驶员属性、非机动车驾驶员属性、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因素与机非双方驾驶员过错和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机动车驾驶员是否出现过错与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机动车使用性质、道路类型和天气等9个变量显著相关;非机动车驾驶员是否出现过错与非机动车驾驶员的性别、非机动车类型和道路物理隔离等6个变量显著相关;机非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与机动车驾驶员的驾龄、机动车安全状况、道路线形和机动车驾驶员过错等7个变量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机非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汽车保有量和道路条件等宏观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8个省市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均GDP与千人汽车保有量、万车死亡人数、十万人口死亡人数和人均道路里程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万车死亡人数作为因变量,人均GDP、千人汽车保有量和人均道路里程作为自变量,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并对我国交通事故发生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957 1,各项因素均表现显著,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2003年之后8省市的交通事故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原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新增了法律规范和行为经验两个解释变量,构建了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对34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有效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基于Ex-TPB的疲劳驾驶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经验显著正向影响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其中行为意向的影响最显著;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和主观规范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法律规范对其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不同驾龄驾驶员在行车时的安全性,对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驾驶员分为低、中等、高驾龄驾驶员;然后以云南省昆明市8 123条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一级、二级风险因素,并采取层次分析法与变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风险耦合因素的权重值;最后采用N-K模型、耦合度模型构建驾驶员不同驾龄条件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度模型,并分别计算人因和路因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风险致因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低驾龄条件下相比较于中等、高驾龄条件下更易形成强耦合;人因构成要素中超速驾驶和疲劳驾驶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易形成强耦合,路因构成要素中路侧险要和长大下坡与其他要素的耦合易形成强耦合。  相似文献   

5.
张颖  李晓格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10):2399-2411
公众的生态环境认知水平及支付意愿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根据甘肃省迭部县居民的291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森林生态环境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对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认知、对生态环境补偿的认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预期收益、居民个人资金技术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与居民森林生态环境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影响显著,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外部环境因素,标准相关系数为0.830,解释效果良好,影响程度最小的是资金技术因素,相关系数仅为0.283.②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居民的森林生态环境支付意愿主要受对森林生态环境认知程度的影响,女性更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在森林生态环境服务价值认知、资金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性.不同教育程度居民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森林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认知和对森林生态环境补偿的认知上.③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对生态环境服务价值认知、预期收益等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显示,对森林生态环境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反映了环境支付意愿的普适性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资源和环境管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机动车驾驶员安全裕度的概念,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事故成因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权重,打破了以往只考虑数量的单一因素的分析方法,综合考虑了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的影响作用,比较客观地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成因,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类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差异,优选一段城市道路,召集36名驾驶员开展实车检验实验,利用V-box系统、眼动监测仪等设备采集最高速度、交叉口前速度、变道次数等7个指标,并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类别(年龄、驾龄和性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驾驶员在行驶速度与操控频次上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驾龄段驾驶员在对危险点的警觉性上呈现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驾驶员在行驶速度、操控频次、危险识别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36县346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其适应行为决策的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与村民交流频率、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距离市场远近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能显著影响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而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可借款人数、来往亲戚数、赶集频率、看电视频率及气象信息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农户采用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快速、准确测定玉米叶片中的全氮含量,实现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微生物修复作用下氮元素的监测,现设接种丛枝菌根(M)和不接种菌根的对照组(CK),分别测定2个处理下叶片理化参数和光谱反射率数据,研究接种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模反演叶片全氮含量。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可提高不同叶位的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及叶绿素含量,同时显著提高玉米的生物量和叶片含水率;不同的处理组中全氮含量对不同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显著情况相同,但相关系数有所差异;2个处理均使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以筛选出的9个极显著相关的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对玉米叶片氮含量建模。其中,CK中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8361,M组中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可达0.893,可以较好地估测玉米叶片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0.
定量分析区域人文驱动力对环境的影响,对认识我国区域环境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以人口数量、富裕度为自变量,以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应用岭回归函数拟合得到环境压力模型.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利用Mapinfo7.0 软件分别绘制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的空间差异图.结果显示,不同省份间人口数量和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各省份人口数量对环境压力都产生线性正效应影响,但影响强度有明显差异,最大者是最小者的8.079倍.富裕度对环境压力影响,有正效应或者负效应;有线性作用或者弹性作用.30个考察对象中,北京、上海、四川、新疆4个省市的富裕度二次项系数为负,这说明,在数据观测范围内以上4个省市的结果支持富裕度与环境压力间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观点;但这4个省市的环境压力并没有出现下降,这是由于各种人文驱动力影响的净效应决定了环境压力变化趋势.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压力的上升存在较强正效应.因此,控制人口数量的速度对改善环境压力将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权变评价法(CVM)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的统计生命价值约为100万元/a.区间值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年收入、健康和家庭规模等因素对统计生命价值均有显著影响,但是城市的不同对统计生命价值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偏最小二乘模型的河流水质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是影响河流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河流水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基于太子河流域遥感影像和水质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水质的影响程度.选取7个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百分比作为自变量X,总氮(TN)、硝酸根离子(NO_3~-)、氯离子(Cl-)与硫酸根离子(SO_4~(2-))这4个水质参数浓度值作为因变量Y,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数据的偏最小二乘模型,并使用其余子流域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指标TN与NO_3~-之间线性关系显著,决定系数R~20.62.其中,耕地面积变化对水体中TN浓度变化影响明显,居民及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则对水体中NO_3~-浓度变化影响强烈.但对于Cl-和SO_4~(2-)来说,土地利用类型对其浓度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太子河流域未利用地面积百分比极小(1.13%),但是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对水质参数有较显著影响(影响系数0.2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2010年CGSS数据,将研究关注的重点放在公众的个人层次因素及个人认知层次因素对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环境危害关心程度的影响上.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层次因素即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与个人认知层次因素即是否拥有小汽车、汽车尾气对个人没有危害和造成环境问题原因的了解程度,这七个因素与汽车尾气造成污染对环境危害的关心程度都显著相关.此研究力图将国民对汽车尾气污染对环境危害关心的相关影响因素呈现出来,区别以往只专注于从汽车尾气污染本身出发的对策分析路径的研究,从而根据因素影响程度的高低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尝试着为治理当前严重的空气污染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由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急剧上升,发生交通事故除天气和环境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和行人违章造成的.杜绝或减少驾驶员的违章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吉县、临安市、杭州市和上海市4个地区公众低碳意识的调研数据,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月收入水平和不同居住地公众的低碳意识(低碳认知、低碳消费、低碳践行、低碳责任)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对影响公众低碳意识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学历和居住地对公众低碳意识有显著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最后提出增强公众低碳意识、促进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27个行政村(连队)24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和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从家庭特征因素、 资源禀赋因素、 家庭经济因素和其他因素四大方面分析了农户对油料作物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总人口、 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与农户的种植意愿呈正相关关系,且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标准化系数更大,影响更显著;常年从事农业劳动人数、 户主文化水平和地块位置与之呈反相关关系,且户主文化水平的标准化系数更大,影响更显著。但是反映土地投入、 种地收入以及人均收入没有通过检验,不能得出这几个变量与农户种植油料作物意愿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探讨了兵地差异对农户种植意愿的影响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原理,从人、车、道路环境、管理这四个方面,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因模型,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为探究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和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交通事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179个合同能源管理(EPC)样本的合同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注册资本、融资等因素对EPC合同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自变量交互作用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年节能效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节能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改造投资、年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注册资本、是否融资、行业、合同期;财政奖励或税收优惠、用能单位注册资本对年节能效益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对年节能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该行业的项目是否融资上。向ESCo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至关重要,建议转变EPC鼓励政策,从财政奖励或税收优惠向融资环境优化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挖掘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影响因素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以2012—2017年浙江省辖区内高速公路37万起货车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Apriori关联算法和可视化等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从宏观到具体的详细关联规则挖掘流程,实现对浙江省内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事故地点(桩号)和事故原因等七类事故影响因素间关联关系的深层次分析。结果表明:高速公路货车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显著;不同路段在安全状况、事故原因和事故发生时间上的差异性很大;死亡事故多发于凌晨时段,且多由疲劳驾驶引发;高速交通数据采集系统需进一步完善。针对事故多发路段、疲劳驾驶、车辆安全监管等热点问题,结合高速公路一线交警及管理部门的实践经验和迫切需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对策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成渝城市群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研究成渝城市群O_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成渝城市群15个城市2015—2016年国控环境监测站点和国家气象台站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15个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O_3超标现象.2015—2016年成渝城市群O_3污染形势愈发严峻,春末及夏季污染最为严重,且在7月达到O_3浓度峰值(118μg·m~(-3)),O_3污染空间分布呈片状,以资阳为中心的遂宁、眉山、成都等城市为O_3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颗粒物、NO_2及CO均与O_3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颗粒物与O_3浓度在冬季呈负相关,在夏季则表现为正相关.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及流场均是影响O_3浓度的重要因子,强辐射、高温及低湿易形成较高浓度的O_3,相对湿度对O_3浓度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