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面临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呈现低端低效化等问题。采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可以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以辽源市北部采煤沉陷区EOD模式试点项目为例,深入探索EOD模式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推广EOD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思路创新与转型是关键。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显著"弱项"。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解决农民群众身边最紧迫、最直接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聚焦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三大重点领域,统筹城乡污染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共治体系,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好升级版的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8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日前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要求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行动计划提出,通过三年攻坚,乡村绿色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应因地制宜在农村地区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稳步提升农村地区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打造美丽乡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当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绿叶》2018,(7)
正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既是国务院确定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对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7月23日,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未来,国家将实施"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化  相似文献   

6.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具有生态化的本质,是提高乡村生态演进韧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影响的直接机制、中介机制基础上,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在运用分时间段检验、剔除特殊值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乡村“三生”环境的影响大小有所差异,对乡村生活绿色宜居化的影响最大,对乡村生产绿色低碳化的影响次之,对乡村生态本底品质化的影响最小。中介效应显示,农村经济增长、绿色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都是数字经济助力生态振兴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影响乡村生态振兴的效应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态势,总体上,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绿色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农村生态经济增长点培育、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及环境监管、宣教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的数字化策略提升赋能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一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国家对现代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了某中国石油在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研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资源共享机制等建议,为下步中国石油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完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关键词分析工具,对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研究议题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研究等。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合作谱系,拓宽学术视野、建立议题关联,立足中国情景、凝练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预防监测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善后处理能力三个方面,遴选10项二级指标构建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和能力表现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值为3.670,即该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介于"一般"到"强"之间;所有10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均介于3—4分之间,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旅游风险预警、旅游应急保障、道路交通应急机制和公众及游客自救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恩施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核心要求,城市生态协同发展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城市生态协同发展主要体现为特定地方对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贡献度,体现了特定地方对流域性生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能力差异悬殊。协同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耗和污染排放较少的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污染较少的城市。而生态协同发展能力较差的城市多集中在那些能耗和污染严重的地区。这些城市形成了三大一级城市群和八大二级城市子群的空间分异格局。该格局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协同发展能力之间在现阶段并非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长江经济带生态协同发展需要切实体现一体化治理(流域性)、中央集中性治理(国家战略性)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统筹性治理(复合地域生态系统)三大内在需求。从长江流域整个生态系统恢复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分工协作入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实现上下游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在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的战略协同。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和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将"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目标之一写进党章。2018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科技是国之利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离不开强有力的环境科技支撑。本文梳理总结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生态环境科技进展,在分析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和"十四五"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风险防控、智慧监管三大技术体系和完善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能力支撑体系的科技发展目标,以及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创新引领、协同增效和深化改革的原则,并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方法体系、应用示范、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六个方面系统设置重点任务,由此推动科技更好地支撑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制约了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防治自然灾害不仅要建立健全灾后的灾害快速反应和救援机制,更为根本的是要在灾前积极地实施生态调控措施,尽量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从而转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灾害局部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17.
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生态安全保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国土空间管控是保障这一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雄安新区的生态功能定位、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福祉提升的目标出发,考虑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内在需求,首先,分析了新区生态安全保障的内涵和要求,明确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所依赖的特征空间尺度;然后,基于新区多尺度的生态安全保障要求,提出了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管控体系、白洋淀国家公园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面向生态安全保障的国土管控策略,并从生态安全监测、生态安全预警和生态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区生态安全管控体系;最后,针对京津冀、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三个生态安全保障的特征尺度,从不同尺度相应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为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6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本文立足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现状,重点从强化制度约束性、机制协同性和政策指导性等角度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分区、建立以氮磷污染物为重点的陆海协同排放管控制度、完善以监测评估为核心的海洋生态监管制度、建立以入海河流和海湾为重点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和完善以海洋生态补偿和赔偿为核心的财政政策等重点任务,可为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增加制度供给,需从四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多元体系;二是强化行政管理,落实地方责任;三是发挥社会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四是强化法制建设,筑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科学准确地评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是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的前提。基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从灾前准备、临灾预警、灾中处置和灾后恢复四个方面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调查法构建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各城市中,郑州市灾害应急能力最高,其次为焦作市,信阳、驻马店、南阳和周口四市灾害应急能力最低,其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居中。通过评价结果对比可发现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差距所在,找到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提升河南省城市灾害应急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