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通过构建生态建设空间必要性模型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水文分析构建潜在陆域和水域生态廊道,基于重力模型分析生境斑块间的作用强度,利用连通评价指数提出生态网络构建方案。结果表明:(1)共构建219个生态建设空间斑块,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有13个,多为极重要和较重要生态源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南部和西北部山地。(2)初步生成的86条潜在陆域生态廊道中,重复廊道较多且交叉严重,而通过MCR模型构建的生态廊道缺少了水域生态廊道。(3)选取相互作用强度>0.7的陆域生态廊道为重要陆域生态廊道,共17条;当汇水面积为2.25km~2时,水域生态廊道为9条,能较好地连通各生态建设空间。(4)将生态建设空间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评价分为三级,I级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为生态网络的核心区,位于旅顺口区西南部,以林地、耕地和水域为主,有利于物种迁移,应优先考虑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鄢广奎  赵兵 《四川环境》2019,(4):105-112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位于西南丘陵地区的广安市小井乡为研究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丘陵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由9个生态源、18个生态节点和19条生态廊道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丘陵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划分出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农业耕作区、人类活动区共4个生态功能区,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安全管控措施,以期为区域制定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风险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丘陵地区开展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区域尺度减排增汇目标实现亟需城市协同治理和空间多要素统筹。本研究将城市尺度的减排增汇潜力评价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进行有效衔接,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建立“城市尺度减排增汇潜力评价——栅格尺度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评价——区域国土空间生态源地识别与廊道判定”的多尺度融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宣城、淮安、马鞍山、镇江减排增汇潜力较大,在区域分工中需承担更多减排增汇责任。(2)以减排增汇潜力评价结果作为空间修正依据进而识别出南京都市圈重要生态基底,主要分布于南部大片林地和大型湖泊、北部林草混合片区和大型湖泊,以及横穿都市圈中部的长江。(3)在都市圈内识别生态源地和廊道,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4.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领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到外延,从问题识别到任务措施,从单一治理修复目标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目标,从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相结合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梳理矿山生态修复的解决路径,围绕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1):F0003-F0003
(课题编号:2015ZX07202-012)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理念,本课题以营造太子河的"八百里地佳山水"为目标,开展以北方山区型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为重点的成套技术研发:(一)突破集成"汇水区—河岸带—河道"三位一体修复技术体系,维持水生态功能连续,改善山区型河流上游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太子河流域山区段上游为季节性河流,河道底质以卵石为主,河岸带坡面侵蚀严重,汇水区以石灰岩基质土壤为主,植物群落单一,沿河农田开发、放牧等人为干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永定河(山峡段)常年断流、河床沙化,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门头沟区政府从2019年起开始对永定河(山峡段)进行生态补水,用来改善、修复、恢复生态系统节后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量化补水成效,以便政府部门决策,以生态补水数据、地面气象监测数据、环境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对2019~2021年间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补水后的生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定河(山峡段)主河道河面面积约增加了一倍,主要河段河水水质明显改善;主河道周边1km范围植被覆盖率增长了6倍,植被生态质量增长了近4成,地表热环境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河周边村落热岛效应明显改善。本研究量化给出相关政府部门多年来永定河治理的成效,为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研究和制定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科学支持,为永定河后续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城市,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物质。克拉玛依市地处温带干旱荒漠区,气候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加上一系列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生境恶化。《克-白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依据克-白城镇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大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自然地貌特征,提出需要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系统结构。其中,贯穿于克白城镇组群间的12条生态廊道是重要的绿地结构层次,它与区域内各类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章提出城市外围生态廊道植被恢复一系列途径和对策,旨在为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宜居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吉林省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大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MCR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并提取生态廊道和节点,从而分析和判别吉林省大安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范围内共提取生态廊道56条,总长度为165. 77km,生态节点53个。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节点数量相对较少,南部分布集中。②不同安全水平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低安全水平区为2255. 5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 23%;较低安全水平区为1287. 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 39%;中等安全水平区和高等安全水平区分别为959. 15km~2和376. 82km~2,这两类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 66%和7. 72%。③合理安排人类生产活动,优化区域生态廊道网络连接,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敏感因子,借助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池州市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并提出分区保护和建设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池州市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西北低、东南高;高和中敏感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51.3%,轻敏感区占研究区的38.5%,非敏感区占研究区的10.2%。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整治的生态规划要点——以北京市温榆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市河流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大,在饱受污染危害之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者注意到,河流不仅是饮水之源、排污渠道,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生态依托,因此,碧水工程已经成为各地城市生态整治的工作重点。但是,河流的生态功能是什么?服务功能又是什么?碧水工程不应只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而应保护和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利用好河流的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以北京市温榆河的生态规划为例,充分尊重河流的线性廊道特征,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修复温榆河生态通道功能和恢复天然河流水的运动规律的生态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区域与典型水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监测评价,并对历史演变规律与成因进行研究,提出三者关联性指标体系指导修复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态生境特征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以确定不同分区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修复措施,为制定合理可行的水生态恢复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监测与生态调查,生态保护的关键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力、恢复力、系统对相邻系统的影响、投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其类型有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患病五级;其相应的生态恢复为生态预防、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其相应的生态工程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封育、补播与放流、人工林、人工草场、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14.
强化空间管理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优化空间开发、促进"多规合一"的新要求。同时,探索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提出前端空间引导、后端影响调控的生态空间管理体系。前端通过生态系统评价和生态空间识别,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议方案,确定开发"底线"。后端通过InVEST生境质量评价技术,对生境退化度及生境质量进行空间评价,识别生境威胁源影响区域,提出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调控建议。研究表明:耕地是新区发生变化幅度最为显著的用地类型,纳入生态空间管控的用地约占16.2%。其中,15.8%的用地建议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未来城市开发对生境有一定影响,整体生境质量平均值由0.401下降至0.328。  相似文献   

15.
影响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修复的生态因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仅降低了它的使用功能,也使水生态系统日趋退化,从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组建或重建沉水植物技术净化水质或进行水体生态修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工程措施。本文综述了光照、pH、营养盐、重金属、悬浮颗粒物及着生藻类等生态因子对沉水植物修复的影响和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生态云南的基本要素有:明确的责任;心理准备充分;资金充裕;社会动员、组织动员高效便捷;打环境官司容易;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履行生态伦理的能力。生态补偿能创造和积累构建生态云南所需要素和条件。本文将云南生态补偿划分为伦理型生态补偿和法制型生态补偿,探讨各类生态补偿的发展策略、步骤、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重要性认知程度的加深,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环境修复成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维护海洋生态与环境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从海洋工程项目的环境问题诊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关键内容、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洋环评和生态修复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评和修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未来海洋环评和修复研究应重点注重和聚焦以下方面: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基线、监测技术、全球性影响及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2)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思路的转变,包括修复目标、修复模式、评估指标、监管技术及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反规划理念为指导,首先通过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对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强制性保护;通过生态型河流廊道的建立、高产农田的保护利用、生态交通走廊建设,形成规划区内的水网、绿网;通过发展区域分析,并结合拟开发改造地块和出让地块,划定城市建设用地,最终形成规划图底关系。  相似文献   

19.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根据特区建立以来环境管理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变化等,本研究将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奠基起步、建章立制(1980—1992年);②局部创新、全面推进(1993—2000年);③综合调控、转型跨越(2001—2011年);④系统改革、优化发展(2012年至今)。研究发现,深圳总体上探索出了一个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各个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和深圳样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出1990—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能源足迹强度(EFI)、能源足迹生态压力(EPIEF)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我国能源足迹波动上升,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善,但煤炭足迹仍占主导,近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能源足迹强度呈幂指数衰减,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EPIEF呈上升趋势,说明能源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上,各省区能源足迹差异显著,能源足迹强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EPIEF则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依据EPIEF指数将中国30个省区划分为能源足迹生态盈余区(EPIEF1)、生态轻度亏损区(1EPIEF5)和生态严重亏损区(EPIEF5)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