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是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和工务部门大修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改造的既有铁路一般均为繁忙干线,并行车密度较高。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将测量仪器安置在线路上,这样不仅在作业过程中受行车干扰,作业效率也不够高,而曲线地段通视条件差,作业难度是相当大的。同时,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笔者提出采用先进的GPS-RTK技术,对既有线曲线整正进行测量。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克服气候条件的限制,而且能以较高的频率,较高的精度测定互不通视的各被测点的坐标,克服了传统的作业方法要求置镜点与被测点之间必须通视、作业受天气影响、存在误差累积、内业计算工作量大等缺陷。该法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整正既有曲线是既有线提速改造和工务设计大修中的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整正既有曲线的现场测量工作是将测量仪器置镜在曲线的钢轨上进行。这种方法既不安全 ,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且工作效率极低。为改进传统的整正既有曲线的现场测量工作 ,满足火车提速和铁路建设的需要 ,提出采用置镜任意点的测量方法 ,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工作效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小坤 《安全》2019,40(7):38-42
为了保障在铁路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铁路工务安全和行车安全,基于工务现场作业过程的控制,提出了利用北斗高精度差分定位、大数据等技术,研究建立针对现场每个作业个体的工务作业全过程安全监测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对现场每名作业个体的高精度、智能化管理,有效规范了现场人员的作业行为,增强对现场安全风险和隐患的预判和规避能力,保障了铁路从业人员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4.
铁路行车公寓承担着铁路机车及旅客列车乘务人员换乘休息、餐饮供应、洗浴更衣、出乘叫班、信息传递等后勤保障任务,常被喻为行车安全第一道防线。本文针对北疆铁路公寓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发现公寓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卫生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既有线电气化改造中过渡施工的安全和进度,以大秦铁路变配电所施工改造为例,针对铁路变配电所结构布局、接线方式、改造任务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临时过渡施工方案;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分析和评估过渡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根据分析的结果,梳理安全风险点和重点控制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过渡施工阶段,人身安全、施工管理、现场作业的风险多发,风险等级水平高。  相似文献   

6.
铁路车辆伤害事故是惯性伤害事故之首,严重危及上道作业人员和道口的路外人员安全。开发研制控制区间机车车辆伤害的安全预警装置,可控制此类伤害事故的发生。800 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为铁路安全预警系统填补了一项空白,为行车安全预防二次事故和监护道口增加了一道高科技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青藏高原泥石流类型及其在高原分布情况,目前正在建设的青藏线和规划中的其他高原铁路都面临泥石流的威胁,研究高原铁路沿线泥石流预警技术具有必要性和实用价值。笔者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判定泥石流灾害发生可能性的预警模型。根据预警结果,将泥石流威胁条件下的行车安全保障作业分为预报、预警和警报3个阶段,并制定了不同阶段的行车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的用工制度已经被打破,一线作业人员“三工”比例增加。本文分析了“三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薄弱之处,提出了强化“三工”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提高技术水平确保行车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仲刚 《劳动保护》2005,(11):14-15
加大安全投入,提高铁路技术装备水平是保证铁路行车安全的关键。近年来,特别是铁路5次大面积提速以来,铁道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强化线路基础,主要干线道口立交化;提高机车、车辆等移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列车运行安全监控记录装置、旅客列车安全监测系统,建立红外线轴温探测网;推广采用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主体化机车信号设备、ZPW-2000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系统等技术,为保证行车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铁路作业中的人身安全事故,保障铁路员工上道作业检修安全,构建铁路工人作业安全保障系统,采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技术,通过实时采集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位置信息,并将信息通过网络与系统进行分析监测,检查标准化作业程序,进行不安全行为分析与预警反馈;同时,系统在列车到达一定距离作业人员防护没有生效时,自动接通视频监控室进行报警。结果表明:作业安全保障系统能够降低防护员劳动强度,克服因地理因素、气象条件、防护意识、身体状况等原因带来的防护障碍,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压缩安全支出。  相似文献   

11.
以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根据具体工况条件,采用模式预测法进行既有铁路噪声预测和验证,并利用验证的预测方法进行改造后铁路噪声影响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与既有铁路实际监测值相比,改造后噪声值昼间降低0.4~3.4 dB(A),夜间降低2.0~4.8 dB(A),说明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沿线噪声敏感点的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迷你仓消防设计,确定最优机械排烟量及储柜布置方案,在充分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迷你仓的特点及消防隐患,并运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对迷你仓不同的火灾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能见度、烟气层高度以及温度等参数进行分析,不同机械排烟方案及储柜间距的计算结果显示:迷你仓内部蓄烟能力差,烟气沉降速度较快;常规排烟量烟气控制效果差,排烟量为120 m3/(h·m2)的排烟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明显;当2排储柜之间的距离大于1.5 m时,可有效降低火灾的快速蔓延。  相似文献   

13.
For serious accidents such as toxic/flammable release, fire and explosion in chemicals-concentrated areas, one primary issue is to evacuate on-site workers from potential affected zon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corresponding reports, photos and videos, some accidents involving emergency evacuation are firstly investigated to present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problems to be considered in practice. These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into three kinds of aspects including the poor efficiency of emergency plans, the low accuracy and high 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 for evacuation route planning, and the neglection of evacuee's behavior and decision-making. Two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ehavior and decision-making of evacuees are concluded as potential risk and impact from hazard sources, and the visibil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n, the litera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emergency evacuation under toxic gas leakage, fire and visibility-limited conditions are reviewed. The key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ignoring the time-consuming requirement in emergency activities and domino effects of accidents, and the oversimplification of corresponding models. At last, from the famous cellular automata (CA) for emergency evacuation and atmospheric dispersion, a new general research framework for evacuation in chemicals-concentrated areas is proposed. It relies strongly on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isk,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visibility field, the use of CA coupled wit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the optimal route planning. This paper could be useful for realistic problems on emergency evacuation in chemicals-concentrated areas.  相似文献   

14.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铁路行车事故救援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及实现。采用产生式规则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决策知识表示方法。推理过程为正向推理。决策树分层分类并嵌入数据库。该系统可在行车事故现场以人机交互方式提供一个或几个救援方案。为铁路行车事故救援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与范例。并为人工智能在新的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环保选线是铁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环保选线的方法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以我国北方地区某新建铁路穿越城区段工程为例,识别并筛选了影响线路方案的环境因素,探讨建立涉及环境敏感区、城市规划区、既有车站的环保选线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将该方法体系运用于线路方案环境比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以较清晰地反映不同方案在环境敏感性、规划相容性、工程可实施性、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噪声影响等方面的优劣,可以为铁路环保选线、环境可行性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将空气幕作为城际铁路地下车站控烟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地下车站防灾控烟设计提供新思路,以某典型城际铁路地下车站岛式站台层为依托,采用火灾动力学三维模拟软件FDS建立全尺寸火灾模型,对比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布置于站台与轨行区间时楼梯及站台处温度及可见度分布规律,并分别对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的射流风速、射流角度进行了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单吹式、吹吸式空气幕均可保证火灾下楼梯区域可见度和温度的安全性要求;单吹式在射流风速为12 m/s且射流角度为10°时,吹吸式在射流风速为8 m/s时,防烟效果良好且趋于稳定;采用单吹式的最小站台危险区域较吹吸式长15 m,建议在城际铁路地下车站中选用吹吸式空气幕。  相似文献   

17.
永磁磁轨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永磁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阐述旋转型永磁制动器和直线型永磁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永磁磁轨制动安装方式、控制方法、联合制动模式进行探讨。介绍了直线型永磁制动器的3种磁化形式:Halbach磁化、水平磁化和垂直磁化;运用准静态磁场分析方法,得出了各部分的磁场分布控制方程,矢量磁势A、磁感应强度B和涡流损耗的分布;从而得出了制动力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永磁磁轨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影响青藏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 ,基于青藏铁路“快速通过高原 ,减少站点布局 ,减少定员 ,减少劳动强度”的原则 ,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并根据青藏铁路站点分布和自然条件情况 ,提出了青藏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利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及环境因素信息 ,并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 ,将各种安全信息传送至调度中心和维修部门 ,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