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的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是基于排污许可制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排污行可证制度对总量控制制度融合的要求,从许可排放量确定、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核定等角度,深刻剖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融合存在的技术和机制两大障碍。最后就污染物总量确定、许可排放量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责任机制等三方面为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总量控制的内涵与原则传统意义上的总量控制可分为: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行业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是以水质标准为控制基点,以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可达性两个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目标总量控制是以排放限制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人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行业总量控制是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总量控制的核心是污染负荷的分配,根据污染源的特征,在控制区域内不均等地分配环境容量资源。在一个区拉内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实施总量控制的工作中,一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加以研究,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一、要提高制定总量控制指标的科学性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将一定空间范围内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量,控制在环境质量允许的限度内而实施的一种污染控制方式,其目的是遏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要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必须不大于环境容量,因此,环境容量是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基础和归属。目前在实施总量控制的实际工作中,对环境容量的研究显得滞后,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主要是以某一行政区域或控制单元内企事业单位排污申报登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中,企业如何使排污总量控制在许可指标之内?如何在排污总量“冻结”的情况下,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是摆在环保部门和企业的一些新课题。徐州市参加国家排污许可证制度试点的企业,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结合本厂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企业适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路子来,收到了显著效果。下面向大家介绍这个市的3个企业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一些做法以期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的公平性是区域间设计差异化的碳排放总量分配政策和减排政策的基础,是我国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碳排放公平性的原则、衡量方法入手,总结和分析我国区域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研究进展。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存在对重点区域的碳排放公平性问题研究不足、衡量公平性指标单一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公平性的综合测度和区域的综合发展背景下的区域碳排放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单因子加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环境预测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十二五"是我国重点区域实施火电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时期,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火电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多因子混合加权分配模型,使总量指标分配更具有公平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王少华 《四川环境》1998,17(1):74-76
排污交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总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着重探索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排污交易政策,并提出了几种排污交易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该公司排污标准的提高和部分排放指标的削减,必须搞好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总量控制,提高排污达标水平。主要措施为:清洁生产,水污染物回收利用,深度净化污水,污水设施运行稳定可靠。经过实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排污交易是当前防治工业污染的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的经济潜力,调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使污染控制市场化,用经济手段来约束污染。所谓排污交易是指在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后,在不影响既定的环境目标的前提下,总量控制指标(或污染物削减指标)可以在控制区域内的污染物之间,或点源非点源之间平衡调剂,允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存在着水资源不足,水质污染加重的问题。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防治水污染的有力措施。本文就如何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以保证水污染总量控制的有效实施,提出一些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82年颁布实施《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收排污费。国家环保局1988年颁布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排污收费”到“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污染物管理从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这是我国污染物管理的重大发展。实施污染物浓度控制方法(排污收费),首先,它仅仅控制了污染物质的浓度值,无法控制污染物质对一定区域的输入总量。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个单位单项污染物质排放达到标准,但许多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需要,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管理,促进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国家环保局在推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确定在太原、柳州、贵阳、平顶山、开远、包头、淮南等城市组织排污交易政策的试点工作。排污交易是指排污单位必须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允许的污染物总量指标排放,排污单位在采取产品结构调整或高新科技等措施后,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明显降低并低于允许总量指标时,可以将其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实现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而导致实施中出现问题的现象并非少见。本文意在把这些问题理成几个关系来加以讨论,可能有助于认识的提高。一、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的关系排污许可证制度服务于总量控制,而总量控制的技术依据又是以水环境容量的理论为基础的。我国的水环境容量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自70年代末引进,经“六五”、“七五”的攻关,已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应用中及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质管理规划的实践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尽管水环境容  相似文献   

14.
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渐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建  徐留兴  田静 《四川环境》2002,21(3):81-83
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方向。本文对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讨论。考虑到污染控制成本和公平性要求 ,采用浓度控制与总量相结合的循序渐进方法 ,并提出了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总量控制负荷优化分配模型 ,以期对各地总量控制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市大沽排污河水质进行的监测表明,清淤改造工程对水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对照清淤前数据,重点分析"十二五"总量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随清淤工程的进行而降低,为巩固清淤成果、强化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过程中,总量分配的合理性是体现污染源与污染源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能否实现“公平性” 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也是关系到总量控制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不确定性分析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的是为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规划与管理决策者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和健全环保法规体系,有效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它的基本点在于,根据污染源的分布状况,环境介质的特征,可供选择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环境质量保护目标,通过科学地论证和充分协商,从法律或行政上规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方式、排放强度及排放量,使排污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明确各自的权力和义务,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控制污染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和措施具体化,使之更  相似文献   

18.
全国统一的污水排污费征收最近开始实施。这是对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政策。 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污染物的控制已由过去的以浓度控制为主转向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并重。征收污水排污费的标准和有关政策,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由国家环保局会同国家物价管理部门和财政部制定的。 据介绍,污水排污是指排污单位向水体排放的废水,虽未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增加了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或数量,按照规定每排放1吨污水收费0.05元。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仍按现行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不再重复计征污水排污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新增工业产值、农用地面积、降雨强度和环保投资4个指标,引入信息熵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配,科学界定基尼系数合理性范围,构建了以改良基尼系数为度量标准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方案分配合理性的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十二五"西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规划方案合理性评价工作中。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十二五"SO2总量控制方案存在不合理,可优先考虑针对环保投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从有关部门获悉,成都市1991年将实行以排污总量控制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全市已有16家企业于1990年作为试点,进行了以排污总量控制的排污许可证申报登记工作。其余各厂将于1991年第二季度起陆续进行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