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巨大威胁.为评估不同国家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能力,基于韧性概念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模型.结合韧性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3个重要特性,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根据该体系构建基于直觉模糊集逼近理想解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并根据"围堵、压制、缓疫"3种疫情防控策略,以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与意大利6个国家为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持续下降,日本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则出现二次下降的现象,其他国家疫情防控韧性水平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态势,但截止到研究时段的最终时刻,各国疫情防控韧性依然没有恢复至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六国疫情防控韧性水平损失最小的为中国,其后依次为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研究表明围堵策略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压制策略也能够很好地减少病毒传播,而缓疫策略无法控制住疫情.评估结果与各国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能够为新冠疫情防控策略的选取及韧性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多行业、多部门协同配合,才能有效应对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 9)的疫情发展过程,解析了它的传播途径及防护级别分级,并依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疫情防控期间电梯安全监管指导思想,重点分析了疫情对电梯检验检测的影响及对策,探索了电梯设计中防疫技术的开发,为当...  相似文献   

4.
为对复工企业疫情防控中的风险致因因素进行分析,探寻复工企业疫情防控的风险路径,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建立宏观工效学模型,通过查阅并分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文件以及相关文献,从人员、技术、组织管理、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5个子系统出发,识别出16个复工企业疫情失控致因因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关系网络,对各因素节点中心度进行计算,分析各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影响程度;采用贝叶斯网络(BN)进行参数学习和推理学习,找出复工企业疫情失控的最大致因链。结果表明:复工企业疫情失控关系网络中,存在政府监督管理不力→防疫物资筹备不足→日常监管不到位,政府监督管理不力→ 防疫宣传、培训缺失→员工防疫知识欠缺,政府监督管理不力→防疫宣传、培训缺失→日常监管不到位3条最长风险路径。研究结果可帮助复工企业针对最长风险路径中的因素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为复工企业防疫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设施选址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传播迅速,危害性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依据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并兼顾农村医疗预算少、应急道路崎岖的特点,首先,选取设施备选地工程地质条件、单位成本、传染率、抵达时间、场所规模以及服务覆盖区域6项影响因素,将熵值法(EVM)和层次分析法(AHP)有效结合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其次,建立考虑患者到应急医疗设施的距离之和最小以及所选择应急医疗设施的综合评价值最优的多目标选址模型;然后,设计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求解模型,得到选址决策;最后,选取天门市部分村庄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模型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传染率和单位成本是建设应急医疗设施主要影响因素,IPSO算法选取3个应急医疗设施,能够满足8个村庄患者的治疗需求,并保证患者在4~7 min内就医,为高效开展疫情防控活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传染病在机动车内的传播,利用传染病传播模型,研究车内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基于传染病动力学理论,结合机动车(以公交车和小型私家车为例)的行驶特点和传播环境,针对新冠病毒(COVID-19)的传播方式,在引入病毒传播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建立公交车和小型私家车内的传染病SIR传播模型,完成不同行驶条件下的车内传播模型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间,缩短行车时间、减少车内人员交换频率、加强车内的通风和消毒、根据防控大环境适当选择公交车和私家车出行均可以对车内病毒的传播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目前我国城市最突出的自然灾害。在韧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从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3大属性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4个维度建立洪涝灾害下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估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和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的组合赋权法,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the Ideal Solution, TOPSIS)构建城市韧性评估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对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6个区域韧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抵抗力属性和生态环境维度是影响城市韧性水平的最主要因素;灞桥区韧性水平等级为Ⅲ级,新城区和未央区韧性水平等级为Ⅱ级,碑林区、莲湖区和雁塔区为Ⅰ级。评估结果可为提升城市韧性、降低洪涝灾害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海外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要实现“零感染、零输入”的防疫目标存在个人防疫意识参差不齐、所在国防疫资源匮乏、生产经营与疫情防控任务重、外部环境难以依赖等困难。而由于国内安全生产与海外疫情防控在整体形势、最终目的两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本文将《安全生产法》的管理理念应用于海外疫情防控工作中,相对应地从“人、物、法、环”四个层面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疫情防控措施,助力企业实现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兼顾。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公交暴露风险,基于公交线网、交通分析区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信息等多源数据,考虑公交站点、交通分析区及疫情场所3种研究尺度,集成公交网络结构拓扑模型、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提出公交暴露风险的多尺度辨识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公交站点暴露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多中心—圈层结构,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站点多为交通枢纽、商场等,占比达26.40%;较高及高暴露风险交通分析区主要分布在工业、商业聚集区及居民点密集区,占比达32.84%;较高及高暴露风险疫情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占比为28.92%。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处于“疫情常态化”时期,中国石油各海外项目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巨大的防疫压力。中国石油某海外区域公司通过逐步摸索实践,将“新冠病毒”作为生产经营中的“常态风险”来应对,引入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的领结(Bow-Ties)模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城市系统因缺乏前瞻性防范而造成严重损失,结合城市灾害事件严重度、承灾体脆弱性、适应力、抵御力和恢复力5个城市韧性影响因素,同时考虑相关指标完备性以及数据获取难易程度,构建城市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并结合湖南省实际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韧性多因素综合评估模型基于城市韧性主要特点,可反映城市韧性分布情况,发现城市安全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相关城市管理者开展城市韧性建设提供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引导和管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考虑社会相关性和网络群体间情绪状态转移的不确定性,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情绪传播机制.首先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分析网络用户群体的社会影响因素,建立未燃-阴燃-燃烧-抑燃-稳定(UDBFS)网络情绪传播模型和考虑干预措施的网络情绪传播模型;然后以新冠肺炎(COVID...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政府监管主导下的职业健康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从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参与下的职业健康治理体系构成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并以目前多个地方现行的社会组织参与下的职业健康治理实践工作为例,对相关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本文所提出的社会组织参与下的治理模式可以为各级政府和企业进一步提高相关职业健康治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应急能力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城市应急能力建设重“硬件”轻“软件”,导致在城市灾害应对过程中效果不佳。选取受2016年南方洪涝影响严重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内涝灾害治理过程中应急“软能力”的现状及功能进行剖析,提出在制度适应、风险管理以及理念协调等方面的重构思想,并论述城市应急“软能力”的提升路径:建立健全防灾导向的城市规划制度,推进协同导向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完善教育导向的城市灾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掌握国内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沿,利用Citespace,Vosviewer,Gephi软件,从发文趋势、期刊分布、作者群落、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角度分析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态势.结果 表明: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研究呈现萌芽起步一缓慢发展一高度关注3个阶段;载文期刊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与医疗卫生领域;领域内核...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城市公共安全关键影响因素,解决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研究区域小、影响因素单一、评估方法主观性强、对策措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基于风险评估基础理论和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结果表明:构建的“灾害严重性-风险应对能力”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因子分析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判别城市公共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影响武汉市公共安全的4大关键影响因子为城市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事故灾害、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及其防治;2010—2017年间武汉市公共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风险应对能力的提升对武汉市公共安全水平提升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施工安全事故网络舆论实施有效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前景理论,构建政府、承包商和社会公众关于施工安全事故网络舆论监督演化博弈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心理作用对政府、承包商和社会公众在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策略选择有较大影响;提高政府发现承包商隐瞒信息的概率及政府对承包商的处罚,能使承包商趋向于选择如实公布信息;减小公众造谣概率和增大公众舆论监督收益,能使公众趋向于选择舆论监督;公众选择网络舆论监督,能促使政府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促使承包商如实公布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以阜阳为例,分析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给阜阳城区交通安全管理带来的挑战,通过对阜阳市城区路网结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管理压力3个方面的实地调查,得出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新交通形势需要的结论。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的交通安全管理策略:挖掘路网潜能治理混合交通策略、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针对性管理策略和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安全管理升级策略,使交通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应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