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长沙市城区2011年及2012年连续自动监测获得的CO2数据,两年的平均值为412.2×10^-6,高于世界本底站青海瓦里关5.6%,与临安、无锡相当,略高于乌鲁木齐,而低于北京、上海。冬季CO2浓度日小时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峰值出现在上午9时及晚上19时~21时。夏季日小时变化为单峰形态,峰值出现在上午8时。冬季CO2浓度日均值为420.3×10^-6,比夏季高3.4%。CO2除与O3呈负相关以外,与其它污染物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特别是与CO、NO、NO2、NOx、SO2的相关性最强,而与颗粒物(PM10、PM25)的相关性稍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技术(CO2-EOR)国内尚无通用的环境监测方法的情况下,文章提出了土壤气CO2的通量以及13C监测的重要性,并结合胜利油田CO2-EOR项目开展的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几点监测过程值得注意的问题:为识别CO2泄漏风险,注气前的环境监测数据至关重要;监测区域除了涵盖注气井和采油井,必须考虑注气过程中CO2地下运移的范围,但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计算延伸的距离;在数据分析和挖掘过程中,由于参数的表征方式不同,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的类比功能实现监测方法之间的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
张玲 《四川环境》2002,21(4):90-92
本文对 1994~ 1998年核电燃料元件生产所排放的放射性流出物及环境辐射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在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 ,放射性流出物对周围公众造成的年最大个人有效剂量当量是 7 2 6× 10 -2 mSv ,远低于公众剂量限值。评价半径为80km范围内的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 4 70× 10 -2 人·Sv/a。  相似文献   

4.
对拟建畜牧养殖场周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所选6个区域SO_2、NO_2、TSP、PM_(10)监测浓度小时均值和日均值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NH_3、H_2S一次浓度值在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范围内。并对拟建生猪养殖项目排放的废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在此基础分别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方面提出诸如调整饲料密度、加强猪舍通风、在日粮中添加有效生物菌群、绿化除臭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废物焚烧标准体系,防控废物焚烧环境风险,本文对欧盟废物焚烧指令与我国焚烧标准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欧盟废物焚烧指令分别对专用焚烧厂和协同焚烧厂从废物运输到处理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做出了相关规定,适用于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的焚烧以及常规污染物和有毒污染物的控制。欧盟废物焚烧指令对不同规模的焚烧设施采用统一标准,以日均值和半小时均值为污染物排放限值,更客观、准确地评价了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欧盟废物焚烧指令相比,我国废物焚烧标准涉及废物联合利用处置的相关条文较少,内容不详,项目缺失。我国烟尘、HCl的排放限值均在欧盟标准限值6倍以上,SO2的排放限值是欧盟标准的4~8倍。除CO、NOx的排放限值外,其他污染物排放限值也明显高于欧盟标准限值。我国采用抽样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可能在日常排放值的95%置信区间外,不具备代表性。我国可借鉴欧盟废物焚烧指令的成果制定协同焚烧标准,并严格污染物排放限值,考虑采用日均值或半小时均值的评价方法,提高我国废物焚烧标准的精确性和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化学荧光连续监测仪,监测了使用天然气炉具和电炉、电加热器的四户住家室内NO2浓度的24小时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燃气炉具的使用可以使厨房中NO2浓度升高,小时均值甚至可达到270ug/m^3,超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24mg/m^3的限值,而电加热器的使用则未发现对室内空气中NO2的浓度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材样品在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象台进行长期连续的现场实际空气采样,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1~2016年空气样品中的大气本底浓度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_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4×10~(-6)~(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年平均浓度除个别年份外也呈线性增长趋势;大气中CO浓度的年平均值增长趋势不太明显,且波动较大,其中年平均浓度的高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在1993年、2008年平均浓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6~2019年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项目中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实测水质数据资料,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金属元素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用统计法、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评价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水质金属元素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初评价。结果表明,源区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中Be、Cr~(6+)、Se、As、Hg、Tl元素均未检出,水质标准为Ⅰ类;Cd、Fe、Sb、Pb元素的检出率分别为2.8%、11.1%、75.9%和77.8%;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中Mo、Co、B、Ni、Ba、V、Ti、Cu、Zn、Mn指标浓度低于标准Ⅰ类限值或特定项目标准限值。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中Mo、Co、B、Ni、Ba、Cu、Zn、Mn指标浓度低于标准Ⅲ类限值以下,其中达日县2018年度Ni超Ⅲ类标准,超标2.5倍。源区各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率为96.3%以上。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部分元素之间具有相同的组分来源和存在形态;地下饮用水水源地元素之间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具有一定的组分同源性。地下饮用水金属元素浓度水平略高于地表饮用水(P0.01),地表饮用水水源地金属浓度受地下水影响较大,地下和地表饮用水来源之间水力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在0.02m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液(pH 5.5)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个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1。该方法用于粮食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2019年春节期间自贡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污染物浓度小时及日监测数据,分析燃放烟花爆竹及采取禁燃措施对自贡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短时空气严重污染,但随着自贡市实行行政辖区内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状况明显改善,2019年污染时段在春节期间占比较2016下降45. 6%。颗粒物浓度(PM_(2. 5)、PM_(10))大幅度下降,2019年春节期间PM_(2. 5)和PM_(10)均值分别为73μg/m~3和104μg/m~3,2019年春节期间PM_(2. 5)和PM_(10)均值分别较2016年同期下降了55. 2%和51. 6%。烟花爆竹对PM_(10)和PM_(2. 5)浓度影响明显高于SO_2、CO、O_3、NO_2。春节期间有利的气象因素对自贡市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禁燃烟花爆竹对颗粒物浓度降低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美燃煤火电厂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美燃煤火电厂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的内容设置、限值形式、监测、记录和报告规定,以及固定源排污许可证中如何执行排放标准进行了比较。相对于美国,中国燃煤火电厂国家行业排放标准文本内容过于简略,限值形式设置单一,主要采用全国统一的浓度限值而不是采用绩效限值;浓度限值的制定基于部分样本源而不是全部源的数据,很难体现行业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达标判据不科学,也过于严格,小时均值的考核方式影响了火电厂的生产安排;排放标准中监测配套规定单薄,与环境监测的一般规定衔接性不佳,针对性差;记录和报告要求缺位,不能满足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需求。建议参照美国行业排放标准的内容形式,排放限值采用绩效限值形式,并规定长平均周期的考核要求,将与之配套的监测、记录和报告要求纳入排放标准,以满足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氚靶制备现场氚的辐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贵萍  常瑞敏  杜阳  李烨 《四川环境》2008,27(6):104-108
氚靶制备过程中氚的辐射防护是整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本文以一次氚靶制备为例,报道了氚靶制备现场氚的辐射防护。结果表明:在氚靶制备过程中,充氚手套箱、操作间和排放烟囱内的氚浓度均未达到操作现场设定的氚的管理值,本次制靶过程中外排氚量为6.78×10^9Bq;制靶期间操作间地面和工作台、仪表上氚表面污染最大值分别为23.20Bq/cm^2、1.85Bq/cm^2、11.53Bq/cm^2,均远低于GB18871—2002中规定的控制区表面放射性物质污染控制水平值;剂量监测间地面氚表面污染最大值为8.92Bq/cm^2,低于国家标准中对监督区表面氚污染的控制限值;操作人员休息间、剂量监测控制间和走廊地面氚表面污染最大值分别为15.28Bq/cm^2、3.35Bq/cm^2、14.05Bq/cm^2,低于国标中对非限制区表面氚污染的控制水平;本次充氚活动中现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在国家标准值以下,对公众造成的附加剂量远低于GB18871—2002中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超级站中MAAP-5012型黑碳仪对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进行连续一年的监测,并结合乌鲁木齐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站小时数据和日数据及气象数据对黑碳气溶胶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均值为1 506(±1 096) ng/m3,本底值为575 n...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铁一号线站台内空气中氡浓度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明 《四川环境》2015,(1):146-149
为了解成都地铁车站环境中氡浓度水平,采用Model1027连续测氡仪,对成都地铁1号线,进行抽样监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地铁车站的氡浓度范围为12.4Bq/m3~29.0Bq/m3,平均值为16.6Bq/m3,远低于《地下建筑物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的限值;与成都市室外环境中氡浓度相当,低于成都市居室环境中氡浓度;低于全国七城市地铁站点氡浓度平均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仪(GC-FID/MS)在成都市市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分析了VOCs浓度水平、组分构成、日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PMF模型和排放清单法对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VOCs小时平均浓度为7610~(-9),最高浓度为26210~(-9),最低浓度为14.810~(-9);监测物种类别中烷烃类占VOCs总体积浓度为38%,炔烃为17%,芳香烃为15%,烯烃为13%,卤代烃为9%,含氧(氮)类化合物为8%,浓度前十的物种分别为乙烷、乙炔、乙烯、丙烷、甲苯、己醛、二氯甲烷、苯、正丁烷和异戊烷,占总浓度的70%以上。烷烃、炔烃、烯烃、芳香烃在8点~10点间均出现浓度峰值,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含氧(氮)化合物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2点~5点;最低浓度则均出现在下午17点左右。基于PMF的方法,VOCs的来源解析结果为工业源贡献32%,机动车贡献26%,生物质燃烧贡献22%,溶剂源贡献7%,油气挥发贡献6%,本底混合源贡献7%;基于排放清单法,2015年成都市VOCs年排放量为36.9万t,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分别贡献32%、32%、30%。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8%、人口自然增长 6 4 5‰的情况下 ,全国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比上年有所减少 ,呈持续减少趋势。2 0 0 2年 ,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 4 39 5× 10 8t ,比上年增加 1 5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 0 7 2× 10 8t,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4 7 1%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 2 32 3× 10 8t ,占废水排放总量的 5 2 9%。废水中COD排放量 136 7× 10 4 t,比上年减少 2 7%。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 5 84× 10 4 t ,占COD排放总量的 4 2 7% ;城镇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 783× 10 4 t ,占COD排放总量的 5 7 3%。废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磷酸三丁脂(TBP)——二甲苯从水中萃取微量铀,直接采用萃取有机相烧制荧光球珠,荧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中的微量铀。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0%,变异系数≤±15%,最低检出浓度为1×10~(-7)g/1(5×10~(-10)g/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控站点空气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2016年秦皇岛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秦皇岛市NO_2、PM_(10)和PM_(2.5)浓度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SO_2峰值出现在1月,O_3峰值出现在5月,PM_(10)、PM_(2.5)、NO_2和CO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2月。污染物在西南偏西风时污染程度较高。PM_(10)、PM_(2.5)、SO_2、CO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小,NO_2、O_3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大。颗粒物浓度受湿度影响较大,随湿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及我国政府对推进CDM项目的要求,对国内外开展CDM项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述。根据《京都议定书》要求及新疆的具体情况,分析了CDM在新疆的潜力,认为新疆开展CDM项目优先领域为:煤田灭火、提高能源效率、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林,以减排CO2为主;预计2008—2012年CO2减排量为1 785×104t,可带来8.9亿元~12.5亿元人民币的CERs收益,CDM项目潜力较大。在减排CO2同时,SO2、TSP排放量相应减少,从而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1991~2011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中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1991年8月~2011年12月监测的温室气体(CO2、CH4、O3总量、近地面O3)及一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变化趋势的初步评估。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黑碳气溶胶浓度在近十年中有明显增长,线性拟合得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n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