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绍清 《干旱环境监测》1991,5(2):132-132,134
监测大气中SO_2浓度,普遍采用四氯汞钾吸收液-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我们发现该法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存在尘的干扰问题。这里采用在采样过程中硫酸预吸收来消除干扰的方法,并用SO_2标准气体同步测定检验。现将其有关实验方法和结果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消除浊度与色度干扰的简便方法,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对COD干扰的测定苏惠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5)H2O2干扰COD测定,但建议不用试剂掩蔽H2O2而是允许它的存在,因为①掩蔽剂对COD测定会产生新的干扰;②用碘量法、硫酸铈(Ⅳ)和锰量的方法很容易测出H...  相似文献   

4.
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干扰及校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含量范围的氯离子在测定过程中造成的干扰及排除方法作了较系统的研究,采用标准曲线活对氯离子在测定废水COD时的干扰进行校正,用重铬酸钾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纯NaCl溶液的COD,将测定结果绘成标准曲线,由水样测定的COD减去标准曲线查得的氯离子校正值,即得水样的真实COD值.该方法简捷、方便,不用剧毒试剂HgSO4,选用于含氯离子500-25000mg/L的COD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水样中只存在铵离子时对COD的测定几乎没有影响,而当铵离子与氯离子同时存在时,除了氯离子带来的干扰外,铵离子也会对COD的测定产生干扰。针对此现象,研究建立了加碱氮吹法,此法可有效去除COD测定中浓度小于1 000 mg/L铵离子的干扰,并确定了最佳除铵离子条件为过量加碱、600 m L/min的氮气流量和3 h的通气时间。通过7次平行测定含铵离子干扰物的水样,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3%~6.5%,加标回收率为90.2%~97.0%,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较准确测定含有铵离子干扰水样的COD。  相似文献   

6.
考察采用《水质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757-2015)测定水中总铬时,前处理过程中硝酸的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Fe、Co、Ni、K、Ca、Na、Mg、Al八种共存离子对铬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情况,结果表明:20%以上的硝酸对铬的测定有负干扰,1mg/L的Fe和Ni、2mg/L的Co、5mg/L的Mg、20mg/L的Al、100mg/L的Ca对铬的测定有负干扰,500mg/L的Na和K对铬的测定没有干扰,加入氯化铵后上述干扰均可消除。  相似文献   

7.
对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温度过低、浑浊带色和混溶乳化3种干扰试验方案,探讨了各干扰因素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及消除措施.提出温度过低须在测定前提高环境温度,以确保显色反应完全;浑浊带色须在测定中采用色(浊)度校正法消除干扰;混溶乳化可在测定中利...  相似文献   

8.
氯酸钠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常用的一种氧化剂,会对COD的测定产生负干扰。有的污水处理厂对含过量氯酸钠的污水未进行处理而直接外排;也有的污水处理厂为逃避环保部门的监管,在外排口投入过量氯酸钠,干扰COD测定,人为降低污水COD测定值。因而,研究氯酸钠对废水COD测定的干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氯酸钠对COD测定的干扰程度(真实值与测定值的差值)随着氯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氯酸钠浓度在100~1 000 mg/L范围内时,干扰值的大小与氯酸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r=0.997 4),且相同浓度氯酸钠对不同浓度COD测定产生的干扰无显著性差异。从追踪反应过程中不同形式氯元素含量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了氯酸钠对COD测定的干扰机理,发现氯酸钠对COD测定的干扰来自两个反应过程,分别是氯酸钠在消解过程中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未完全反应的氯酸钠在滴定过程中与硫酸亚铁铵的反应,并且两个反应过程都会对COD的测定产生负干扰。根据干扰机理,研究建立了干扰校正方法,即校准曲线法。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可以满足实际废水样品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应用表面活性剂消除铜,在水质硬度测定中干扰的方法,方法应用“均匀沉淀”原理,加入硫代乙酰胺使铜形成硫化铜晶形沉淀,不经分离,然后采用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联系复盖硫化铜沉淀,消除铜对硬度测定的影响,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用于电镀、化工等污染的地表水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环境监测悬浮物所采用的国家标准重量法,以定量滤纸为滤料,滤纸中所含的水溶物对测定结果的严重干扰问题,以及操作繁琐、时间长、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空白滤纸校正系数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样品中的氨氮,重点考察海水中共存离子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规律,识别测定过程中主要的干扰因素,并提出消除干扰的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碘离子会对氨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当样品中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0765 g/L时,氨氮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比明显降低,且在碘离子质量浓度达到0.1910 g...  相似文献   

12.
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干扰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干扰因素多,不容易测准.本文通过对比实验认为.影响采样精度和分析准确度的干扰因素有:(1)转子流量计的影响;(2)冷凝水对二氧化硫的吸附;(3)氮氧化物对测定的干扰。严格控制上述实验条件,即可得到准确的二氧化硫浓度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Fe3+和Al3+不同含量的土壤样品中水溶性氟化物试验,研究Fe3+和Al3+对测定的干扰与消除方法,证实了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共存下,Fe3+和Al3+对土壤提取液中水溶性氟化物检测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干扰。选择6种代表性土壤样品,在水溶性氟化物提取液中加入20 mg/L的Al3+和100 mg/L的Fe3+做干扰试验,比较了分取不同体积土壤提取液对氟化物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溶性ρ(Fe3+)和ρ(Al3+)高的土壤样品,可选择减少提取液取样体积来消除干扰。选取的5种标准样品测试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干扰消除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硫是中国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有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碘量法等,其中非分散红外吸收法具有选择性好、寿命长、灵敏度高等优势,是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测定的常见方法。在波长为7.3 μm附近的红外吸收波段,甲烷和二氧化硫的特征吸收峰有明显重叠,造成交叉干扰。实验研究表明:甲烷将对二氧化硫的测定引入5%左右的正干扰。现场验证表明:对于含有高浓度甲烷的焦化废气,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结果显著偏高,经过数学修正后与其他方法可比。在应用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二氧化硫时,应确认烟气中不含甲烷或其浓度很低,否则应当采取有效手段消除或减小甲烷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成分复杂氨氮实际样品时,干扰因素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而现有的标准方法和文献对干扰物质的研究不全面,制约了仪器的应用。该文系统地开展干扰因素的研究,提出干扰因素的消除方法,用加标回收率验证消除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亚硫酸盐、硫化物等还原性物质对测定产生负干扰;石油烃、N,N-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挥发性有机物、有机胺类以及亚硝酸盐对测定产生正干扰。根据不同干扰类型,通过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煮沸、预蒸馏等方法可消除干扰,消除干扰后加标回收率为84%~120%。生活污水、石化企业废水等6种典型水样消除干扰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有较好的可比性,干扰消除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16.
铬酸钡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硫酸盐时,样品的稀释倍数、盐度、酸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通过试验得出消除干扰的方法,使得测定结果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在污染源测定过程中SO_2引入的正干扰问题,通过实验进行了干扰物确认及消除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氧条件下,SO_2不会对硫酸雾产生正干扰,而在有氧气存在条件下标准方法中的碱性吸收液会吸收部分SO_2并最终转化为SO_4~(2-),使硫酸雾测定结果偏高。硫酸生产企业测定结果显示被吸收的SO_2约占其排放量的30%~59%。在原有吸收液中加入1%甲醛作为改进吸收液,可使采集到的SO_2以SO_3~(2-)形式稳定存在,不会对目标化合物SO_4~(2-)产生干扰且稳定时间至少为30 d。采用改进吸收液采集硫酸雾可有效防止SO_2引入正干扰,且对硫酸雾测定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农药通过活性炭管以 1L/min的速度抽吸捕集后 ,再用丙酮 10 0mL和 2 5 %乙醇 -甲苯 15 0mL抽提农药成分。抽提液经前处理后 ,用气相色谱 /质谱测定。该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干扰物质基本不影响各种农药测定等特点 ;定量下限为 10 -3 μg/m3。适用于大气中 2 8种农药的测定大气中农药的测定@张济宇  相似文献   

19.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简称亚甲蓝光度法)和碘量法是测定硫化物较常用的两种方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低含量S2-的分析,后者则适用于高含量S2-的分析[1]。废水中硫化物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由于废水的成分复杂,干扰因素较多,碘量法测定的结果有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测定中应注意消除干扰。1 实验  取某化纤厂废水样,现场加适量Zn(Ac)2和NaOH溶液固定。实验室吸取适量水样,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3次,再经酸化-吹气分离处理后,分别用碘量法和亚甲蓝光度法测定硫化物含量。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测定化纤厂排放口废水样,存在较大差异,碘量法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常规Volhord回滴法测定氯化物中,加入一定量聚(I)〔1〕防凝聚剂,可以防止经典法不可避免的复分解反应,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通过控制不同酸度、温度及加入不同类型试剂等简便化学手段除去十多种常见干扰物质的方法,尤其能有效除去现有各方法中最为棘手、难度较大的同族元素B-r、I-等干扰,方法简便、快速、效果显著,在工业废水的测定中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