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绿叶》202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1+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7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等部门、行业组织共同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及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开幕。展览和大会以"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十四五"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保产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是其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结合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现阶段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实力提升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7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等部门及行业组织共同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及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开幕。展览和大会以"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是衔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的大气环境管理需要指向新的目标,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2013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分析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的差距,从推进中长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关于大气环境管理的定位和相关工作目标,并从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重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三新"核心要义(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十四五"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具有深刻影响。本文分析了"三新"核心要义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分析了"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新阶段四个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主要思路,重点分析了深入实施保护、预防、管控、修复四大行动的主要任务要求,以期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展"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谋划与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是未来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也将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机会,更是关系到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从城市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城市人口、经济、污染分布的不平衡和分异性分析,利用已有的经验研究结论,找到识别国家战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核心问题的依据和判断标准,最终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省市、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本届展会上各企业都紧紧围绕着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从传统的单一指标监测向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推出无人机遥感监测、走航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等一系列最新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为加快提升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意义和应用前景,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改革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进行了设计研究。对于我国各类新文科专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探索具有启示意义。“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在此背景下,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开展新文科“双碳”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一方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发展阶段使然。与发达国家先解决了国内污染问题再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我国正处于减污与降碳要求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扭转的新发展阶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征使得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具有可行性。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加工利用同时产生 CO2 等温室气体和SO2、 NOx、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大气污染物,推动降碳与减污的协同治理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获得环境质量改善、气候变化风险降低、低碳经济竞争力提升等多重政策效益,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于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效应发挥极为重要。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气候变化工作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体系、影响机理和人才队伍3个方面分析了两者协同的难点,并从完善制度体系设计、探索技术协同路径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抓住环境信息宣传这根主线,全方位报道环保重点工作;根据宣传对象,明确宣传内容,确保宣传效果;用正确宣传方向为网络环保舆情导航。近年来,东营作为"黄蓝"两大战略交汇的主战场,依托国家政策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存在差距,进入新时期,东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面对新  相似文献   

15.
夏光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70-17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已拉开帷幕,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十四五"和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令人鼓舞。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路线、方针和策略是做好"十四五"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思路创新与转型是关键。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和显著"弱项"。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时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解决农民群众身边最紧迫、最直接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聚焦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三大重点领域,统筹城乡污染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元共治体系,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好升级版的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承诺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工业部门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推进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键靶点。本研究首先剖析了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以2015年为基准年,面向2035和2050年美丽中国建设两阶段战略目标,研究提出了工业园区碳减排的目标、路径和潜力,以期为园区深化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工业园区CO2排放总量约为28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结构优化、碳捕集等低碳路径,2015-2050年全国园区预期可减排CO2 18亿吨,在2015年基础上减排60%以上;其中,2015-2035年减排8亿吨,2035-2050年减排10亿吨。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肩负着历史的新使命,这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地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力争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们要用远比发达国家更少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任务相当艰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成为能源转型的必由之路和首要任务,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上应跑在前、干在先。以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沣西新城为例,聚焦节能降碳、“两链”融合、生态城市三大方面,梳理总结沣西新城低碳发展成就与经验,并通过SWOT方法学对“双碳”目标下沣西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初步探讨符合沣西新城实际的“双碳”发展战略,为其他开发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