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调查了某铀矿山居民区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空气吸收剂量率和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的辐射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对辐射剂量估算,评价该矿山辐射环境的现状。结果表明,该矿山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确实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所调查的时间段内,该矿山评价区域由放射性物质排放所致关键子区居民的最大年有效剂量为0.52mSv;无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状,其关键核素都是^222Rn。指出,为了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应考虑减少^222Rn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阿勒泰居民饮用水中~(226)Ra和~(238)U浓度及其所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其结果除个别水样中~(238)U浓度略偏高外,其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哈密地区居民饮用水中~(238)U和~(226)Ra水平,其几何平均值分别为79.8、1.97m Bq.L~(-1),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0.5、1.84m Bq.L~(-1)。居民连续饮此水50年,水中~(238)U、~(234)U和~(226)Ra所致居民有效约定剂量当量分别为202、430、24μsv,分别为我国天然辐射源所致居民外照射年有效剂量(952μsv)的21.2%、45.2%、2.5%,由此可见,不会对居民健康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新疆核试验场周围9个调查区17种主要食品中~(90)Sr、~(137)Cs含量分别为11.1—72.3,0.3—40.7·10~(-2)Bq·Kg-1;3个对照区分别为1.6-68.4,0.6-27.4·10~(-2)Bq·Kg~(-1).两地区同类食品中~(90)Sr、~(137)Cs平均含量基本一致。调查区~(90)Sr、Cs~(137)所致成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值分别为2μSv(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0.6人·Sv);0.3μSv(0.1人·Sv)。对照区分别为2.2μSv(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0.4人·Sv);0.4μSv(0.1人·Sv).可见我国核试验产生的~(90)Sr:~(137)Cs对核试验场周围地区食品没有造成明显局部污染,所致居民剂量当负担量仅占我国天然辐射源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952μSv)的0.2%和0.03%,如此微不足道的附加剂量,对该地区的广大居民不会产生有意义的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伊犁河流域城镇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健康危害风险状况,对9个县市的饮用水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河流域部分县市的饮用水中有重金属(As、Pb、Zn等)被检出,但浓度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水质的限值;个人化学致癌物总年风险明显高于非致癌物总年风险;各饮用水源地的个人健康危害年总风险数量级在7.9×10~(-5)~9.0×10~(-5)a~(-1),远低于USEPA推荐的个人健康风险值1.0×10~(-4)a~(-1),所致个人健康危害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疆十一类 (21种)食品中U、Th、~(226)Ra和~(40)K的浓度.所得结果均属正常水平,且与国内有关报道较为一致.通过估算得出了新疆居民四种核素(~(238)U、~(234)U、~(232)T h和~(226)Ra)的年总摄入量为65.6Bq,所致总待积有效剂量当量为14.0μSv.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省各地级市(州)饮用水源地的放射性水平,评价其水源地辐射水平的安全性,于2016—2020年对全省各地级市(州)饮用水源地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水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利用健康风险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地级市(州)饮用水源地的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008~0.094、0.011~0.190 Bq/L,不同年度、不同水源地、不同水源地类型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α和总β放射性对各年龄段居民的总致癌风险均低于WHO和ICRP发布的最严格控制限值。该次调查显示,四川省21个地级市(州)饮用水源地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处于安全水平,各年龄组的健康风险都是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用国产ETLD-80型热释光环境剂量计调查了哈密地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结果表明,哈密地区室外、室内宇宙射线电离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3.7±0.3 )、(3.3±0.3)×10~(-8)Gy/h,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2和2.8×10~(-8)Gy/h.地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5.8±0.9)、(7.7±1.2)×10~(-8)Gy/h,人口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0和6.6×10~(-8)Gy/h.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有效剂量当量为71.7μSv/a(宇宙辐射298μSv/a,地球γ辐射419μSv/a).  相似文献   

9.
新疆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984年~1989年新疆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在全区海拔-154~ 5 300(米)的广大区域,布测点 1624个,含25×25(km)网格点740个,各类加密点 884个.结果表明:1.原野γ辐射剂量率的范围值,按网格、面积加权和人口加权的均值,依次分别是(1.17~32.64),5.81、5.76和 5.94(×10~(-8)Gy·h~(-1); 2.道路上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的均值为 5.63×10~(-8)Gy·h~(-1);3.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和人口加权的均值分别是9.92和 9.86(×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网格和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外分别是4.40和 4.01(×10~(-8)Gy·h~(-1)).室内分别是3.90和3.55(×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网格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外分别是10.22和 9.77(×10~(-8)Gy·h~(-1))室内分别是13.82和13.42 (×10~(-8)Gy·h~(-1));6.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全区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857μSv.其中γ辐射和宇宙射线所致分别为535和 322μSv;所致居民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 11 207man·Sv;7.新疆属正常本底辐射水平地区,但局部区域原野γ辐射剂量率偏高(20~30×10~(-8)Gy·h~(-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农村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初步探讨了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水质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选取2010~2014年饮用水源地水质检测数据,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水质指标的暴露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饮用水中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风险度大小顺序为:Cr6+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风险度大小顺序为NH3-NPbHgCN-挥发酚。该村饮用水中化学致癌物有一定的风险度,应加以优先检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四川省地表水体中放射性物质铀(U)的含量,评价居民摄入地表水体中U导致的健康风险,在四川省主要地表水系中共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6—2021年检测了U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省地表水体中U的质量浓度为0.16~3.6 μg/L,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均合格;不同年份、不同地表水体中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通过饮水、水体浸没途径摄入U所致总年均待积有效剂量均<0.1mSv;对各年龄段居民的总致癌风险为4.18×10-9 ~2.24×10-8 ,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最严格控制限值。全省主要地表水体中U对各年龄组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海南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阿特拉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阿特拉津的含量。结果表明,在22个监测点位中,阿特拉津的检出率达到69.7%,其检出浓度为未检出~74.8 ng/L,浓度值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阿特拉津的标准限值。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阿特拉津通过饮用水和皮肤接触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阿特拉津通过饮用水和洗浴途径引起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致癌总风险指数分别为0~7.1×10-5和0~5.7×10-7,均在USEPA的建议值内,初步认为海南饮用水源地原水中的阿特拉津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地震后雅安市芦山县的饮用水水源地总放射性水平调查,初步掌握该县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放射性浓度的水平。参考《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T 5750.13—2006),通过测定质量厚度-计数效率曲线获取不同质量厚度的样品源所对应的计数效率值,计算水质中总放射性浓度。结果显示,所采集的雅安芦山地震灾区40个饮用水源地水样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9.13×10-3Bq/L~9.83×10~(-2)Bq/L和1.68×10~(-2)Bq/L~1.36×10-1Bq/L,均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放射性活度浓度指标限值要求(总α≤0.5 Bq/L,总β≤1 Bq/L)。说明地震没有造成该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主要地下和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致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致癌物和非致癌物所致个人健康危害年风险均低于USEPA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致癌物产生的健康危害年风险数量级10-9~10-5,高出非致癌物101~107数量级,各饮用水源地的个人健康危害年总风险以致癌物风险为主,致癌物中的重金属六价铬和砷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高达99.6%,应优先控制,地表水源地中挥发性有机致癌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非致癌物中要特别重视氟化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阿特拉津(ATR)对人体的健康风险,通过文献检索及追溯方式,收集了93篇文献中关于我国环境介质中ATR的检测数据,基于美国环保署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评价了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ATR的健康风险,分析了各参数的敏感性和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熵值分别为4.53×10~(-2)和4.30×10~(-2),分别有89.8%的成年男性和89.9%的成年女性风险熵值低于0.10;饮用水中ATR的浓度对其健康风险的贡献(即敏感性)分别为男性88.0%和女性83.3%,与健康风险的关联性(R)分别为男性0.907和女性0.895。我国ATR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饮用水中ATR对其健康风险的贡献最大。该方法可为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风险预警和精准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飚  周玉萍 《干旱环境监测》1991,5(3):149-152,156
本文报道了新疆居民饮水中~(234)U、~(235)U和~(238)U比活度.它们的人口加权几何均值和算术均值分别为,~(234)U:113和186mBq/L;~(235)U: 3.0和 5.0mBq/L;~(238)U:65.9和108mBq/L.~(238)U的几何标准偏差为2.79.~(234)U/~(238)U活度比值为1.72.居民由饮水摄入~(234)U和~(238)U所受的有效剂量当量为13.5μSv/a,诱发1348万居民骨癌期望数约为1例/年.  相似文献   

17.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下辽河平原布设217个地下水采样点,调查监测其中典型的无机、有机化合物,并应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水中无机化合物较有机化合物浓度水平高;无机化合物中NO_3~-、NO_2~-、Mn及As浓度较高,有机化合物中γ-六六六浓度较高。所有监测的无机、有机化合物通过饮用水途径引起的致癌风险高于非致癌风险;所有化合物的非致癌风险数值均小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6)a~(-1),As致癌风险最大值为6.15×10~(-5)a~(-1),超过EPA推荐的可接受值5.0×10~(-5)a~(-1)。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化学分析方法对哈密地区109份建材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内、外照射指数分别为0.04-0.38和0.08-0.67,炉渣和花岗岩石最高,大理石和石灰、石膏最低.混合建材中镭-226、钍-232、钾-40含量(Bq/ kg)分别为 43.8, 40.0,594.0.建材所致居民内、外照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 0.70mSv/ a,是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规定公众个人年剂量当量限值5mSv的14.0%,不会对广大居民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遂宁市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钡的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水平,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研究区域内市级、县级和乡镇级所有在用的5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进行分析检测,借助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的结果,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和浓度差异,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水源地钡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8个地表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范围为0.065~0.180 mg/L,均值为0.110 mg/L;18个地下水水源地钡的浓度范围为0.027~0.370 mg/L,均值为0.130 mg/L。地表水与地下水水源地间钡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钡的空间分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水源地中的钡经饮用和皮肤暴露两种途径对成人和儿童所引起的非致癌风险值为1.34×10~(-8)~1.62×10~(-8),远低于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0×10~(-6)),各水源地因污染物钡导致的非致癌风险极低。  相似文献   

20.
在原子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对它造成的环境放射性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心。新疆有我国的核试验基地,虽然近几年大气层核试验已经停止,但一些长半衰期人工放射性核素对其邻近地区居民健康的影响,仍受到国内外极大关注。为了摸清我国核试验场周围地区居民主要食品中人工放射性水平,我们于1984年调查了其周围九个地区和三个对照区主要食品中钚的放射性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为全面反映核试验场周围地区的人工放射性水平提供了数据。 一、主要设备和试剂: 1、聚三氟氯乙烯粉(上海曙光化工厂,40-60目) 2、三辛胺 日本进口分装(AR) 3、六路低本底α测量仪 华北七所制 4、电沉积装置 二、材料与方法 选择当地生产消费的主要食品,在收获期采样,取可食部分,洗净凉干,称重,烘干炭化,于450℃马福炉内灰化,100目过筛制得供分析用的样品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