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间接冷却水的特点和核算其污染当量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间接冷却水的界定、水源水的采样监测技术、本底值的扣除以及超标排放的判别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并就与之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为核算间接冷却水的污染当量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建议尽快制定水温排放标准 ,以切实控制间接冷却水造成的主要污染———热污染。  相似文献   

2.
针对间接冷却水的特点和核算其污染当量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间接冷却水的界定,水源水的采样监测技术,本底值的扣除以及超标排放的判别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就与之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核算间接冷却水的污染当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建议增加水温排放指标,以切实控制间接冷却水造成的主要污染-热污染。  相似文献   

3.
污染当量数在区域现状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污染当量数评价法中的污染当量含义和污染当量的应用、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以及计算等,介绍r污染当量评价方法和特点。通过对等标污染负荷法和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污染当量数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可靠、直观,具有可比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污染源区域现状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的干预--效应法,以及该法包括的环境效应类型的确定、环境干预因子的识别与归类、按当量因子法汇总、数据标准化和赋权评估5个技术步骤,并以广州市2003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广州市酸化、富营养化和光化学臭氧合成效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2003年排放的酸化污染负荷量约为379.5×103 t SO2当量,主要污染物是SO2的排放(占57.4%);富营养化污染负荷量为657.7×103 t NO3-当量,其中最大排放源来自人类生活(占38.4%);光化学臭氧合成污染负荷量为46.4×103 t C2H4当量,主要来自于公路交通运输(占69.8%).赋权评估表明广州市区域性的环境效应主要为光化学臭氧合成,其环境负荷为32.358×103人当量,其次为富营养化和酸化效应,环境负荷分别为8.138×103人当量和7.915×103人当量.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结合《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指南》的部分数据与核算范围,针对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和废水处理等过程,核算了北京市2005-2014年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2014年北京市废弃物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呈逐渐上升趋势,2014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比2005年增长98%。10年间,固体废弃物填埋过程一直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到2014年排放量达到最大,为416.3×104t二氧化碳当量(CO2e)。废弃物填埋、废水处理和废弃物焚烧过程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78.5%(CO2e质量分数,下同)、13.5%和8%。结合已有研究,系统优化国内7个典型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核算7个城市排放情况,并对比分析了北京市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建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评价、改扩建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评价分别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核算与评价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监测现存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壤环境监测现存问题与展望刘廷良滕恩江王晓慧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1土壤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如同水和空气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样,土壤系统也在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污染物质直接地或通过有害废物、水和空气间接地向土壤系统排放,引起土壤...  相似文献   

8.
监测数据法在工业污染核算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监测数据法应用于污染核算的工作流程.指出了监测数据法使用中监测数据本身、环境统计中以及动态更新中监测数据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加强监测管理、钻研监测技术,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为污染核算奠定基础;修订、完善监测数据法的相关技术规定并督促严格执行;正确处理监测数据,从技术层面改进污染核算质量;加强监测数据法核算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NO_(X)、VOC_(S)排放量分别为0.5×10^(4),3.71×10^(5),1.17×10^(5) t。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NO_(X)、VOC_(S)排放量均位列前3位,PM排放量位列前3位的是苏州、徐州、无锡。从车型、燃料类型和排放阶段来看,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小型客车是机动车VOC_(S)排放控制的重点,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是机动车PM和NO_(X)排放控制的重点。分析区域机动车PM排放量与大气中PM_(2.5)来源解析结果的耦合关系,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控制机动车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会产生积极成效,南京、徐州和盐城3市的成效会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通过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地表水体的输入响应关系;以河流断面允许污染物通量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反向模拟,核算上游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进行污染减排校核,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建议,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排放实现断面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1.
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排污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6—2008年的监测数据对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污的分布以及入河情况的调查,对各种污染源的入河量进行了计算,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出主要入湖河流以及区域水系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控制量。结果表明:15条主要入湖河流超标现象显著,近3a来污染程度有所波动,N、P污染最为严重。研究区内污染物入河量较大,未接管的生活源污染物入河量所占比重最大,各类污染物均在50%~60%之间;张家港市的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各类污染物所占比重达总入河量的18%~20%。研究区内河网密布,水环境容量分布不均匀,望虞河、直湖港、武进港等7条河流水环境容量较大,张家港市区域水环境容量较大。为保证水质达标,研究区内近期共须削减CODCr66554.38t/a、NH4-N8105.71t/a、TP1324.42t/a;远期共须削减CODCr96719.08t/a、NH4-N11541.45t/a、TP1788.71t/a。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评价黄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及工业企业污染源现状,根据黄河流域2018—2019年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建立了综合反映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可定量分析排名的城市水质指数;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数据,研究建立了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8—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优和良等级数量从17个增加到19个,饮用水水源地优等级城市数量从7个增加到11个;但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需要重点加强水污染控制。水质污染主要以点源工业污染为主,COD和氨氮排放量较多,COD和氨氮年日均排放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1.1、3.1 mg/L,工业废水处理率偏低;山西、陕西、河南等"高"风险企业数量较多,分别达到3 047、1 630、1 442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配合,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科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离子在溶液中的导电行为)研究了离子当量电导率对饮用水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同一条件下各水体当量计算电导准确地反映各种污染物的总量,并按照一定数学关系制定评价标准。文章通过对淮北市9口饮用水井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入河排污口在总量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河排污口在污染源与水环境间起桥梁作用,入河排污口的入河量是对水环境影响大小的最直接贡献值,作好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工作,既可对污染源的排污起监督作用,也可得到某区域相对最为可靠的排污总量和河流纳污量,因此,入河排污口是目前总量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对北京全市域范围开展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监测以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监测结果表明,天然降雨氨氮、总氮污染程度高;城区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屋面降雨径流总氮和氨氮污染最严重,路面降雨径流COD和总磷污染最严重;下垫面降雨径流汇入城市排水管网后,由于冲洗下水道中的沉积物,使得水质污染进一步恶化。农业典型小流域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也很明显。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选用SWMM暴雨径流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选用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城市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湿沉降、综合用地、路面和屋面等,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和林地;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点源排放总量与非点源排放总量基本各占50%左右。为进一步挖掘污染减排空间,完善总量减排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萧山区2008—2014年饮用水源地铁含量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饮用水源地的铁含量时空分布并评价铁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铁含量单次测值历年超标,超标倍数0.01~8.80,超标率16.7%~86.1%,7年间超标率呈现阶段性的螺旋式上升,铁污染日趋严重,到2014年有所减轻。通过对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和污染源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分析铁污染成因,提出防治对策:制定地表水体中铁的分类标准,完善废水的铁排放标准;建立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全面实施河长制;加强水土保持和酸雨控制,进行河流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管理,扩建备用水源和另找水源。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21年5月—2022年4月合溪新港河流水量、水质(TN和TP)的同步监测数据,利用通量模型核算了合溪新港污染物(TN和TP)通量。通过测算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断面降雨强度、水质的响应关系,分析了该区域的污染类型及特点,为后期水质污染调查及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合溪新港流量与降雨量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在强降雨期(7—8月)水体流量最高,占监测周期总流量的57.77%;少雨期则流量最低,且会出现湖水倒灌现象(11—12月)。通过分析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流量、水质的相关关系,确定了该流域污染类型为点源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共存的混合型污染,且在高强度降雨时污染物负荷量较大。综上,可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对该流域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以有效降低TN和TP污染物的入湖通量,减少太湖TN和TP污染物负荷量。  相似文献   

18.
洪泽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洪泽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制订入湖河流TN标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洪泽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水环境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引用翔实的资料,分析了概括了目前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旱涝灾害。指出了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以考仪表 实施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