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染料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和水量大等特点,直接排入水体会破坏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高铁酸盐[Fe(Ⅵ)]是一种绿色双效水处理剂,在水污染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Fe(Ⅵ)与Fe_3O_4纳米颗粒联用处理罗丹明B、甲基橙、刚果红3种模拟染料废水,研究Fe(Ⅵ)和Fe_3O_4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反应时间以及自由基淬灭剂等因素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Fe(Ⅵ)/Fe_3O_4体系对罗丹明B和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在中性条件下,当Fe(Ⅵ)投加量为10 mgFe/L、Fe_3O_4投加量为0.3 g/L时,反应8 min后,脱色率接近100%;Fe(Ⅵ)/Fe_3O_4体系对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略差,当Fe(Ⅵ)剂量提升至14 mgFe/L时,脱色率可达80%;Fe(Ⅵ)/Fe_3O_4体系对3种染料混合后的模拟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混合模拟染料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可达70%;此外,通过添加羟基自由基(·OH)淬灭剂,间接证明Fe(Ⅵ)还原过程中产生的H_2O_2与Fe_3O_4原位构成一个类芬顿体系,强化了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羧甲基壳聚糖(CMC)对活性艳红X-3B、直接湖蓝5B、酸性橙Ⅱ三种常用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重点研究了pH值、CMC投加浓度、温度、搅拌时间以及沉降时间对单一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脱色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优化了脱色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MC对三种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显著,最佳脱色条件为:pH 2~4,投加量150~250 mg/L,温度25℃,搅拌时间30 min,沉降时间60~90 min.最佳脱色条件下三种染料废水脱色率分别为86%、98%、80%.  相似文献   

3.
采用UV-Fenton体系处理活性黑KNB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H2O2和FeSO4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KNB的初始浓度为50mg/L时,在t=25℃、pH =5.4、[H2O2]=0.2ml/L,[FeSO4]=0.7mmol/L,使用30W的紫外灯光照射条件,反应1小时后,KNB染料废水脱色率几乎可达100%.通过比较反应前后染料废水的UV-Vis吸收光谱,初步探讨了KNB的降解机理.研究表明,UV-Fenton体系可以有效地处理活性黑KNB染料废水,为该工艺处理实际染料废水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高温煅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型Fe/Si O2催化材料,并利用该催化材料催化H_2O_2降解亚甲基蓝废水,同时考查了不同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材料催化H_2O_2对亚甲基蓝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受到催化材料投加量、H_2O_2浓度、pH、反应时间等因素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依次为H_2O_2浓度、pH值、反应时间及催化材料的投加量。为了考查该催化材料稳定性,经4次循环利用后,发现亚甲基蓝脱色率仍在97%以上。此外,该催化材料催化H_2O_2降解工业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近100%,并且其COD去除率达到84.3%,符合染料废水达标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以活性艳兰KN-R为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溶液pH值、TiO2投加量、H2O2用量及染料初始浓度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艳兰KN-R的脱色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及染料初始浓度的降低而增大;TiO2和H2O2的投加量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它们分别为0.5g/L和2.0×10-2mol/L,低于或超过该值都会导致染料脱色率的下降。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活性艳兰KN-R的脱色率可达98%以上,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铁为阳极电化学法处理直接黄11染料模拟废水脱色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影响因素包括:电流密度、pH值、染料浓度和电解质浓度。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大有利于染料废水脱色,但能耗消耗大;初始溶液在中性条件下不仅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脱色能耗较低;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增加脱色率和脱色能耗降低的趋势;随着电解质浓度升高染料脱色率下降的趋势,脱色能耗先减少,然后缓慢增大。在染料初始浓度50 mg/L、pH值为7.11、电流密度2.083 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0.01 mol/L、温度20℃、搅拌速度600 r/min、电解时间60min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2.2%,脱色能耗1.709 kW.h/kg染料。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阿特拉津含盐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芬顿法对其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芬顿氧化体系中H_2O_2用量、H_2O_2和Fe~(2+)的比值、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阿特拉津含盐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_2O_2用量为4.44 mg/L,ρ(H_2O_2)/ρ(Fe2+)=20∶1,pH=5,温度为60℃,反应时间在120 min的条件下,阿特拉津实际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90.5%。  相似文献   

8.
以肼黄染料废水为模拟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Fenton氧化的脱色效果,研究了初始pH值、Fe2+投加量和H2O2投加量3个因素在该废水脱色过程中的显著性和交互性.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肼黄染料废水的脱色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且初始pH值与Fe2+投加量的交互影响、Fe2+投加量与H2O2投加量的交互影响也具有显著性.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脱色工艺:初始pH值为3.19,Fe2+质量浓度为23.2 mg/L,H2O2质量浓度为345.4 mg/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的理论脱色率为90.85%,与3次实际平行试验的脱色率均值仅相差2.30%.  相似文献   

9.
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泥活性炭处理酸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酸性品红染料废水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与脱色率的曲线呈现相似的走势,但在脱色过程中,只有部分染料分子被吸附到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中,另一部分脱色应归因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吸引染料分子中的碱性助色基团;随着污泥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COD去除率一直减小;由于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与废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在pH为弱酸性范围内效果比较好;随水浴时间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加,COD去除率很低并一直减小;温度的升高使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整体逐渐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取5,水浴时间取6.5 h,水浴温度取20℃,染料废水浓度取2.5 mg/L,活性炭投加量取2.5 g,其脱色率为47.73%,COD去除率为62.62%。  相似文献   

10.
利用羧基化碳纳米管作为催化剂,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结果表明,当羧基化碳纳米管存在下,碱性品红废水的脱色率显著增加,在初始pH值为6.0,温度为25℃,初始染料浓度为100 mg/L,羧基化碳纳米管用量为6 mg/L时,30 min后脱色率达到94%。羧基化碳纳米管的催化性能高是由于碳纳米管特殊的纳米结构和—COOH基团,从而促进了臭氧化过程。羧基化碳纳米管可以强化臭氧化脱色三苯甲烷染料废水,对碱性品红、结晶紫、灿烂绿和孔雀石绿4种染料废水均能达到良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羧甲基壳聚糖(NOCC)复配聚丙烯酰胺(PAM)对3种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进行絮凝脱色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絮凝剂与助凝剂的投加量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入PAM作为助凝剂的脱色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羧甲基壳聚糖。处理此染料废水的最佳pH值为2.3,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480mg/L,PAM投加量为4~8mg/L。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三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为99%,COD去除率为90%;用壳聚糖/稀土复合膜处理染料废水时,对直接黑FF、还原红F3B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分别达到94.7%和98.2%,明显优于单纯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12.
Fenton试剂处理酸性玫瑰红B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酸性玫瑰红B染料废水,考察了FeSO4投加量、H2O2投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原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和TOC的变化规律,评价了它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3,FeSO4的适宜投加量为8mmol/L,H2O2最佳投加量为50mmol/L,此时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77.1%和92.8%,处理后该染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氧化锰对罗丹明B、萘酚绿B、酸性络兰K等染料在不同pH值、温度、吸附时间、药品投加量等单因素条件下的脱色效果,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染料废水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各种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影响脱色率的主次因素次序为pH值〉药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同时通过对紫外光谱的研究.分析出二氧化锰对染料废水的基本脱色机理。印染废水是一类针对于生物降解的特殊有机废水,处理量大,治理困难,且多数染料为三致物质。对于控制废水的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开发和研究新型废水处理药剂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铁阳极电凝聚法处理活性红241染料废水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阳极电凝聚处理活性红241染料废水过程影响电能消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pH、染料废水温度、电解质浓度以及染料浓度的变化均能对能耗和脱色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电流效率受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pH、电解质浓度的影响较大,受染料废水温度和初始浓度影响不大;对于浓度为50 mg/L的活性红241染料废水,在电流强度为12.5 A/m2、电解温度为25 ℃、硫酸钠浓度为0.01 mol/L、pH为7.53、电解时间为60 min的实验条件下,染料废水脱色率达92.7%,电能消耗为1.53kWh/kg dye,电流效率为94.2%.  相似文献   

15.
通过Hemin催化聚合苯胺工艺在纳米Fe_3O_4上负载导电聚合物聚苯胺(PANI),制备得到了具有高效催化活性的异相类Fenton反应用的催化剂PANI@Fe_3O_4.研究了PANI@Fe_3O_4/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RhB)浓度、H_2O_2浓度、PANI@Fe_3O_4投加量、pH值以及·OH捕获剂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400mg/L的RhB溶液,当催化剂投加量为0.5g/L,H_2O_2浓度为0.04mol/L时,PANI@Fe_3O_4/H_2O_2可在pH3.75~12.0间达到98%以上的去除率,H_2O_2的利用率达到80%.将该体系对于初始COD为1715mg/L模拟混合染料废水,可去除70%的C0D,PANI@Fe_3O_4/H_2O_2体系适用pH值范围广,催化活性高,H_2O_2利用率高且水相中残留铁离子少.机理分析表明,在PANI@Fe_3O_4中PANI和纳米Fe_3O_4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纳米Fe_3O_4部分溶解释放出Fe~(2+),并通过Fe~(3+)和Fe~(2+)间的快速电子转移补充催化所需Fe~(2+).PANI提供反应所需H~+,并通过与铁离子形成配位键而减少了铁离子释放到水相中.  相似文献   

16.
尹鹏  陈海  杨慧  杨琦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2):467-474
采用浸渍法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纳米Fe3O4/CeO_2,并且用Fe3O4/CeO_2-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对TCE进行降解研究,考察了初始pH、H_2O_2浓度、温度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于TCE降解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O4/CeO_2-H_2O_2非均相Fenton体系对TCE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初始pH=3,温度50℃,H_2O_2浓度30 mmol·L-1和Fe3O4/CeO_2投加量0.5 mg·L-1时,TCE去除率高达97.29%.同时实验结果表明pH在2~7范围内对TCE均有降解效果,所以相对于传统Fenton体系,该体系拥有更宽pH应用范围.目标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活化能为30.77 k J·mol-1,表明反应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17.
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使用聚酰胺胺 (PAMAM)树形分子对以酸性红B为代表的 1 2种水溶性染料模拟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时间、以及PAMAM的加入量对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PAMAM树形分子对水溶性染料具有优异的脱色效果 ,在pH =1~ 9较宽的范围内 ,PAMAM在 1 0mg/L的条件下 ,1 0min左右即能使多数模拟废水脱色 98%以上 ,CODCr去除率大多在 96 %左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杂环类水溶性染料虎红(四碘四氯荧光素,C_(20)H_4Cl_4I_4O_5)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培养基从印染厂的废水中分离出具有去除虎红的优势霉菌,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所筛选菌株的脱色性能与脱色机理,以获取脱色效果最优的菌株。应用均匀设计法对最优菌株的脱色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脱色效果。结果表明,从染料废水中分离纯化出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3种脱色霉菌,对虎红染液均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脱色机理主要是吸附与降解共同作用,其中根霉与曲霉的脱色性能较优。通过均匀设计法对2株霉菌进行复合脱色优化,获得最适脱色条件:pH 7.95、温度25.47℃、转速156.29 r/min、脱色时间112.99 h、根霉菌液接种量2.74 mL/(100 mL)、曲霉菌液接种量0.50 mL/(100 mL)、染料浓度0.13 g/(100 mL),最高脱色率为146.44%。  相似文献   

19.
以凹凸棒石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成TiO2/凹凸棒石基复合材料(TiO2/ATT),并对所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XRD和BET表征。在波长为254 nm的16 W紫外灯光照下,以活性黑KN-B印染废水为脱色对象,分别探讨了TiO2/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的煅烧温度、投加量、活性黑KN-B染料的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印染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煅烧温度500℃的TiO2/凹凸棒石基复合材料处理活性黑KN-B印染废水,催化剂的投加量为15 g/L、活性黑KN-B的初始浓度为10 mg/L、pH小于7、反应温度为20℃时,光催化反应4 h内即能达到较高的去除率,对活性黑KN-B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