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公民环境权私权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环境权的属性,一些学者认为其具有私权性,受民法侵权法的保护。本文作者认为,环境权是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而新兴的一种权利。它是通过具体社会法性质的环境法来确立的,其目的是保护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公益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它与民法中确立的民事权利在设置的目的上,先使的方式上以及法律的救济手段上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公民环境权是在环境危机产生后才愈加受人关注.本文通过对公民环境权的定义的探讨,对公民环境权的性质进行剖析,并且认为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它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期待高位阶的法律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本人权一项重要的补充,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源起于20世纪60、70年代,1970年《东京宣言》提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然而我国多数公民对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但事实上,我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我国学者将公民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据此公民环境权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关注其生存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热心于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环境管理,本文简要论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一项宪法权利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宪法权利,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规定,一切公民都有权监督和检举违反环保法的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法律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权也逐步确立和独立化,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律权利。为使环境权从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进而切实地转化为实有权利,应建立对环境权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环境权保障机制是由环境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协调而构成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利于环境法功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2):50-50
生态安全是近年来环境法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防沙治沙法》的制定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为标志,“维护生态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已经写入法律,有关制度也有望建立。  相似文献   

7.
常纪文 《绿叶》2010,(9):29-32
环境法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因为环境法没有自己独特的基础性调整方法。若是独立部门法太多.则不利于规律性的研究。否定环境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只是否定其与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的同类性.并没否定环境法是一个特殊领域或者类别的法,也不否定其作为法学二级学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规范的存在在于其效力;而法律规范的效力,虽然并不等同于某些事实,但却以这些事实为条件的。”环境法的适事范围是指环境法对什么行为或事件有效。总体上看,《环境保护法》适用于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活动,包括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管理环境的各种活动,环境单行法则规定具体的适事范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外环境法的适事范围近十年来得到一定的拓展。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应对以下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迫切地寻求一种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制度,环境权便应运而生。自环境权被提出以来,有关其法律性质等诸多问题并未达成共识,制约了环境制度的及时调整。环境权法律属性之探析,不仅是对环境权基本问题的研究,更关系到环保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良好生存环境的重建。本研究主张环境权是一项复合型的权利,其法律性质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并兼具公权力与私权利性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环境法体系的现状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环境法律体系的分类日本国家制定法的体系包括宪法、法律和命令三大类。在环境法体系中,不包括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只包括环境保全方面的基本法、单项法(即以《……法》的形式出现)和特别法(即以《关于……的法律})的形式出现)等法律。而有关命令因为是以政令或省、厅令的形式发布的,所以在整理环境法体系时一般不将其纳入。主要分类如下:1.基本法。即规定环境行政目标、政策体系等基本事项的法律。它的特征在于只对基本事项作原则性规定,其具体化则表现为各实施法、“单项法和特别法。在1993年11月以前,日本还没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权益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建立环境权益损害诉讼制度和保障国家和公民环境权益方面目前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际环境法(InternetionalEnvironment Law)是调整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环境保护行为关系的准则。它是当代国际法中一个新领域。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国际法(Internation Law ofEnvironment)。国际环境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国际环境法保护的客体是国家和人类的环境权。国际环境法是国际公法,但也追究个人的民事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 一、人类应享有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原则《里约宣言》第一条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S)是各国环境法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环境法律制度。它很好地体现了环境法的预防原则,体现了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我国环境法也确立了这项制度,但这项制度还存在问题,比如关于其适用范围的规定就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蔡守秋 《绿叶》2011,(8):9-19
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关键或重点就是确认环境权特别是公民的环境权。明确了环境权也就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开展环境维权行为奠定了法律权利基础。建议在修改《环境保护法》时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决策、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权利";"一切单位和个人,对污染破坏环境、侵犯环境公益的行为,都有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07,(10):10-10
中国的环境立法源远流长。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很快。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97年3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自1949年新中国成主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法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实施比法律的制定要困难得多。而由于环境法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环境法律的实施比一般法律的实施更为复杂和艰巨。这是因为: 一、环境法在国际范围是近20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法律部门,在我国是70年代末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赋予公民和环境NGO环境公益诉权,目前已成为我国法学界的一个共识。但是,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不能仅仅赋予人们一项权利了事,还应该有完善的程序规则来规制和保障权利的行使。具体来说,应当建立以下程序规则:一是合理界定"诉的利益";二是合理设置起诉的前置程序;三是建立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双轨制;四是建立有效的诉讼成本控制机制;五是建立诉讼时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秦天宝  吴小艳 《绿叶》2010,(10):41-46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实,70%~90%的人类疾病与环境污染有关,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世人和专家的关注。中国需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健康权,环境法也应从尊重、保护和实现三个方面来保障公民的健康权。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质超出环境的容量,对自然界、人类物质与精神活动等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而引起的国家机关与法人、公民之间、法人之间、法人与公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环境污染纠纷或环境争执。它主要是指环境法主体就他们之间权利与义务而产生的纠纷。  相似文献   

20.
环保小辞典     
《环境教育》2010,(4):67-67
<正>本期关键词:环境学环境法学又称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环境法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既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环境法及其实施和有关的法律现象,即整个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问题,目的是认识、概括和掌握其发展规律,为健全环境法制、实现保护环境的任务而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