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日益增多,导致温室效应的出现.温室效应的出现以及不断加剧,将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一些不可逆的影响.如何减少碳排放,进而减缓与解决温室效应,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英国最先给出了答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改变现有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产...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农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低碳农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行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农业的目标是减缓温室气体,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高效农业。在推动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措施方面,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采用其他相应的技术措施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温室气体总量排放的同时,增加耕地、草地和林地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从而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以来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已经比较系统地构建起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目标体系、规划体系和体制机制,及时开展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对于反映政策进展与成效、识别问题与挑战、指导下一阶段的低碳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包含35个评价指标的中国低碳发展指数,对2010—2018年中国的低碳发展进展和政策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国的低碳产业发展进展显著,但二氧化碳排放控排水平、能源领域的低碳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低碳发展政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但低碳发展政策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管理体制、制度建设、配套机制均有待完善。本文建议,围绕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低碳发展的政策目标,以碳排放总量管理作为2020年以后我国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有序推动低碳发展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管理的信息机制和资金机制建设,抓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增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已发布的低碳发展相关规划、控温方案、低碳试点示范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低碳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降低工业碳排放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低碳制造战略是工业企业实现战略转型、应对碳排放约束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可行策略之一,但企业低碳制造战略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低碳制造战略类型的认识。为此,本文在拓展企业制造战略竞争优先权结构要素的基础上,增加能源利用率和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竞争优先权结构要素,构建低碳制造战略竞争优先权分类指标,由此探索企业低碳制造战略类型。本文以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辖的137家水泥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识别企业低碳制造战略的类型,结果表明:企业低碳制造战略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设计者、看守者和低碳践行者。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水泥企业低碳制造战略特点,为我国水泥企业低碳制造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而且其理论成果也可推广至其他高耗能产业,创新引导企业有效实施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企业低碳制造战略。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农业作为同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应该积极响应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本文概述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问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并归纳出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碳汇的主要低碳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经济系统行业碳排放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经济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是造成这一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作为我国首批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份之一,云南省面临着从何处入手实施碳减排和应采取何种路径的难题.基于2007年云南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云南省经济系统及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云南省经济系统的CO2排放总量为16.96亿t,单位增加值的CO2e排放强度为4.52t/万元.从行业来看,碳排放强度大的多数为资源型产业.分析了云南省碳排放强度大的原因,提出了云南省经济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1—2010年秦皇岛市商业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商业行业碳排放不论从总量还是排放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剖析商业低碳化的制约因素,对秦皇岛市商业低碳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商业企业应积极进行内部治理,控制商业建筑的碳排放并合理选择供应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低碳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规划商业产业与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导、促进商业领域低碳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建立低碳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型商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低碳消费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8.
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园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应在规划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促进园区低碳发展。本文分析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建议规划环评完善评价内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融入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设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优化设计能源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发展替代方案以及碳排放跟踪评价等内容,以达到规划环评指导工业园区按低碳路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丁一凡 《绿叶》2010,(6):66-70
碳减排在欧美已经成了一种生意。在二氧化碳排放的威胁下,可能隐藏着一小撮金融集团的私利。中国可以借低碳发展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但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碳排放方面其他国家的走向,随时调整政策。对于已经开始尝试的碳交易,一要及时评估它对国内减排产生的效果,二要跟踪国际社会碳交易的发展,防止碳交易演变成新的金融泡沫。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应在规划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促进园区低碳发展。本文分析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建议规划环评完善评价内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融入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设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优化设计能源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发展替代方案以及碳排放跟踪评价等内容,以达到规划环评指导工业园区按低碳路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景区内部交通构成旅游景区碳排放的主体,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必然要走低碳交通之路。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低碳景区创建角度出发,对景区内几种典型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初步比较,从交通工具的选择与改进、交通站点的合理设置、景区道路的科学规划、运营管理的技术引入等方面构建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为相关景区选择低碳化的交通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碳炼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钢铁工业不同工序和不同流程CO2排放状况的分析,指出低碳炼铁是钢铁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炼铁的第一步。对国外低碳炼铁技术作了介绍,并对低碳炼铁技术的现状、发展和创新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首先测算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近十几年来的碳排放量,并总结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的特征,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测算工业各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变化,分析了工业行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最后文章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低碳概念"提出的大背景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走低碳之路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经济应对低碳挑战的总体战略及主要措施,以及若干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龙承春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7):636-638,646
作为高能耗和高排放产业之一的盐化产业,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自贡市盐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节能、减排、引导的角度论述了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并围绕低碳发展路径,从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盐化产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多种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评估与预测预估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基础,准确估算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是进行碳中和评估的关键,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减排和增汇政策。本文梳理了碳排放量和碳去除量的估算方法以及预测预估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以期为准确评估碳中和现状以及预测预估未来情景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能性和路径提供方法论参考。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用于支撑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面向消费侧碳排放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因素分解法的碳排放计量方法三大类;前两类方法主要用于历史碳排放量的盘点,第三类方法可用于碳排放量的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去除量估算方法可以分为统计模型法、机理模型法和遥感模型法三大类;第一类方法应用最早但估算结果较粗糙,第二类方法模型应用最多但估算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三类方法观测范围大但缺乏预测预估能力。近年来,模型分析法在碳中和评估和预测预估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自愿性减排(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VER)是指完全出于自愿的、相关法律没有要求或者超过法律要求的温室气体或者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行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兴形式之一。本文概述了自愿性减排与自愿性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s)的特征,从目前国际上自愿碳市场的交易变化、采用标准、登记与交易等方面总结了自愿性碳交易演变趋势,探讨了我国自愿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衡量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制订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借鉴IPCC及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碳排放、碳汇及碳补偿率测算的方法,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为:①1989—2008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为128941.44万t,整体呈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16%;②就碳排放构成而言,煤炭消费的碳排放量构成了河南省碳排放的主体,占碳排放总量的91%;③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同时期全国平均水平,而碳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就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而言,平顶山碳排放量最大,开封市、漯河市和周口市碳排放相对较低;⑤林业碳汇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远远不足以补偿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碳补偿率由14%下降到不足8%。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一次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计算了四川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2000~2009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并且增大趋势明显;2000~2009年四川省碳排放强度年平均下降率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未能实现二氧化碳的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20.
个人排放交易被认为可以促进居民参与碳减排,但是因其减排收益难以覆盖高昂的建立和运行成本,降低了公众接受度。本文提出除了考虑碳减排的收益外,更需要关注个人排放交易机制的教育价值、形成正确的激励以及鼓励创新的价值,并提出可以基于当前国内多地实行的阶梯电价制度,利用电力系统现有的用户网络和账户系统,建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以降低成本并实现上述价值。在此基础上,就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的配额设定与分配、配额交易以及清缴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绿色电力作为补充电力可以免费获得碳配额以促进绿色消费。同时,比较分析了在居民生活用电交易机制和阶梯电价制度下,不同居民家庭以及电力公司的用电成本(收益),指出了其在形成正确的激励方面的作用。最后指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居民生活用电碳排放交易机制可以扩展到居民的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以实现更为全面的个人排放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