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OD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主要参数,广泛应用于水体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以及水与废水处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传统的BOD测量需要5天,耗时费力。因此,开发BOD快速测量方法及仪器十分重要。文章针对一种新型反应器式BOD快速测定仪在仪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制备、反应温度的优化、有无搅拌条件、仪器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测量温度为30℃,可以利用微量曝气代替磁力搅拌,以方便仪器的制作。在对150mg/L的GGA标准液进行的5次测定实验中,测量结果的最大偏差≤10%,精密度为4.6%。该仪器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均能满足BOD快速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的BOD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一株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种作为敏感材料 ,研制的的生物传感器可采用稳态呼吸速率法进行 BOD快速测定。该方法与广为采用的五天生化需氧量标准稀释测定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线性范围为 0~ 2 0 0 mg/ L,可在 1 5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 BOD的测定。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 0 .9987  相似文献   

3.
地表水中BOD5的快速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日常监测地表水得到的大量BOD5、IMn和DO数值,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寻求地表水中BOD,与IMn、BOD5与DO的一次线性函数关系,并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由此通过短时间内测定地表水中UMn。或在现场使用溶解氧测定仪测定的DO,以及其已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可快速预测地表水中的BOD5。  相似文献   

4.
对BOD5的测压法测定进行了评价,探讨了该法对接种量的特殊要求;比较了含毒物水样不同稀释比BOD5测定的区别,从而验证了该测定法可用以表征毒性物质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通过模拟含毒印染废水活性污泥的处理,指出其不同稀释比BOD5值可作为该处理法的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5.
BOD微生物传感器和BOD智能生物检测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一种具有广泛底物的高效菌种制成的 BOD微生物传感器及智能型快速 BOD测定仪。采用该仪器 ,可快速测定水中的 BOD,测定周期仅为 3 0分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生化需氧量(BOD)的方法,通过对标准溶液、工业废水、地表水、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检测,分析其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与BOD_5的比对,对方法的存在问题及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该方法的发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BOD5与溶解氧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可以通过溶解氧和水温估算BOD5值,但是,首先要建立水样稀释前溶解氧与BOD5的相关关系.举例说明了对地表水中BOD5值的估算和稀释倍数确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及其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废水及其可生化性的分类方法,并且详细论述了工业废水可生化性BOD5/CODcr、Vo/Vm、脱氨酶活性和ATP测定法4种衡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化学需氧量COD_(cr)的测定有经典法、库仑法,还有无锡市环境监测研究所的半微量烘箱法。近几年来一些杂志均有改进方法的报导,方法多样化,其实质均以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不同的是氧化剂用量,氧化酸度和测定时间上的差异。快速测定COD_(cr)法将氧化回流时间缩短为十分钟,经准确度、精密度和最低检出限的测定,并与经典法间进行总体均值t检验和两总体方差下检验表明,经典法和快速法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氧化酸度下,快速法对直链脂肪族,芳香族中的蒽醌类等系类以及分散性染料、活性染料、有机颜料、杂环类等化工废水的COD_(cr)测定均得到满意的结果,在监督性监测的批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尝试性地建立了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测定土壤中具有代表性的7种多氯联苯单体的测定法。方法定量线性良好、灵敏度高,回收率在75%~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用于环境实样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质评价方法在丹江口流域水质评价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准确地描述河流水质状况,才能为水质管理提供治理方案。以丹江口水源地为例,选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主成分分析法、水污染指数法对丹江口水源地7个河流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并对比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水污染指数法操作简便、评价结果直观明了,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总氮标准测定方法存在的操作繁琐、耗时长等缺点,采用COD消解加热器消解代替原标准方法中的高温高压消解步骤,以简化实验步骤、缩短用时,建立快速测定水中总氮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本方法进行平行实验、加标回收实验以及与标准方法的对比实验等分析实验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 4.00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是102.3%,标样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05%,准确度、精确度和回收率均达到标准要求,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洋沉积物中多种重金属的X射线荧光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海洋沉积物中包括砷、铜、铅、锌、镍和总铬在内的多种重金属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量不需要任何消解前处理过程,可在约1h内测量1个样品中的50余种元素,用该方法分析了8个海洋沉积物标准样品,还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对分析了2个实际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信度较高,且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纸片法测定水质总大肠菌群的操作方法,并通过6个实验室的验证试验,研究了纸片法与现行标准方法(多管法)的一致性。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但纸片法测定周期比多管法缩短了2d,仅需1d即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条件实验确定烘箱加热法的恒重条件,确定微波加热法、红外加热法和烘箱加热法测定固体废物水分含量的最佳样品称取量。采用3种方法的最佳条件分别测定了10余种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的水分含量,比较了3种方法的测定时间、精密度和测定值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法的最佳恒重条件为前后2次测定差值不超过最终测定质量的±0.1%。烘箱加热法最优称样量范围为25~45 g,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的最优称样量分别为3.0 g和2.5 g。烘箱加热法所需测定时间最长,约8~28 h,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所需测定时间分别为4~65 min和1~2 min。3种方法中烘箱加热法精密度最好,且样品水分含量越高精密度越好,烘箱加热法、红外加热法和微波加热法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0.31%~12%、4.6%~18%和1.1%~22%。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3种方法测定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外粪大肠菌群的酶底物检测方法,针对某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用酶底物法和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同步检测受污染地表水中的粪大肠菌群,讨论酶底物法在应急监测中检测粪大肠菌群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显著相关,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相对于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二次污染少,符合应急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丙酮法和热乙醇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方法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丙酮法和热乙醇法用于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分析水样中是否加入碳酸镁、水样体积、萃取时间、萃取剂、破碎方法、离心时间、水样存放时间和滤膜样品存放时间等8个因素对测定的影响,并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比丙酮法,热乙醇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均值法、断面比例法、均值-灰色关联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断面比例法、均值-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点位比例法6种方法对2013年全国地表水七大流域水质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均值法和点位比例法差别在于多数流域出现水质类别变化,但变化方向并不一致;引入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后水质评价结果明显改善,但模糊综合评价在适用性和评价精度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荧光分析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X射线荧光分析法在水质分析和大气颗粒物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粉状固态物、液体、气体等环境试样的制备方法,以及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内标法、散射线监控法、稀释法等定量分析方法,指出X射线荧光分析法前处理简单,分析精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填埋场渗漏检测方法,指出电学法已成为填埋场不同运行阶段(施工期和运营期)渗漏检测的主流方法。分析了各阶段电学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在防渗膜铺设阶段,常利用双电极法或电极-偶极子法进行施工完整性检测;在填埋场运营期间,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电极格栅法、基于物联网的监测预警云平台、阵列式偶极子法或高密度电法进行膜渗漏检测及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