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源碳和氮输入对降水变化下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野外原位小区控制试验,模拟研究了降水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对外源碳和氮输入的响应.在2014年,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增加降水处理(CK)、增加降水配施氮肥处理[CN,2.5 g·(m2·a)-1]、增加降水配施碳源处理[CG,24 g·(m2·a)-1]和增加降水配施氮肥和碳源处理[CNG,2.5 g·(m2·a)-1+24 g·(m2·a)-1]下土壤呼吸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较多的第一次增加降水(FWE)阶段,CG处理和CNG处理168 h土壤CO2累积通量显著增加,而CN处理168 h土壤CO2累积通量无显著变化,并且CG处理和CNG处理土壤MBC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和CN处理,同时,该阶段平均CO2释放速率与土壤MBC含量正相关(P<0.05).与FWE阶段相比,无自然降水的第二次增加降水(SWE)阶段各处理168 h土壤CO2累积释放量显著降低,并且各处理MBC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仅有土壤DOC含量显著增加(P<0.05),CG处理和CN处理168 h土壤CO2累积通量显著降低(P<0.05).两个降水阶段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或土壤体积含水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因此,自然降水的分布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调控着外源氮和碳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2.
草坪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对亚热带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相对匮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市城区典型城市草坪的多种温室气体(CO2、CH4、N2O和CO)地气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草坪的温室气体月平均通量变化明显,而其日变化特征并不明显.城市草地和土壤(无植被生长的裸土)是大气N2O的源,平均通量分别为(0.66±0.17)μg·(m2·min)-1和(0.58±0.20)μg·(m2·min)-1;是CH4和CO的汇,其中CH4平均通量分别为(-0.21±0.078)μg·(m2·min)-1和(-0.26±0.10)μg·(m2·min)-1,CO分别为(-6.36±1.28)μg·(m2·min)-1和(-6.55±1.69)μg·(m2·min)-1.城市草地和土壤CO2平均通量分别为(5.28±0.75) mg·(m2·min)-1和(4.83±0.91) mg·(m2·min)-1.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草地和土壤的CO2和N2O通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CH4和CO通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除草地CH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草地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温室气体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城市草坪的草地和土壤CO2R2为0.371和0.314)和N2O (R2为0.371和0.284)通量季节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它温室气体,而土壤温度对CO通量的影响(R2为0.290和0.234)要显著于其它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对菜地垄沟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1 a的田间原位观测.本试验设置常规和覆膜两种处理方式,研究地膜覆盖对菜地垄沟中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极显著提高土壤全年pH(P<0.01),显著提高全年的地表温度和地下5 cm温度(P<0.05),显著提高萝卜季土壤含水率(P<0.05).不论是辣椒季还是萝卜季,覆膜显著降低了垄的CH4排放(P<0.05),辣椒季垄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和覆膜处理分别为0.110 mg·(m2·h)-1和0.028 mg·(m2·h)-1,萝卜季分别为0.011 mg·(m2·h)-1和-0.019 mg·(m2·h)-1,但覆膜对沟的CH4排放没有显著影响(P>0.05),辣椒季常规和覆膜处理分别为0.058 mg·(m2·h)-1和0.057 mg·(m2·h)-1,萝卜季分别为0.083 mg·(m2·h)-1和0.092 mg·(m2·h)-1,对比垄和沟,除了辣椒季常规处理下垄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沟,其它均为沟显著高于垄,这与西南地区较高的降雨量下沟内较稳定的缺氧环境有关.覆膜处理对N2O没有显著影响,辣椒季垄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和覆膜处理下分别为65.41 μg·(m2·h)-1和68.39 μg·(m2·h)-1,萝卜季分别为78.43 μg·(m2·h)-1和66.19 μg·(m2·h)-1,辣椒季沟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9.82 μg·(m2·h)-1和22.85 μg·(m2·h)-1,萝卜季分别为35.80 μg·(m2·h)-1和40.00 μg·(m2·h)-1,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垄和沟,垄N2O的排放量显著高于沟,N2O主要由垄向大气排放.CH4排放通量与地表及地下5 cm温度呈显著正相关,N2O的排放通量仅与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和不同施氮处理对菜地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通量(Net CO2 Ecosystem Exchange,简称NEE)、生态系统呼吸通量(Ecosystem Respiration,简称ER)及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简称GPP)的影响,以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明/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为期1 a(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无氮(CN0)、覆膜无氮(MN0)、常规低氮(CN1)、覆膜低氮(MN1)、常规中氮(CN2)、覆膜中氮(MN2)、常规高氮(CN3)、覆膜高氮(MN3).结果表明,辣椒季累积NEE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30.96和-29.83 t·hm-2,累积ER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CN1和MN1处理下的40.18和39.16 t·hm-2,累积GPP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70.60和68.61 t·hm-2;萝卜季累积NEE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22.25和-24.88 t·hm-2,累积ER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CN2和MN2处理下的17.00和19.43 t·hm-2,累积GPP最大值分别为CN3和MN3处理下的37.92和43.80 t·hm-2.在两个生长季中,覆膜及覆膜和施氮的交互作用只对辣椒季中ER有显著影响,对于NEE和GPP均无显著影响(p>0.05);施氮显著提高了菜地生态系统NEE和GPP而降低了辣椒季ER(p<0.05),并且这种增加或降低效应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强.本研究中菜地呈现碳汇并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碳汇逐渐增强,而覆膜对CO2固定无显著影响,表明常规高氮的农田管理措施能够提高西南地区代表性的辣椒-萝卜轮作菜地的固碳潜力,对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的源/汇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主要观测手段,连续观测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主要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变化规律,评估两种农田生态系统CO2的源/汇功能.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两种作物生态系统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呈现白天低、晚上高的"一峰一谷"型,冬小麦生态系统变化较为平缓,而水稻生态系统变化则比较剧烈.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白天30 min CO2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 μmol·m-2·s-1和-12.9 μmol·m-2·s-1,通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冬小麦的孕穗期与水稻的开花期.此外,两种作物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U"形曲线的日变化特点,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冬小麦和水稻生态系统分别于12:00和11:30达到吸收峰值;夜间CO2通量变化较为稳定,表现为呼吸排放CO2.两种农田生态系统均表现为碳汇,冬小麦与水稻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分别为188.2 g·m-2与233.8 g·m-2.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轮作期土壤排放N2O通量及总量估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小麦-玉米轮作期周年的N2O通量进行了测定和总量估算,分析了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地温、气温、降水和施氮量的关系。由实验获知,华北平原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的农田N2O通量(N)为10.6-24.2μg/(m2·h),相应的全年排放总量(N)为0.93-2.11kg(hm2·a)。施用尿素的农田排放N2O量约占化肥施用量的0.54%,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农田排放N2O量占总施氮量的0.70%。  相似文献   

7.
农田是大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与水稻田相比,旱作农田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高,但其异质性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前,我国农田NO排放和减排的研究以原位观测为主,缺乏系统的整合(Meta)分析.通过收集文献数据,定量分析玉米-冬小麦、水稻-冬小麦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等旱作体系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异质性及主要影响因素;定量评价减量施氮、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和施用生物质炭等管理措施对N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的影响.收集相关文献共计49篇(发表于2006~2021年).结果表明,玉麦轮作、茶园和果园体系年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1.44、7.45和0.92 kg ·hm-2,在这3个体系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季节排放量平均值分别为2.13 kg ·hm-2和2.09 kg ·hm-2.在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茶园体系中,NO排放量均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在蔬菜和果园体系中二者无显著相关性.玉麦轮作、稻麦轮作旱地阶段、蔬菜、茶园和果园体系排放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1%、0.71%、0.96%、1.74%和0.13%,除玉麦轮作分别与稻麦轮作旱地阶段和蔬菜体系间的差异不显著外(P>0.05),在其余体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于各体系间排放系数差异大,在编制区域或全国农田NO排放清单时,有必要对各作物体系采用不同的排放系数.减量施氮仅在减氮比例高于25%时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36%),但对排放系数的影响不显著.由于减氮比例过高可能会造成作物减产,尚需进一步确定既不影响作物产量又降低NO排放的减氮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ω(SOC)<15 g ·kg-1]或酸性(pH<7)条件下以及配施新型增效氮肥在玉麦轮作农田中可显著降低NO排放量(-46%~-38%)和排放系数(-62%~-45%),施用生物质炭的影响不显著.可为不同田间条件下分别采取有效的NO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生物炭对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的影响.设置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处理[0(CK)、15(C15)、30(C30)和45 t ·hm-2(C45)],连续2 a监测覆膜滴灌条件下一次性施用秸秆生物炭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其综合增温潜势,利用生命周期评估法估算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碳排放量,并进行碳足迹的分析.施用生物炭当年的作物生长季土壤CO2累积排放量比CK下降17.6%~24.7%,N2O累积排放量下降71.1%~110.4%,综合增温潜势降低19.5%~25.9%.生物炭施用后第2 a作物生长季的CO2累积排放量比CK减少19.2%~40.6%,N2O累积排放量减少38.7%~46.7%,综合增温潜势减少19.7%~40.5%.连续2 a处理C15和C30均不同程度增加了CH4累积吸收量,而处理C45显著降低了CH4累积吸收量.C15和C45分别为生物炭施用当年和翌年单位产量碳足迹最少的处理,其单位产量碳足迹较CK分别降低10.1%和26.2%.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贡献率最大(38.1%~59.2%),其次为氮肥生产(19.8%~33.4%),而后为电能生产(6.7%~8.8%)和地膜覆盖(4.4%~7.4%).生物炭对生态系统碳足迹贡献率为5.7%~13.8%.施用30 t ·hm-2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减排固碳增产效果更好.改善生物炭制作工艺及运输途径、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发展节水节能灌溉技术,是减少旱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土被广泛认为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主要排放源,深入研究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热带地区双季稻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对补充我国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的不足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8个处理:常规灌溉-施磷钾肥(D-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肥(D-NPK)、常规灌溉-施氮磷钾+有机肥(D-NPK+M)、常规灌溉-施有机肥(D-M)、长期淹水-施磷钾肥(F-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肥(F-NPK)、长期淹水-施氮磷钾+有机肥(F-NPK+M)和长期淹水-施有机肥(F-M).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双季稻田CH4和N2O排放量,测定水稻产量和估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①早稻季和晚稻季CH4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0.3~78.9 kg·hm-2和84.6~185.5 kg·hm-2.与F-PK和F-N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显著增加CH4累积排放量.同一施肥条件下,长期淹水处理CH4累积排放量高于常规灌溉处理.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CH4累积排放量.②早稻季和晚稻季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18~0.76 kg·hm-2和0.15~0.58 kg·hm-2.与F-PK处理相比,早稻季F-NPK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相比,D-NPK、D-NPK+M和D-M处理显著增加N2O累积排放量.与F-PK相比,晚稻季长期淹水其它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与D-PK处理相比,D-NPK和D-M处理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施肥极显著影响早稻季N2O排放;灌溉和施肥极显著影响晚稻季N2O排放.③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为7310.7~9402.4 kg·hm-2和3902.8~7354.6 kg·hm-2,且F-NPK和F-M处理下早稻产量显著高于F-PK和D-NPK、D-PK和D-NPK处理.与PK处理相比,同一灌溉条件下其余3种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晚稻产量.早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580.8~2818.5kg·hm-2和0.08~0.30 kg·kg-1.与F-PK处理相比,常规灌溉条件下早稻季各施肥处理间GWP无显著性差异;但长期淹水条件下F-NPK+M和F-M处理GWP均显著增加.早稻季F-NPK+M和F-M处理GHGI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晚稻季GWP和GHGI分别为3091.6~6334.2 kg·hm-2和0.50~1.23 kg·kg-1.灌溉显著影响早稻和晚稻季GWP和GHGI,施肥对晚稻季GWP和GHGI的影响不显著.④土壤NH4+-N含量和5 cm土温均与CH4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pH与CH4排放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N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土壤NH4+-N和NO3--N含量与N2O排放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作物产量、GWP和GHGI考虑,D-NPK+M可推荐为当地最优的减排稳产的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作物根际沉积碳输入而引起的根际激发效应,对农田土壤碳排放通量和碳平衡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频繁的干湿交替,土壤CO2和CH4排放以及根际激发效应明显有别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明确稻田生态系统干湿交替过程中水稻根际激发效应的方向与强度,对于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3C-CO2连续标记法,结合盆栽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生长以及根际激发效应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持续淹水处理,干湿交替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显著提高,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持续淹水条件下,13CO213CH4排放通量随水稻生长由10.2 μg·(kg·h)-1和2.8 μg·(kg·h)-1(63 d)增加到16.0 μg·(kg·h)-1和3.2 μg·(kg·h)-1(75 d).而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13CO213CH4排放通量分别降低了57.5%和88.1%.持续淹水条件下,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表现为正激发效应,而且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而干湿交替处理下,经过12 d的落干处理,CO2和CH4的根际激发效应分别由0.29 mg·(kg·h)-1和12.3 μg·(kg·h)-1(63 d)降低到-0.39 mg·(kg·h)-1和0.07 μg·(kg·h)-1(75 d).因此,干湿交替处理,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降低CH4的累计排放量.合理地田间水分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促进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减少交通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压力,核算了武汉市道路交通出行的CO2排放量,并采用低度、中度和强化3种减排情景模式对武汉道路交通出行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计算出了不同情景下武汉市道路交通出行的碳减排强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道路交通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轿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大货车的CO2排放量在各类交通工具排放量中占比最大,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小。对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低度减排情景减排效果有限,强化低碳情景下才能达到减排效果。建议采取以下减排措施:改进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出行环境;推进技术创新,降低机动车能耗污染;提升公民素质,加大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优化道路运输的能效和经营效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结合大量厦门港口实地调查信息,采用自下而上的动力法对在控制区内航行的船舶进行逐艘计算,得出2018年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详细分析了其污染物排放特征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2018年厦门市船舶控制区内船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共16 413 t,其中进出港船舶污染物排放占82.2%,未进港船舶占17.8%,各污染物中以NO_x的排放量最大,占比达64.2%,不同航行状态下污染物排放量的顺序为停泊巡航低速巡航机动操控锚泊,控制区内船舶的主要污染来源于货船,并以集装箱船的污染物排放量为最大; 1 d中09:00~16:00处于船舶污染物排放高峰期,1 a中以2月的排放量为最低, 3月和5月出现排放峰值;空间特征上各污染物排放高值主要分布于主航道和港区海岸线.  相似文献   

14.
燃煤超低排放的减排潜力及其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煤炭消费量估算出我国燃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与环境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初步得到约有710万吨二氧化硫没有纳入统计年报中,分析来源主要是非主要工业的小锅炉散烧排放。从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两方面分析燃煤超低排放的减排潜力,以及两部分不同的减排途径与新技术。进一步分析煤电超低排放的必要性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基于MEIC(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城区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等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情景,2013年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为1.28×104、2.10×104、5.13×104和4.98×104 t,分别占无控情景的85%、86%、87%、74%;北京市燃煤锅炉改造减少PM2.5、PM10、SO2、NOx排放量为1.09×104、2.68×104、11.64×104和5.81×104 t,分别占无煤改气情景的83%、89%、83%、83%;北京市老旧平房区的居民采暖改造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630、870、2 070和790 t,均占无煤改电情景的8%.研究显示,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采取的各种减排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文茂 《环境》2005,(4):32-33
在政府管理下,像货物一样买卖,排污权交易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带到中国的是美国颇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美国环保协会和它的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博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机动车排放控制现状、对策评价方法及排放模型进行分析,并简述模型在北京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餐饮业是中国大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源之一.为了解餐饮业大气污染物的产生能力,本研究以北京为研究对象,选取41家不同菜系的餐饮企业,现场实地检测了净化设备前端的油烟、颗粒物和非甲烷总烃(NMHC)的产生浓度水平.结果表明,净化前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初始平均浓度约为1.93、 6.6和10.9 mg·m~(-3).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估算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并基于北京市餐饮企业数量和本研究测得的排放因子,初步估算了2019年全市餐饮源主要污染物的初始产生总量,油烟、颗粒物和NMHC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为5 512、 18 849和6 169 t.川湘菜、烧烤、烤鸭与家常菜产生的油烟与颗粒物浓度的Pearson系数均0.6,具有强相关性;其中川湘菜和烤鸭排放的Pearson系数均0.8,呈现极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广州港船舶停泊工况排放因子实测及排放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取大型船舶停泊工况下排放因子,选取在广州港停泊的3艘总吨位40×10~3t的大型货柜船为研究对象,登船采集其辅机尾气样品进行分析,并利用"碳平衡法"计算得到基于燃油消耗量的污染物排放因子.实测3艘大型货柜船CO_2排放因子分别为3 096、3 031和3 028 g·kg~(-1);NO_x排放因子分别为61.8、19.9和27.0 g·kg~(-1);CO排放因子分别为8.0、4.0和5.3 g·kg~(-1);SO_2排放因子分别为31.4、41.9和56.7 g·kg~(-1);PM_(2.5)排放因子分别为2.4、1.1和1.5 g·kg~(-1);VOCs排放因子分别为0.13、0.09和0.17 g·kg~(-1).结合广州港进出港船舶类型、船舶抵港次数、船舶停泊时间等调查数据,初步估算2014年广州港船舶停泊工况NO_x、CO、SO_2、PM_(2.5)和NH3的排放量分别为1 231、226、1 229、47.6和0.04 t,其中总吨位为10×10~3~50×10~3t的船舶对NO_x、CO、SO_2、PM_(2.5)和NH3的分担率最大,其次是总吨位50×10~3t的船舶;VOCs的排放量为33.6 t,总吨位3×10~3t的船舶分担率最大.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文文  殷承启  许雪记  张玮 《环境科学》2019,40(6):2595-2606
基于船舶签证、过闸数据以及AIS数据,采用船舶引擎功率的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江苏省内河船舶共排放NO_x18. 71万t、SO_25. 13万t、PM_(2.5)0. 82万t、PM_(10)1. 10万t、HC 0. 64万t、CO 1. 67万t和CO_21 051. 13万t;对于内河船舶(不计长江),干货船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吨位范围200~600 t的污染物排放量最高,船舶正常航行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对于长江江苏段抵港船舶,非集装箱货轮污染物排放量最高,装卸货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其次是巡航状态,对于不同动力单元,主机和辅机是主要排放单元;对于长江江苏段过境船舶,非集装箱货轮的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其次为油轮,缓慢行驶状态下各污染物排放量均为最高,对于不同动力单元,SO2、PM_(2.5)和PM_(10)主机排放量高于辅机;京杭运河苏北段航道单位航道长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苏南航道次之;江苏省内河船舶排放受时间影响较小,除2月排放占比略小外,其余月份排放占比基本较为均匀,均在8%~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