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我国某省多家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排放烟气中二英(PCDD/Fs)污染水平、排放特征及其排放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57 ng·m-3,均值为0.165 ng·m-3;电炉工序PCDD/Fs毒性当量浓度为0.006~0.057 ng·m-3,均值为0.025 ng·m-3.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总体较低,较2005~2019年研究报道结果下降1~2个数量级.2005~2020年,钢铁生产行业排放PCDD/Fs毒性当量浓度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尤其是新的标准限值实施以及对烟尘等常规污染物进行超低排放控制后,呈现大幅下降.指纹谱图特征显示,所有烟气样品17种PCDD/Fs中最大浓度贡献单体为2,3,7,8-TCDF,与已有研究中以高氯代PCDFs和PCDDs为主不同,且低氯代PCDFs占比有所增加,表明PCDD/Fs生成主要来源有所变化.烧结工序和电炉工序PCDD/Fs同类物指纹分布特征相似,呈现典型的高温热过程特征,两个工序生产过程中PCDD/Fs的生成机制可能均为"从头合成".钢铁生产企业烧结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以I-TEQ计,下同)为0.003~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18±0.22)μg·t-1;电炉工序PCDD/Fs废气排放因子为0.04~0.5 μg·t-1,排放因子平均值为(0.27±0.23)μg·t-1;低于UNEP于2013发布的"二英和呋喃排放识别和量化标准工具包"以及2004年我国二英排放清单中的排放因子,建议对我国钢铁生产行业PCDD/Fs排放状况开展调查,更新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2.
铸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成分谱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袋-吸附管采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9家铸造企业重点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56种VOCs组分,首次建立了铸造行业基于生产工序的VOCs源成分谱,并且结合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铸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平均占比分别为:50.9%、20.8%和12.6%.总体而言,甲苯、苯、间/对-二甲苯等芳烃,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丙酮、乙酸乙酯、环戊酮等含氧VOCs和部分高碳烷烃是铸造行业的特征物种.铸造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VOCs特征物种与所使用溶剂、表面处理剂的成分相关.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中排放浓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造型、硅溶胶和浇注工序.不同生产工序排放VOCs的OFP在0.29~96.09 mg·m-3之间.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OFP最高的环节,其次是造型、熔炼和浇注工序;芳烃和含氧VOCs是各生产工序OFP贡献较高的组分.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烃是铸造行业OFP贡献较高的物种,总贡献比例超过60%.建议重点对喷漆工序排放VOCs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对造型、熔炼和浇注等工序排放VOCs应采取有效收集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气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气质量评价综合指数法的评价原则是:①各污染因子对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相等,即使各污染物在相同危害程度下的分指数相等;②多个污染因子同时存在时将加重污染程度,亦即一般情况下综合指数将大于其最大分指数。通过实例评价分析论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工序复杂,地下水常受到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目前针对钢铁联合企业地下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较少。以我国不同地区5家典型钢铁企业为例,评价各案例中场地地下水脆弱性及选址合理性,识别各企业地下水特征污染源,分析污染方式及程度,提出对污染防治对策的几点认识。结果表明:历史上钢铁企业选址往往忽略水文地质条件因素,跑冒滴漏、装置泄漏及淋滤作用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方式,加强选址论证、地下管线防护、固废处置及废水利用是保护钢铁工业地下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薛晖 《福建环境》2001,18(3):7-8
我国工业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生产不善造成的。因此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组织生产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工序的合理安排 ,使其排放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由于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因素很多 ,有企业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设备条件、专业化协作等。各企业必须根据各自的生产条件 ,来确定和调整其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从环境保护角度讲 ,任何企业的生产过程都必须努力达到下列要求 :1 变间断为连续生产。连续生产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或工序之间相互…  相似文献   

6.
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形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钧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2,30(5):118-123,126
针对国家"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的紧迫形势,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排放氮氧化物污染现状,提出烧结工序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是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在对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钢铁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将复杂的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工序物质流图。并建立物质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工序能量流图,并建立能量流模型;在分析钢铁企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吨钢CO2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及物质流、能量流对CO2排放的影响模型,分析了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流、能量流的变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具体企业,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钢铁企业CO2减排的努力方向:①增加各生产工序的外加物质流,减少各生产工序的排放物质流和循环物质流;②降低转炉铁钢比;③提高电炉钢比;④提高自发电的比例和发电水平,发展“只买煤、不买电”能源结构模式;⑤加强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4年31个省市25个工业行业的产值和各省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省各行业的综合环境污染影响程度.按各行业在各省污染贡献排名前10位的出现频次,识别中国高、中高、中低和低频次污染行业;按照生产要素将行业归类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探究各区域污染贡献的主导行业类型.研究表明,中国省际间不同行业对该省工业污染的贡献差异明显,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在31个省出现频度最高,需要从全国层面予以重点监控;各省综合污染影响度排名前10的行业对当地污染贡献均超过0.66,需要地方结合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劳动、资本密集型工业污染主导的区域应在发展经济同时促进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实力;技术密集型工业污染主导的区域应加快产业转移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工业建设发展,我国钢铁企业也蓬勃发展起来。钢铁在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污染排放也得到关注。基于钢铁生产企业外排水污水悬浮物及胶体、油类、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高的特点,钢铁生产企业外排水应在降解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为了达到降污的目的,本文在分析钢铁生产企业外排水污水的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对相关处理技术的具体实施进行探究,以期提高钢铁企业在工业污水方面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重钢)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 997年在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钢铁生产主线的基础上,组建了股份制企业一一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钢股份公司),并于同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经过几代重钢人百年来的艰苦努力和奋勇进取,重钢股份公司已建成年产能350万吨钢的生产规模,拥有工艺装备较先进,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钢铁企业耗水量大、供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以荣钢集团为研究实体,调查其用水分布与工序,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及基础数据的统计,在分析荣钢水资源利用状况基础上,优化水资源配置,研究钢铁行业节水减排集成技术与实施措施,通过一水多用、串级使用、加强节水控污、建立多水源处理再生系统等方法,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企业节水减排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CO2排放源. 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尽早实现碳达峰并有效降碳,既是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支撑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 本文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工艺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开展了基于情景分析的钢铁行业CO2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对不同情景下钢铁行业CO2的排放趋势进行测算,识别钢铁行业CO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判断推动钢铁行业碳排放达峰的关键举措,为制定“双碳”目标背景下钢铁行业CO2排放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有望在2020—2024年期间达到峰值;行业CO2总排放量峰值为18.1×108~18.5×108 t,达峰后到2030年降幅将超过3×108 t. 研究显示,粗钢产量是决定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能否快速达峰的关键,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是2030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并有效降碳的重要途径. 到2030年,粗钢产量降低、加大废钢资源利用、推进外购电力清洁化、提高系统能效水平以及氢能炼钢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前沿技术对钢铁行业CO2减排的贡献率分别为11%~52%、34%~52%、7%~20%、5%~13%和2%~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海市14个主要氟污染源周围的大气、河水、土壤和植物含氟量的监测,用序列综合法计算出合理的权值,再根据一定的指数范围进行质量分级,然后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图比较出各氟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证明生产氟里昂的化工厂污染最严重,钢铁厂和瓷釉厂次之,玻璃厂更次之,磷肥厂最轻;砖瓦厂则因厂而异,有的轻微,有的严重。各类氟污染源的控制途径需因地制宜,大致可分为搬迁、治理、转产、改革工艺、改善农业布局和加强环境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颖昊  刘涛  郭水华 《环境工程》2012,(Z2):437-439
钢铁产品性能的提高往往会增加其制造环节的环境负荷,但是在很多领域的使用过程中,高性能钢材相对于普通钢材,更有利于环境。因此评估钢铁产品改进的环境效益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科学方法———生命周期评价(LCA)。从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讨论了钢铁产品性能提升与环境影响的关系,阐述了如何利用LCA方法评估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绩效,并列举了宝钢利用LCA方法评估钢铁产品性能改进环境效益的两个案例:某变压器采用性能更高的B30P110取向硅钢片取代原B30G130取向硅钢片,其生命周期碳减排15.1%;宝钢钢制二片罐用镀锡钢板从0.28mm经过6次减薄到0.225mm,使钢罐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14.5%。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过程大气铅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典型行业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采用"自下而上"排放因子法构建了2000—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冶炼、建筑材料生产和铅酸电池生产等工业生产过程大气铅(Pb)排放清单.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过程大气Pb排放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5%,2010年排放量高达14920.47t;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为大气Pb的主要来源,比重高达66.7%,其中,铅冶炼过程对整个工业过程的Pb排放贡献达到29.0%.钢铁烧结过程大气Pb排放仅次于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排放贡献率达23.1%,其排放主要来源于粗钢冶炼.另外,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和控制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建材生产行业和铅酸电池生产过程排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受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过程大气Pb排放地区分布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湖南、河南、云南、河北和江西等省份.  相似文献   

16.
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BAT)是污染综合防治与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以及从整体上实现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BAT在污染物排放限值制定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选择和确立BAT的程序及方法。由于基于技术的选择涉及多方面因素,在技术评估过程中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针对BAT技术评估过程中技术的最佳组合难以确定,以及经济可行性难以量化这两方面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钢铁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及CO2排放行业,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为此,研究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工艺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CCUS技术应用4方面,通过设置基础情景、稳定发展情景和强化减排情景3类情景,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对我国钢铁行业34项减排技术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发展情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为433元/tCO2,所有技术的总减排成本为2100亿元,总减排潜力为4.9亿t。在各项减排技术中,废铁-电弧炉炼钢具有较高的减排经济效益,其以较低的单位减排成本贡献了钢铁行业近50%的碳减排量。未来,我国应加快推进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的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生产工艺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排放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对策。首先,阐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并进行来源和特征分析;其次,从钢铁行业产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工艺(焦化、电弧炉冶炼和烧结)分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产生原理、过程及产生量;最后,提出钢铁行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控手段,包括源头预防、电弧炉冶炼和烧结等工艺过程控制,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终端治理方法三个方面,并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an essential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the industry is also the largest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of which power plants, iron and steel, building materials, and other industries emit large amounts of pollutants. Therefo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stringent emission regulations, and it is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at research into ai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key industrial sectors is in full swing. In particular,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for key industrial sectors. A multi-pollutant treatment technology system of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dust collection, which applies to key industries such as power plants, steel, and building materials, has been developed. High-performance mate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pollutants, such as denitrification catalysts and desulfurization absorbers, were developed. At the same time, multi-pollutant synergistic removal technologies for flue gas in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also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with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synergistic removal of NOx, SOx, and Hg.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tringent emission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in China,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ollutant synergistic technologies and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ynergistic abatement technologies for CO2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ltra-low emissions in industrial sectors.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一次SO_2污染过程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MM5/CMAx耦合模型对北京市一次SO2污染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SO2贡献来源识别技术对北京市SO2来源进行了识别分析。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贡献识别分析表明,北京市影响本地SO2空气质量的主要地区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和海淀,贡献率合计为72.96%,影响北京市SO2空气质量的主要周边地区为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贡献率合计为19.09%;对北京市行业贡献识别分析表明,影响北京市SO2空气质量的主要行业为采暖锅炉源和一般工业锅炉源,贡献率合计为60.09%。SO2贡献来源识别技术是全面、科学、高效的SO2来源贡献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将为筛选SO2贡献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制定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