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叶子中分离鉴定了4 个新的单萜配糖体, 命名为粗壮女贞甙D、G、H和L. 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它们分别鉴定为香叶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 ,6羟基3,7二甲基2E,7葵二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反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2) ,6羟基3,7二甲基2E,7葵二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3) 以及6,7二羟基3,7二甲基2E葵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4) . 此外,还从该植物得到了7 个已知化合物,芹菜素(5)、cosmosiin(6) 、rhoifolin(7) 、山梨糖醇(8)、阿克苷(9) 、β谷甾醇(10) 和齐墩果酸(11) .  相似文献   

2.
川滇蔷薇和多苞蔷薇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川滇蔷薇和多苞蔷薇中共分得10个单体,经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化合物比较,鉴定出7个化合物为:euscaphic acid(1),槲皮素(2),齐墩果酸(3),胡罗卜苷(4),β-谷甾醇(5),3-O-β-D-葡萄糖-(6-O-对羟基反式香豆酰基)-山奈素苷(6)和山奈素(7)。  相似文献   

3.
六六六热解废渣中2,3,7,8—取代PCDDs和PCDFs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包志成  康君行 《环境化学》1994,13(5):409-414
采用HPLC和GC/MS法对六六六热解废渣中的PCDDs和PCDFs进行了测定,使用此种方法,于废渣中检出了所有2,3,7,8-取代的同系物。此外,还根据各CDDs,CDFs的毒性当量因子TEFs,计算了废渣的毒性当量TEQs,约为612-924μg/g。分析表明,OCDD是含量最丰富的导构体,而1,2,3,4,6,7,8-HpCDD,1,2,3,4,6,7,8-HpCDF和1,2,3,4,7,8  相似文献   

4.
芒苞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芒包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 P. C. Kao)全草的甲醇撮物中分离出6个晶体,经波谱分析和与标准品对照,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豆甾醇葡萄糖甙(Ⅱ)、7α-羟基豆甾醇(Ⅲa)和7β-羟基豆甾醇(Ⅲb)的混晶、棕榈酸(Ⅳ)、euscaphic acid(Ⅴ)、和槲皮素-3’,4’7-三甲醚(Ⅵ)。实验表明甾醇类化合物是该植物的主要次主代谢产物。这是该单种属科  相似文献   

5.
成熟蕃茄匀浆后,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adexG-100凝胶过滤和Melibiose-Agarose亲和层析,获得了α-D-半乳糖苷酶(C.E.3.2.1.11)。酶制剂经PAGE检测为一条带;SDS-G-PAGE测得酶Mr为34000;比活力52.9U/mg·;提纯倍数为52901产率为45%.酶专-催化以α-D-半乳糖为末端a-(1,3)连接的糖苷键,以PNPG(对硝基苯-α-D-半乳糖昔)为废物,酶催化反应的Km=0.11mmol/L,Vmax为67μmol·mg1-·min-1.t稳定范是0~35℃;PH稳定范围是4.0~7.0.最适pH为5.1.半乳糖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u2+、Zn2+、Mn2+、Fe3+、Ag+和EDTA对酶活性无影响.纯酶制剂可作为B型血向O型血转化的工具酶液.  相似文献   

6.
从岩豆(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种妇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岩豆凝集素(简称MDL)经链霉蛋白酶水解,测得其分子中含有4个色氨酸(Trp)残基。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MDL分子中的色氨酸残基进行化学修饰,在无变性剂存在下有3.6个Trp残基被修饰,在变性条件下可修饰3.8个Trp残基。修饰后MDL活性均丧失,且甘露糖对MDL活性雎有保护作用。表明Tr  相似文献   

7.
PCDDs在氯仿溶液中的紫外光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包志成  郑明辉 《环境化学》1995,14(3):190-195
使用NDC-3型化学反应仪、300W汞灯和15ml反应管,于43℃进行了2,3,7,8-TCDD,1,2,3,7,8-P5CDD,1,2,3,4,7,8-HxCDD,1,2,3,4,6,7,8-HpCDD和OCDD在氯仿溶中的紫外光解,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测得值依次为0.54,0.29,0.15,0.15和0.19min^-1,反应半衰期t1/2均在5min以内,还原脱氯是主要的光解途径,并有大量低  相似文献   

8.
毕刚  田世忠 《环境化学》1996,15(5):433-440
本文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1605和毒死蜱对^1O2探针性物质二乙基二硫醚,萜品烯及ROO和RO探针性物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1,2,3,4-四氢萘光降解的敏化作用。结果表明基态氧直接参与了DES和α-terp的光解;在甲基1605的作用下,1/Kexptl与「αterp」的关系表明,α-terp的降解不为^1O2历程。  相似文献   

9.
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稀有鲫的急性、亚慢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种拟除虫菊酯对稀有鲫的急性毒性和其中2种拟除虫菊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炔戊菊酯、胺菊酯、甲醚菊酯对稀有鲫均属剧毒,它们的ρ(96hLC50)/μg·L-1分别为3.16,3.24,6.31,7.21,7.35,32.45,91.75和882.6;甲氰菊酯、二氯炔戊菊酯对稀有鲫7d亚慢性毒性的最低有影响浓度ρ(LOEC)和最高无影响浓度ρ(NOEC)分别为0.88~0.44μg/L,4.0~2.0μg/L,以ρ(96hLC50)/μg·L-1为基准,2种拟除虫菊酯的安全系数均为0.06~0.125.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碱性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土壤中获得的一支链霉菌,通过UV、DES和Co60 - γ射线的5 代诱变,选育成功了高产的Z94- 2 菌株,经过对Z94 -2 的发酵研究,产碱性脂肪酶活力达596 umL,其最适培养基(λu L-1) 为:糊精10、黄豆饼粉30、尿素10 、K2HPO40 .5、MgSO4·7H2O0 .5、NaCl1 和AEO9 0.5 ,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9.0~10.0 ,26℃培养48 h.对Z94- 2 与其他菌株的碱性脂肪酶的特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锥头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锥头麻枝叶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熊果酸(1)、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8十八烷烯(8)、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Z)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9)、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10),其中化合物9、10以混合物形式分离得到.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12.
唐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球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羽扇豆醇(1)、β-香树脂醇(2)、木栓酮(3)、木栓醇(4)、桦木醇(5)、(22E,24R)-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3β-ol(6)、(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7)、豆甾醇(8)、羽扇豆酮(9)、3β,27-dihydroxylup-12-ene(10)、齐墩果酸(11)、桦木酸(12)、1-甲基-3,8-二羟基-6,7-二氧亚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13)、1-甲基-3,8-二羟基-6-甲氧基蒽醌(14)、1,7-二羟基-3,6-二甲氧基蒽醌(15)、(E)-对羟基肉桂酸(16)、咖啡酸乙酯(17)、β-胡萝卜苷(18)、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19)、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20)、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2)和咖啡酸(23).图1参20  相似文献   

13.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表4参63  相似文献   

14.
袋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袋花忍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将其鉴定为E-p-coumaryl hexacosanate(1)、β-谷甾醇(2)、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3)、十六烷酸1-甘油酯(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6)、二十四烷酸(7)、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8)、乌苏酸(9)、柚皮素(10)、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12)、柏双黄酮(13)、咖啡酸(14)、洋芹素(15)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其中木犀草素(12)和咖啡酸(14)为袋花忍冬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图1参13  相似文献   

15.
从赭曲霉43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醇和1个腺苷,根据波谱数据,将它们鉴定为:5α,8α-表二氧-(20S,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0S,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3)以及尿苷(4),其中化合物3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图2表1参16。  相似文献   

16.
曲霉sp.136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曲霉sp.136的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它们鉴定为烟曲霉酸(1)、(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β-谷甾醇(3)、(2S,3S,4R)-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烷(4)、4-羟基苯乙酸(5)和烟碱酸(6).图1参5  相似文献   

17.
马莲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莲鞍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杠柳苷元(1)、杠柳苷元-3β-乙酸酯(2)和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3),此外,还得到了乌沙苷元(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α-香树脂醇十三酸酯(6)、乌苏酸(7)、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R-二醇(8)、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S-二醇(9)、环桉烯醇(10)、9,19-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11)、25-甲氧基-9,19-环阿尔廷-23E-烯-3β-醇(12)、11α,12α-epoxytaraxer-14-en-3β-ace-tate(13)、齐墩果酸(14)、β-谷甾醇(15)和β-胡萝卜苷(16).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通过X单晶衍射确证了13的结构.化合物1、2和3抗MDA-MB-231细胞株的GI50值分别为2.13×10-5molL-1,2.04×10-5molL-1和2.30×10-6molL-1.图2表5参17  相似文献   

18.
青钱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青钱柳 (CyclocaryapaliurusBatal.)为胡桃科 (Juglandaceae)青钱柳属植物 ,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生于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及沟谷水旁 ,该植物在民间用于清热消肿、止痛等[1] .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了寻找活性成分 ,我们对该植物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1 实验部分1.1 材料及仪器植物样品采自重庆市南川金佛山 ,凭证标本由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刘正宇副研究员鉴定 .熔点用XRC 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NMR用BrukerAC 30 0P型核磁共振仪…  相似文献   

19.
杠板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方法从蓼科药用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分离了21个化合物(1~21),通过MS与NMR数据鉴定这些化合物为α-tocopherolquinone (1), 7'-dihydroxymatairesinol (2), (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α-triol (3), 4-dihydroxy-5,7-dihydroxy-4-(4-hydroxyphenyl) coumarin (4), quercetin (5), cucurbitacin Ⅱa (6), cucurbitacin U (7), iotroridoside A (8), pokeweedcerebroside 5 (9), bonaroside (10), helonioside A (11), helonioside B (12), lapathoside D (13), vanicoside B (14), vanicoside C (15), vanicoside F (16), asteryunnanoside F (17), saikosaponin M (18), hydropiperoside (19),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butyl ester (20),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 ester (21). 化合物1~19(除4,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除4,5)和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