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政治:国家利益与道义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世功 《绿叶》2010,(6):47-52
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不存在单纯的气候问题,而是各国围绕碳排放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博弈。中国目前从"碳政治"中获利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借气候变化思潮推进环境改善,鼓励新能源技术开发。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没有提出自己的环保理念,道义主张不足根源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没有一个明确、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构建道义基础,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包括社会主义传统和自由主义传统中寻找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本体论"和"现代存在论"的关系问题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蔡竞 《四川环境》2002,21(2):86-88
本文简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朴素思想和治国主张,并指出其共同构成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的理论体系。同时,简要说明了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推进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三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环境哲学价值论,强调整体性思维,讲求相可联系、相互作用,这与中国哲学恰好吻合。环境哲学不仅认为人具有很高的价值,还认为生命和自然界也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杜钢建 《绿叶》2010,(Z1):205-211
国家行为的变化是从国家哲学的变化开始的。今天的中国,旧的国家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的国家哲学正在逐步形成。接受国际人权准则便是新国家哲学基础的奠基仪式。无论从理论转向实际的道路还有多远,新国家哲学的基础一旦奠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变革就会加速到来。展望21世纪,国际人权理念的普及将同儒家仁爱精神的光复同时并进,从而重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杜钢建 《绿叶》2010,(1):205-211
国家行为的变化是从国家哲学的变化开始的。今天的中国.旧的国家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的国家哲学正在逐步形成。接受国际人权准则便是新国家哲学基础的奠基仪式。无论从理论转向实际的道路还有多远.新国家哲学的基础一旦奠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变革就会加速到来。展望21世纪.国际人权理念的普及将同儒家仁爱精神的光复同时并进.从而重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发现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元哲学观”或思维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看待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8.
现存先秦典籍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与环境文化的巨大宝库,其思想如一泓泓源泉,一脉相承而来,影响至今。《老子》作者老子是道家开山鼻祖,也是中国环境哲学之父。《老子》一书五千字,字字珠玑。书中以"道"为世界本源,以"道"而点化"和"之哲学内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相似文献   

9.
翻新法是环境工艺哲学意义上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翻新法在环境工艺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新生 《绿叶》2008,(7):63-68
大和民族传统文化是日本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神道万物有灵论的影响下,神社祭祀依然保持着"静、净"传统;日本现代都市人主张住在郊区的传统二层木质住宅中,这些木屋足以防震,但地震引起的煤气爆炸、电线短路可能引发火灾;与中国不同,日本的现代建筑、庭园艺术保留了非对称美;和服的创造与日本海洋性气候有关,今天的"浴衣"是和服的改良;当今很多日本都市人在工作之余学习茶道,茶道包含艺术、禅宗和哲学,成为人们调节内部和外部世界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广义而言,中国环境人文社科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传统人文社科学科对日渐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回应与互动所形成的众多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的总称,具体包括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环境文学(艺术)、环境史学、环境社会学、环境政治学(环境公共管理)、环境教育学、环境经济学和环境法学等,同时还应包括近年来在属于理...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与环保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历来哲学研究和哲学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哲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夫子提倡“天命论”,主张“尊天命”,“畏天命”,认为“天命”是不可抗拒的;老子鼓吹“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旬子反对这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主能“明于天人之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天人关系”的争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哲学史。外国的情形也是这样。关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5.
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态伦理观将彻底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人类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不断得到扩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是对法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传统民法的突破,它以新的法哲学理念为坚实基础,是现代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认为中国古代化中有很多思想就是最早的环境伦理观念。现代西方伦理学创始人施韦泽就称赞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把人与自然的交往过程归结为追求伦理目标的过程(施韦泽.敬畏生命[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除了“天人合一”.还有“敬畏生命.兼爱万物”的伦理原则也是我国古代不同流派的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依靠原有的生产方式带动社会发展已难以为继,人们逐步意识到将生态要素纳入传统生产范畴的重要性。生产活动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生态生产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生态哲学视角考察,学术界对生态生产研究通过三方面展开:生态生产概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充与完善的过程;与传统生产理论相比,生态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生态生产的推进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生态生产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生态哲学的结合是新的探索点,在生态生产关系、生态生产建构指数与测度的研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20,(Z1)
正传统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我做过这样一些工作。一个是写了一本专门研究河流的书——《河流的文化生命》,这本书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河流管理机构,包括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治河理念的改进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伦理学角度探讨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用哲学的观点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生态文明三字经》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以中国风形式展示了包括"溯源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思想;优化国土开发,建设绿色中国;促进资源节约,建设低碳中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中国;健全生态制度,建设幸福中国;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示范创建"六大主题内容。全文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在历史纵向上,挖掘了华夏生态哲学文化,在现实横向上,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