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浓缩型入口下排气旋风分离器流场和性能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FD方法,对浓缩型入口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计算中气相采用RNGk-ε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的离散相模型。重点计算了分离器流场、分离效率及其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浓缩入口后分离器内流场发生明显改变,分离器上部切向速度明显提高,有利于大颗粒的分离。同时通过对不同浓缩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阻力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简要介绍了裂变径迹定年的分析方法 ,实验技术 (包括单矿物分选、制片、抛磨、蚀刻及径迹测量技术 )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脉冲电晕放电治理有机废气的研究--放电反应器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脉冲电晕法治理甲苯有机废气进行了实验,考察了放电反应器结构及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线-筒式反应器,当直径较小时,去除率较高,但易发生火花放电,实验条件下直径20mm的反应器效果较好.若采用陶瓷管反应器,其效果较金属管明显提高,脉冲峰值电压Vp为42kV时,可使甲苯的去除率由40%提高到61%左右.对线-板式反应器,放电间隙越大,甲苯的去除率越低,使用陶瓷板反应器可使甲苯去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喷雾干燥脱硫法中石灰浆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模拟实验研究了喷雾干燥脱硫法中吸收剂有效钙含量、粒度、浆液固含量及添加剂等石灰浆液参数对脱硫过程的影响,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5.
分析了三维电极法处理医院污水的影响因素,探讨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水力停留时间、空气流量、极水比等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确定在不加化学药剂、不影响水质和低耗能条件下电化学消毒试验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在用涂有贵金属(钌、铂、铱)氧化物的钛板作阳极,不锈钢板作阴极,电流密度为6mA/cm^2、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空气流量为40L/h、极水比为1.0的试验条件下,消毒后污水中总大肠菌群数〈500CFU/L。电化学法消毒处理医院污水方法简单有效、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26.
中风的因素     
脑血管病(中风)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高血压病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中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风病人发病前绝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而且血压的高低和延续的时间与中风发生率成正比。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硬化,脑血管脆性增加,以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还可以引起脑动脉痉挛,大脑缺血,脑组织水肿等。糖尿病约有20%的中风病人同时患有  相似文献   
27.
采用浸渍-原位沉淀法制备了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纳米水合氧化锆(HZrO/D001)复合吸附材料,重点研究制备温度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荧光(XRF)、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对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表面的负载物质为无定形和四方相HZrO,采用表面活性剂改性后复合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增大1.8倍;升高温度可以增大HZrO负载量,制备温度为70℃时,HZrO负载量达到最大值,为23.29%;制备温度升高,HZrO成核增多,粒径减小,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比表面积高达21.770 9 m~2/g;制备温度升高,HZrO结晶度提高,吸附材料对锌离子的吸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8.
针对甘肃合水马家村(MJC)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野外采样,分析磁化率和黑碳(焦炭和烟炱)等古气候指标,试图探讨黄土高原北部全新世以来生物质燃烧特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早期(11500—8500 a BP)气候寒冷而干旱,区域野火事件时而发生,植被生物量是此阶段野火发生与蔓延的限制因素;距今8000年以来,黑碳和炭屑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于季节性降水增多从而抑制大范围火灾发生几率。然而,8000—7000 a BP和3500—2500 a BP野火频率明显上升,这可能与仰韶时期老官台文化和寺洼文化时期的古人类放火烧荒和开垦农田等活动有关;全新世晚期(3100 a BP至今)气候进一步干旱,生物质燃烧增强与人口增加和人类土地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其中1500—1000 a BP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峰值,这可能与隋唐以来该区农耕活动加强有关。可见,近2000年以来黄土高原北部地区生物质燃烧特征受到气候和人类活动复合驱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29.
全球大气降水的氢同位素组成存在海拔效应,这种海拔效应被继承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长的植物叶蜡中,并被很好地保存在地质记录中,这是氢同位素应用于古高度研究的基础。随着GC-TC-IRMS分析技术的发展,有机质氢分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源于植物叶蜡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在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示踪海拔变化的原理、影响因素(降水、植被类型、环境参数等)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在示踪海拔高度变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解释地质记录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与定量重建海拔高度时,需要对一些影响氢同位素—高度关系的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0.
研究以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为对象,采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从样品制备和保存方面探讨了是否添加溶菌酶液、细胞破碎时间、酶液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等因素对SOD活性测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溶菌酶液的加入提高了细胞破碎效果;细胞破碎的条件为99次(工作3 s,停3 s),时间为40 min时破碎效果最好;酶液保存时间在4 h内最佳;-20℃保存比4℃保存对酶活性影响小。最佳检测条件为:取样量为1 mL时,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SOD酶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