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利用2016-2021年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及杭州光化学网站点监测数据,分析杭州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一次臭氧典型污染过程。研究表明,杭州市夏季臭氧污染严重,6月超标天数要高于7月和8月,夏季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8月平均臭氧日变化的峰值要略高于6月和7月。2021年6月5-9日杭州市出现的一次中度污染的臭氧污染过程,主要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以及较高浓度前体物影响下的本地生成,而6月7日在本地生成之外,还受到东北方向城市区域的污染传输影响。  相似文献   
82.
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被广泛关注,但其在入海传输路径所涉及的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给微塑料入海传输研究提供更多可行的基础数据,本研究于2019年、2020年不同水期对秦皇岛海域4种环境介质(入海河口水体、岸滩底泥、表层海水和近岸底泥)进行采样,分析微塑料的种类、粒径、形状和颜色等指标,并基于以上结果分析入海传输路径上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海域微塑料污染在4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总体呈中等水平,入海河口水体、岸滩底泥、表层海水和近岸底泥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721.42±530.13) n/m3、(450.00±326.60) n/kg、(0.42±0.28) n/m3和(613.24±410.04) n/kg。不同水期的调查结果对比表明,降雨会显著降低入海河口水体、岸滩底泥和近岸底泥中的微塑料含量;空间上的分析表明,人类活动极易影响微塑料的分布。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粒径<0.5 mm的小粒径微塑料占比最大;纤维状微塑料更易赋存在水体中,碎片状和颗粒状微塑料更易传输到沉积物中;而微塑料的颜色在传输过...  相似文献   
83.
北京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近两年北京地区PM2. 5污染特征及成因变化,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改进的后向轨迹模型(Traj Stat)对2016~2017年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时段的颗粒物浓度、气象要素和气团传输路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地区共发生13次持续2 d以上的重污染事件,冬季过程约占61. 5%,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均高于秋季.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高湿度、静小风以及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加之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势是导致秋冬季静稳型污染频发的重要因素,重污染期间PM2. 5/PM10的平均比值高达0. 86.累积阶段气团主要来自于西北、偏西、西南和东南方向,其中西南和东南路径为典型污染传输通道,轨迹频率为21. 6%.此外,采用WRF-CAMx模型定量估算了2016年12月16~22日典型过程中本地和外来污染源对北京PM2. 5的贡献,结果发现不同气团输送条件下,二者的贡献差异较大.当南部气团输入时,本地贡献会显著下降,以外部区域输送为主导;若气流来自西北方向情况则相反.污染过程期间,本地贡献为16. 5%~69. 3%.  相似文献   
84.
以2018年3次沙尘天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M2.5和PM10浓度、水溶性离子组分、气象条件和气溶胶光学特征,研究了长治市沙尘天气的典型污染特征和传输路径.结果表明:长治市2018年共8d为受沙尘天气影响日,其中4月份最多(5d),这与春季大气环流调整,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有关.沙尘污染发生前一般受西方或西北方冷空气影响,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环流转为经向环流,平均风速达4m/s以上;沙尘污染过程中PM2.5/PM10均低于0.3,环境空气中粗颗粒物占比较大,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在PM2.5中占比下降,Ca2+浓度为沙尘污染发生前的4倍以上.冬季沙尘为近地面扩散传输,春夏季沙尘为高空沉降传输,影响范围大,区域传输贡献明显.长治市沙尘重要潜在源区为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中部和新疆中北部的荒漠地区,传输路径主要为西北路径和正北路径,其中西北路径为哈萨克斯坦—新疆中北部—内蒙古西部—长治以及新疆中北部—内蒙古西部—长治两条路径,正北路径为蒙古国—内蒙古中部—山西北部—长治.  相似文献   
85.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常州市内研究公园组成与冷岛效应的量化关系.基于Landsat 8TIRS和天地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公园指标以及冷岛效应指标.使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使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和分段回归的方法研究每个公园的地表温度、降温范围和降温幅度作为冷岛效应指标;提取公园的周长、面积,并计算融合指数作为公园组成指标,在天地图高清遥感影像中提取公园的绿地覆盖率、水体覆盖率、不透水面覆盖率以及乔木覆盖率作为公园地表覆盖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公园的面积为26hm2、周长阈值为3600m,公园的面积和周长在阈值范围内能够发挥较强的降温效率,超过阈值则降温效率下降.公园的融合指数与冷岛效应呈线性相关关系,融合指数较小的公园能获得较大的降温幅度.公园的乔木覆盖率、水体覆盖率与公园内部的地表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不透水面覆盖率、绿地覆盖率与公园内部的地表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公园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公园的面积、周长阈值,融合指数的数值以及乔木、水体的覆盖率,充分发挥公园的冷岛效应.  相似文献   
86.
通过改进WRF-CMAQ模型中非均相反应模块,定量研究了2017年夏季和冬季海盐与含氮气体非均相反应对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大气O3浓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海盐气溶胶非均相反应后,山东沿海地区夏季O3小时浓度增加了0.2×10-9~6.6×10-9(0.5%~15.5%),冬季增加了0.8×10-9~15.3×10-9(1.7%~27.4%),ClNO2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增加了100×10-12~250×10-12,300×10-12~650×10-12;夏季O3浓度增加主要集中在山东东部,而冬季O3的增加则覆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表明海盐非均相反应对冬季O3的影响强度及范围均明显高于夏季.海盐非均相反应引起的O3浓度增加主要发生在日间,特别是8:00~16:00.该反应对渤海及南黄海大气O3浓度也有影响,且在这些海域生成的O3可通过4条传输路径影响山东沿海地区,甚至可影响到济南、菏泽等山东中西部地区(距离山东东部海岸线~350km);海洋大气中O3传输可造成山东东部沿海O3浓度升高0.2×10-9~15.3×10-9,山东中西部O3升高0.3×10-9~6.2×10-9.  相似文献   
87.
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可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粒径越小危害越大.利用在线重金属观测仪于2021年1月7~25日在郑州市连续测定PM1中Al、 Si、 K、 Ca、 V、 Cr、 Mn、 Fe、 Ni、 Cu、 Zn、 As、 Se、 Ba、 Pb和Cd共16种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K)的浓度最高(0.62μg·m-3).根据污染物浓度和气象特征,将观测期间划分为清洁日、沙尘日和霾日.大气PM1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价在不同污染过程下的贡献不同.利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估重金属的健康风险,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解析重金属来源,并利用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和后向轨迹法对传输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不同污染过程下Zn、 As、 Se、 Pb和Cd的富集因子超过100,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在观测期间重金属主要来源为工业源、燃煤/生物质源、机动车源和扬尘源.将健康风险结果代入PMF分析发现,在清洁日、沙尘日和霾日期间工业源是致癌与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源,且本地区PM...  相似文献   
88.
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GC-ECD 气相色谱仪对川西北至重庆市土壤剖面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71~28.94ng/g,HCHs 和 DDTs 的浓度分别为0.06~2.10ng/g 和0.12~27.04 ng/g. 分析推测,部分地区有新的HCHs 和DDTs 输入. DDTs 的残留水平随着高程的增加呈跳跃式下降的趋势,而HCHs 的浓度分布则比较均匀.高海拔地区有机氯农药的大量残留证明了大气传输和山风作用是造成有机氯农药迁移、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采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欧洲(去除前苏联所占区域)、印度、中国和前苏联4个主要的g-HCH土壤残留区域的g-HCH通过挥发、大气传输和沉积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近地面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100pg/m3和1~10pg/m3.中国本地源对东中部和东北部的浓度贡献在90%以上,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为30%~80%,印度源对该地区的贡献为10%~30%;印度源对西部的近地面浓度贡献在50%以上;欧洲源和前苏联源主要影响西北地区,贡献比例均在10%左右.中国本地源对东北区域的总沉积贡献最大(75%),西北区域和南部区域的总沉积均以印度源贡献为主,贡献比例分别为63%和67%.整个中国,年总沉积量为691t,贡献比例依次为印度源(55.1%),中国源(31.6%),欧洲源(3.6%),前苏联源(2.5%).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介绍了综合应用无线通讯、卫星定位、电子地图、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实现指挥中心对污染现场的远程指挥和信息快速传输,并动态管理环境事故档案,提供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