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26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48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1 毫秒
741.
根据2014年全年实时在线观测数据,分析了徐州睢宁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和气态污染物(包括SO_2、CO、NO_x、O_3)质量浓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不同气团对该地区大气污染浓度的影响。PM_(2.5)与O_3值在夏季最低,呈显著相关,表明夏季PM_(2.5)主要受控于本地大气光化学活性。在冬季,除O_3外,PM_(2.5)、SO_2、CO、NO_x值最高,且大气颗粒物主要以细粒子为主。O_3在春季最高,并与远程传输的气团且经过我国东部污染源密集地区相对应。高浓度的PM_(2.5)主要与冬季缓慢移动的气团相对应,这可能将PM_(2.5)及其气态前体物传输至该地区进而加重大气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42.
针对2022年1月5—14日连云港发生的细颗粒物(PM2.5)连续污染事件(PM2.5超标共计5 d),基于常规空气质量参数、气象要素、颗粒物组分参数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污染期间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结合大气化学与天气预测模式(WRF Chem)和敏感性试验方法,定量评估了应急减排措施对连云港各区县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5 d超标日中有3 d为轻度污染,2 d为中度污染,全市PM2.5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利的气象条件(静稳、小风、高湿)、本地排放(机动车尾气、工业工艺源)和二次生成共同导致了PM2.5污染的发生。实施黄色预警管控后,ρ(PM2.5)平均值下降了4.6μg/m3,降幅为5.2%,其中东海县和灌云县ρ(PM2.5)的降幅最大,分别为6.1%和8.3%,同时污染天ρ(PM2.5)峰值平均下降了9.4μg/m3(6.0%)。通过PM2.5过程分析方法发现,应急减排导致人为排放、化学过程和背景浓度对近地面ρ(PM2.5)正贡献的减少量要显著大于垂直混合、区域输送和对流过程负贡献的增加量。  相似文献   
743.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潍坊市城区8个监测点位按季节采集了环境空气颗粒物样品,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采用电子低压冲击仪(ELPI)稀释采样法和稀释四通道法2种源采样方法同步采集源样品,建立了潍坊市本地化的燃煤源、钢铁源等排放源的颗粒物源成分谱;结合排放源清单,利用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CMB)开展不同行业的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精细化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ρ(PM2.5)、ρ(PM10)年均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潍坊市城市扬尘、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特征组分分别为硅(Si)、Si、钙(Ca),燃煤尘和造纸碱回收尘的特征组分均为硫酸根离子(SO42-);PM2.5首要的贡献源类为煤烟尘,分担率为36%;其次为机动车尘,分担率为25.4%;扬尘的分担率为21.8%;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18%);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14%)。PM10首要的贡献源类也是煤烟尘,分担率为30.9%,其次是扬尘(27.6%)、机动车尘(21.5%);煤烟尘中分担率最高的是工业燃煤,为15.4%,机动车尘中以载货汽车分担率最大,为11.8%。工艺过程的分担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744.
夏丽  朱彬  王红磊  康汉青 《环境科学》2021,42(2):556-563
为研究长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的分布特征及其光学特性,选择在城市(苏州)、郊区(南京)和区域背景站(临安)同时进行PM2.5采集并进行化学分析.这次污染过程中,苏州、南京和临安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69.8±56.5)、(169.9±51.2)和(154.0±54.9)μg·m-3.散度系数分析显示3 个站点气...  相似文献   
745.
基于周口市2021年冬防期间(2021年10月1日—2022年3月31日)4个国控站点的在线小时数据和日均数据,利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冬防期间污染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口市2021冬防期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4.8%,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其中1月的大气污染最严重,ρ(PM2.5)小时平均值为120 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小时最高值出现在3月沙尘期间,为591 μg/m3。各污染要素的变化整体趋同,但多个站点的ρ(SO2)和ρ(NO2)频繁出现短时高值,这一现象可能与局地细颗粒物污染相关,在后续大气污染防控中需引起重点关注。市运管处站的NO2和SO2质量浓度整体偏高,需关注周边机动车相关的颗粒物排放。此外,西北风和东风对于PM2.5污染传输的影响较大,气象不利条件下,需要加强管控,以有效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746.
为探究颗粒物对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基于2015~2020年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方法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5~2020年期间,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均呈现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年内旱季整体高于雨季,日内呈“双峰双谷”波动变化趋势且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颗粒物质量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并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也受到区域传输、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应分区域、分时段(旱季和雨季、昼间和夜间)制定差异化的污染管控措施,重点控制PM10质量浓度并使PM2.5质量浓度持续下降,为持续提升昆明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7.
多数情况下,人们听到扬尘(fugitivedust)这个术语,想到的就是可燃扬尘。然而,扬尘只是一种夹杂在空气中的微粒物质(通常因为风或人而被扰动)。可吸入粉尘颗粒肉眼看不见,普遍认为其大小为10微米或更小。所有有害的可吸入粉尘中,人们最关注二氧化硅,大概是因为很多产品都有二氧化硅,它几乎存在于所有行业,并且可导致不可治愈的肺部疾病,甚至死亡。硅石在食品、药品中常被用作防结块剂,在金属粉末、油漆和涂料的配方中也会被用作补充剂。  相似文献   
748.
不同气团来源对广州细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年7月广州细颗粒物质量浓度、数谱分布与化学组成的观测数据与气团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系统分析了不同气团来源对广州细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观测期间,广州气团来源可分成来自远海、近海、西面陆地和北面陆地4种类型。细颗粒物总数浓度水平在4种类型中基本相当。当气团来自远海时,二次转化影响较小,PM2.5质量浓度较低,颗粒物数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老化爱根核模态新鲜爱根核模态度积聚模态;受到海洋气团的影响,Cl-在PM2.5中比例为4种类型中最大。气团来自近海时,颗粒物二次生成与老化现象突出,数谱峰值出现在积聚模态,而其他类型出现在爱根核模态;SO2-4、OC与NO-3之和在PM2.5中的比例大于50%,为4种类型中最高。气团来自西面陆地和北面陆地时,细颗粒物受陆地传输老化气团和本地来源影响均较明显。来自北面陆地时,250 nm以上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升高,是PM2.5平均浓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49.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_(2.5)、PM_(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49  
报告了 1 995~ 1 996年在中国的广州、武汉、兰州、重庆 4大城市 8个采样点 PM2 .5 、PM2 .5~ 1 0 和 PM1 0 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1 995年 PM2 .5 年均值浓度为 57~ 1 60 μg/m3,比美国 1 997年颁布的标准值 (1 5μg/m3)高 2 .8~ 9.7倍。PM1 0 年日均值为 95~ 2 73μg/m3。除武汉市 1个对照点外 ,其余 7个监测点的 PM1 0 均超过我国空气质量二极标准 (1 0 0μg/m3)2 8%~ 1 73 % ,比美国标准 (50μg/m3)超过更多 ,说明污染是相当严重的。用 XRF分析了 PM2 .5 、PM2 .5~ 1 0 中 4 2种化学元素 ,结果表明 ,燃煤、燃油和其它工业污染的元素 As、Pb、Se、Zn、Cu、Cl、Br、S在这些颗粒物中有明显富集 ,特别是在PM2 .5 中的富集倍数达数十倍至数万倍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750.
2021年对济南市大气PM2.5中17种2,3,7,8氯取代二(口恶)英(PCDD/Fs)污染现状进行监测。对其异构体分布、指示性单体、季节变化规律等特征及其与常规污染物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2.5中PCDD/Fs浓度范围和年平均值分别为0.157~1.595 pg/m3和0.785 pg/m3,而毒性当量(以I-TEQ计)范围和年平均值分别为0.009~0.116 pg TEQ/m3和0.052 pg TEQ/m3。PCDD/Fs浓度与毒性当量季节变化特征显著,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情况,可能由季节性排放源和气象条件不同导致。不同季节PCDD/Fs异构体分布模式一致,主要由高氯代(1,2,3,4,6,7,8-HpCDF、OCDD、OCDF和1,2,3,4,6,7,8-HpCDD)单体组成;而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单体是2,3,4,7,8-PeCDF,其与总毒性当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PCDD/Fs浓度与SO2、NO2、PM2.5等大气常规污染物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大气PM2.5中PCDD/Fs与常规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