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模拟酸雨对葡萄叶片和花粉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模拟酸雨对叶片和花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pH2 .5 和pH2 .0 的酸雨处理后叶片在短期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可见性受害伤斑,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2) 酸雨使叶片SOD活性及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含量及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并且这些指标的变化与酸雨pH值有显著的相关性.(3)叶片对酸雨处理引起的生理伤害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4) 酸雨对叶片的生长和花粉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
刘倩  王彬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3):409-412,419
生态修复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方式,或体现为民事法律责任,或体现为行政法律义务.作为民事法律责任的生态修复体现了以环境权为权源通过民事法律规范以司法途径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方式,作为行政法律义务的生态修复体现了"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代履行"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方式.将生态修复作为民事法律责任是目前的主流做法,但将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63.
针对我国船舶污染案件中国家损失索赔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了较详细讨论。认为属于国家损失赔偿的项目有:污染直接造成的国有自然资源的损害和国家保护环境产生的费用,即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以及预防措施的费用;国家损失赔偿请求的权利依据为环境管理权,该环境管理权不仅具有公法性质,也具有民事属性,可以由特定的部门行使;针对目前国家损失由不同部门进行索赔比较混乱的现状,建议我国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组织或部门代表国家对国家海洋环境损失进行索赔,并明确规定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是为正确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法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审判实践制定而成.  相似文献   
65.
本文参考其他生态系统常用的基线判定方法,研究探讨了海洋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基线判定方法,分析并提出了海域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经对比验证,筛选出的参照点位得出的损害基线与案例实际历史监测数据接近,参照点位的状态能够代表评估区域溢油发生前的环境状态,这表明通过该指标体系筛选的参照点位可以用于损害基线的判定,建立的溢油环境损害参照点位筛选指标体系比较科学、有效;筛选体系所用指标常见且易于获得,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6.
本文就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技术现状及组织体系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赔偿的法律支撑体系严重不足,亟需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损害赔偿法》,从法律层面对整个健康损害的赔偿保障体系进行明确指导。针对现有健康损害赔偿的技术支撑体系严重缺乏、认定机构的人员队伍建设薄弱等现状,本文提出应加大相关组织队伍建设,以提高环境损害的技术支撑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更高级别的专业的环境健康污染损害、赔偿与协调机构。该机构应是由国家多部门(环境保护部、保监会、财政部、卫生部、司法部等)共同认可的第三方仲裁机构,且具备独立的性质,负责污染导致的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仲裁工作。  相似文献   
67.
费梦彦 《四川环境》2021,(2):225-229
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行政机关第一时间应清除损害并进行评估与修复,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立法规定相对粗糙,难以具有执行力。而《瑞典环境法典》则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其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制度,污染发生后环境监督机关迅速进入污染区域调查并制作报告,明确事后治理责任主体,并通过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损害修复应达到的水平并开展损害修复工作。瑞典经验启示我国应发挥行政机关在环境损害评估与修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明确损害修复的责任主体,同时根据不同的环境损害情况实施相应的修复方案,保证修复的顺利展开,维护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8.
为了开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基于终点损害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损害因子、核算人均基准值、问卷调研权重,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终点损害类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模型选取了致癌作用、细颗粒物形成、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光化学臭氧形成、生态毒性、酸化、富营养化、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化石燃料11个环境影响类别,对应的终点损害类别为人体健康、生态系统、资源.②通过文献查阅获得了上述11个环境影响类别下污染物(或资源、能源)的损害因子.③以2017年为基准年,以我国为基准区域,核算了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资源的人均基准值分别为0.019 DALY(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伤残调整寿命年)、6.08×10-5 species、2 467.42 MJ.研究显示,构建的终点损害模型不仅可以通过归一化将不同污染物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核算成一个数值来表征环境影响,还可以实现产品内、产品间的相互比较,识别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节,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9.
问:我是一家公司的模具生产工,所操作的机器早已过了检修周期,甚至已经不时会出现一些小故障,但由于生产任务紧张,加之没有备用设备,公司一直让我继续使用。四个月前,我在工作中被突然脱落的飞轮击中右臂,导致七级伤残。而飞轮脱落是由于固定螺丝磨损严重,没有及时更换所致。事后,公司向我赔偿了医疗费用、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但就我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公司却断然拒绝,  相似文献   
70.
<正>劳动能力鉴定是我国社会保险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完善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公正、准确地实施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职工享受正当的伤残等待遇的前提,也是完善我国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对化解和协调与人身损害有关的劳动争议、民事损害赔偿争议也具有重要意义。《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施行,对于我国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