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进一步揭示PM2.5暴露对肺的毒性损伤作用,本工作采用16HBE人肺支气管细胞,检测了PM2.5暴露后16HBE的细胞活性、细胞中铁含量、GSH含量、LPO和MDA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PM2.5(200 μg·mL-1)处理16HBE细胞24 h后可导致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铁含量增加、细胞内LPO和MDA生成量增加、GSH含量降低,而铁死亡抑制剂DFOM (6.25 μmol·L-1)及Fer-1(12.50 μmol·L-1)可以显著减轻PM2.5对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抑制MDA的产生,减少GSH的损耗.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显示,PM2.5暴露诱导细胞出现铁死亡的特征性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qPCR检测结果进一步提示PM2.5暴露后细胞内铁死亡相关基因FTH1、NCOA4和ALOX15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GPX4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M2.5暴露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发生铁死亡.  相似文献   
92.
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浓度双酚AF (BPAF)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系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终点的影响;以新型雌激素膜受体GPER1介导的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为靶点,研究低浓度BPAF对该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在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评估其增殖效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BPAF (0.001~1μmol/L)能够诱导MCF-7细胞的增殖,使S期细胞比例升高,并且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在较高浓度时(>10μmol/L)能抑制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通过特异性靶点抑制剂发现GPER1在mRNA层面上激活了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并且该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BPAF引起MCF-7细胞增殖的关键机制,并且ERα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王琳  李雪  王丽 《环境工程》2016,34(10):11-16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CW-MFC)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该系统在增强污水处理效果的同时提高了产电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CW-MFC系统的研究现状,并将影响CW-MFC系统处理效果和产电效率的因素概括为组成要素、结构特点和运行参数3个方面。论文最后总结了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6种多氯联苯(PCBs)3,3′,4,4′-四氯联苯(PCB77)、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8)、3,3′,4,4′,5-五氯联苯(PCB126)、2,3,3',4,4',5-六氯联苯(PCB156)和商业型混合多氯联苯Aroclor1254,两种多溴联苯醚(PBDEs)2,2′,4,4′-四溴二苯醚(PBDE47)、十溴二苯醚(PBDE209)对人类癌细胞生长和斑马鱼脱膜与不脱膜胚胎发育的影响.8种化合物均使用0.01、0.1、1.0、10μmol·L-14个浓度进行1~6d的暴露实验.结果表明,PBDE209在最高浓度10μmol·L-1下对结肠癌细胞HCT116(暴露3d后)和RKO(暴露5d后)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所有化合物均对乳腺癌细胞没有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化合物对受精后5~6h(5~6hpf)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显得比较明显,而各化合物对胚胎的致畸和致死效应又不相同,其毒性强弱依次为PCB126≈PCB156>PCB1254(Aroclor1254)>PBDE47>PCB77>PCB105≈PCB118≈PBDE209.其中PBDE209在未脱膜暴毒后均无致畸与致死现象,脱膜暴毒后最高浓度才表现出显著意义的致畸作用,而PBDE47在最高浓度下可产生高达80%的致畸率,这说明胚胎绒毛膜具有有效阻挡大分子物质如PBDE209进入的作用.PCBs的毒性效应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如PCB126和PCB105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前者在1μmol·L-1下就引起了显著的致死和致畸效应,而后者即使在10μmol·L-1下也没有显著的效应.实验结果也说明不同类型的实验对象所展示的毒性效应并不相同,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和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乳胶制品,如医用手套、婴儿奶嘴、避孕套等,存在着N-亚硝胺及亚硝基物质析出现象.对于乳胶制品中析出的N-亚硝胺及亚硝基物质,我国尚无法规加以限制,对其使用的安全性进行科学的分析更是鲜有报道.论文使用人工唾液盐溶液浸泡婴儿奶嘴,将提取液与体外培养的SD大鼠肝原代细胞、HepG2细胞作用一定时间,通过MTT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了婴儿奶嘴提取液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和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排除唾液盐溶液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婴儿奶嘴提取液与肝原代细胞和HepG2细胞作用24、48、72h,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85.22±13.77)%、(60.40±20.51)%、(79.28±20.08)%;(71.23±18.22)%、(69.51±16.96)%、(70.25±16.57)%,与阴性对照组(10%DEME)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奶嘴提取液与肝原代细胞和HepG2细胞作用24h,尾长、Olive尾矩、尾DNA%、头尾比分别为(24.86±18.88)μm、6.60±5.99、(52.23±16.90)%、0.86±0.57;(17.48±10.87)μm、9.39±3.23、(57.94±20.94)%、0.83±0.67,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唾液盐溶液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婴儿奶嘴提取液能够降低肝原代细胞和HepG2细胞存活率,且对DNA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四溴二苯醚(BDE-47)对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功能的影响,分别用浓度为10-12、10-10和10-8mol·L-1的BDE-47处理原代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EC)24h,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甲状腺球蛋白(Tg)的浓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功能相关的Tg基因和双链复合蛋白8(Pax-8)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0-12、10-10mol·L-1暴露组Tg分泌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10-8mol·L-1BDE-47组Tg分泌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相关Tg基因和Pax-8基因的表达量随BDE-47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提示,BDE-47对离体培养的原代人甲状腺细胞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甲状腺功能相关Tg基因和Pax-8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7.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遗传和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与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北京市大气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 3T3细胞微核形成与DNA链断裂的影响;通过划痕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3T3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发现PM2.5有机提取物可引起双核微核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及导致慧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PM2.5有机提取物引起细胞间通讯的抑制; PM2.5无机提取物未见明显毒作用.结果表明,PM2.5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和原发性DNA损伤,抑制细胞间通讯,其毒作用主要由其有机成分引起.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LR致小鼠肝细胞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将2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进行染毒7d,染毒剂量分别为3.0、6.0和12.0μg·kg-1,检测小鼠肝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程度. 结果显示,3.0、6.0和12.0μg·kg-1微囊藻毒素-LR均可导致小鼠肝细胞显著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p<0.01,p<0.05),当微囊藻毒素为6.0μg·kg-1时,这种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9.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长并导致污泥膨胀,生物残渣的浓度是造成长泥龄污泥膨胀的原因之一。厌氧阶段有分解生物残渣的功能,可改善菌胶团菌的微环境,从而抑制丝状菌的过剩生长,控制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10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n vitro effects of fenitrothion (FNT) on mouse splenic lymphocytes. Here, naïve mice had their spleens harvested and splenocytes isolated. After exposure to FNT for 48 hr: splenocyte viability was measured using a tetrazolium dye assay; cell phenotypes, i.e., B-cells (CD19+), T-cells (CD3+), and T-cell subsets (CD4+ and CD8+), were qua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production of cytokines/granzyme-B was assessed vi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he ability for FNT to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cells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hydroxyl radical (·OH) and malondialdehyde (MDA) production and changes in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 (IL)-2, interferon gamma, IL-4, and granzyme B, but had no impact on IL-6 production. FNT also selectively decreased splenic T-cell levels but did not induce changes in CD19+ B-cells. Further, within the T-cell populations, percentages of CD3+, CD4+, and CD8+ T-cells (particularly CD8+ T-cells) were reduced. Lastly, FNT selectively increased MDA and ·OH production and inhibited SOD and GSH-Px activities in the splenic lymphocyte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ue to oxidative damage, FNT selectively inhibits splenic T-lymphocyte survival and cytokine/granzyme production in vit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