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2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安全科学   93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2406篇
基础理论   437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20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沉积物-海水界面是海洋中溶解无机(DIC)转移和储存的重要场所,长江口外海域拥有特定的沉积物-水界面交换的空间格局,研究其沉积物-水界面DIC的交换过程对于的循环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8月和2021年10月在长江口外海域采集沉积物样品及原位底层海水,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法计算了该海域沉积物-水界面DIC的交换通量,并研究了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的DIC浓度差、温度、盐度和pH对DIC交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研究海域沉积物-水界面DIC交换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32.45±190.78)μmol·m-2·h-1和(223.05±110.39)μmol·m-2·h-1.夏季交换通量高于秋季,DIC扩散方向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表明沉积物表现为DIC的“源”.此外,交换通量会随着DIC浓度差或温度升高而升高,随着盐度或pH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8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改变土壤呼吸条件,进而对土壤有机储量变化产生影响,而土壤有机储量则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平衡领域的重要因素。以上海市崇明岛为例,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预测2020、2030年土地利用需求变化,结合CLUE-S模型(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 Model)得出各种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并引用密度法估算三种发展幕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年三种发展幕景土壤有机储量分别为:低速发展幕景为3 093.03×106kg,惯性发展幕景为3 079.47×106kg,高速发展幕景为3 059.81×106kg;研究期内土壤有机储量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人类活动对其扰动较小;SD和CLUE-S耦合模型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土壤有机储量进行模拟,具有可行性;建议通过加强城镇用地集约利用、农田保护、林地建设来减少人为活动对土壤有机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通过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尤为迫切。在全球大背景下正确判断中国的低发展水平,汲取各国有益的低发展经验,寻求适合中国的低发展路径尤为重要。从低发展特征指标变动出发,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全球低发展历史和现状水平,以及中国所处的位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全球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飞速提升,但是中国的生产力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离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不足法国的1/10,人均二氧化排放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因此,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低发展的5个实现路径,分别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产业、倡导低消费、建设低城市和加强汇建设。  相似文献   
8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城市已成为最大的源,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的贡献成为循环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和一年的涡动观测系统观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Arc GIS)和通量计算工具(Eddypro及ART Footprint Tool)以及通量足迹模型分析了上海奉贤大学城通量足迹特征,基于此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包括以草本和木本等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自然系统),以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层为主的下垫面(称为社会系统)通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风向上,通量贡献区范围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扩大。大气处于稳定条件下,非主风向上的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1 100 m)比主风向上的通量贡献区范围(最大范围780m)要大;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条件下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下的通量贡献区范围相差不大(最大范围分别为321和351m)。2)不同下垫面其源汇特征不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自然系统年通量均值为–4.1μmol/m~2/s,表现为汇;社会系统的年通量均值为8.6μmol/m~2/s,表现为源。3)自然系统的通量日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U"型;社会系统的通量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异,变化特征大致呈"M"型。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大气二氧化有降低作用,结合自然和社会系统的通量变化特征可以为以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立低城市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5.
强"波特假说"认为严格而恰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将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验证强"波特假说"及其产业异质性,首先建立产业密集指数,将工业部门36个细分行业划分为高密集产业、中密集产业和低密集产业;接着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2003—2014年细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三个细分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样本期间内,高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远远高于中低密集产业,这表明高密集产业一直是产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而排放情况较为严重的中密集产业则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强"波特假说"在工业部门内存在产业异质性,高密集产业和中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型关系,而在低密集产业中两者则呈倒"U"型关系;第三,相对于高密集产业,中密集产业因环境规制强度较容易跨越"U"型拐点而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低密集产业在达到"U"型拐点之前,环境规制为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动力。本文研究结论蕴含如下的政策建议:根据产业的密集程度实施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持续加强中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力度,适度加强低密集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高密集产业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政策,逐渐将三类产业的"遵循成本"效应转化为"创新补偿"效应,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86.
当前,全球交易体系分割且从属于不同的政府或区域管辖之下的发展特征,产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分散交易体系如何链接、各市场减排效果如何比较等问题。由于国际市场相对发展还不成熟、预期寿命不确定、波动性较强,且由于市场发展历史较短,缺乏长期的定量数据记录,市场上为参与者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很少。而随着2013年中国七省市的区域交易试点陆续启动,结合全国层面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交易将成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我国金融市场至少存在机制设计风险、市场供给风险及违规操作风险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无论是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经济部门和市场稳健发展还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均应识别金融市场的风险,以保证有效的交易和定价机制、避免欺诈和价格操纵、平衡信息透明度及保密程度为基本原则和目标,尽早从监管法律、监管机构及权限、监管范畴及监管内容等多方面全面设计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7.
自京都议定书确定市场机制减缓气候变化以来,国际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全球化、金融化的发展趋势。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国际气候谈判的本质,一是发展空间的争夺,二是经济利益的竞争。由于市场具有政策兼容性强、区域行业拓展性强和金融衍生性强三大优点,国际市场将是各国经济利益博弈的主要载体,市场机制将成为未来全球气候协议的核心要素。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机制与全球气候谈判长期目标、资金、监测报告核查以及行业减排等重要议题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发达国家气候谈判的核心利益之一就是旨在推动建立全球统一市场。一方面通过控制全球市场的标准、市场、金融等体系和规则主导话语权,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在全球低发展下的经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则可巧妙逃避发达国家历史排放责任与气候债务。基于国际市场发展的深刻背景与中国排放交易试点的情况,对中国发展市场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中国市场发展目标应服务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政策和目标;二是中国市场应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并服务其升级转型;三是建立和发展全国统一的市场首先必须考虑区域不平衡的原则;四是中国市场的国际链接应与中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进程结合,特别是应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88.
据《连载科学》报道,美国依利诺斯州开始了大型地下封存实验项目。该项目花费将达8400万美金,预计2012年,将往地下1981.2m深处封存100万吨CO2,用以测试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如果实验获得成功,美国几个州未来几年将向地下封存CO2高达1000亿吨。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对栽植17年的人工柳杉、杉木、水杉、桦木、桤木、喜树林的聚积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物量积累规律为: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每公顷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的生物量分别为172t、162t、157t、126t、124t、111t.柳杉的生物量比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增加5.81%、8.72%、26.7%、27.9%、35.5%;不同树种的林分贮量为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柳杉、桦木、喜树、水杉、杉木、桤木林分的贮量分别为86.0、81.0、7&5、63.0、62.0、55.5tC/hm2,表明柳杉比其它树种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固能力;林下土壤的有机含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规律为:0~10cm>10~30cm>30~50cm>50~70cm,土壤有机集中分布于0~50cm土层内;不同树种林下土壤的贮量均高于同期的林分贮量,表明土壤库是林分库的补充和延续,且具有更大的固潜力.  相似文献   
90.
南京北郊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下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张程  于兴娜  安俊琳  朱彬  林梦凡 《环境科学》2017,38(12):4932-4942
为了解不同大气污染程度下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化合物和含物质的污染特征,使用瑞士万通850 professional IC型色谱仪和Model 2001热光分析仪分别对2015年南京北郊冬季清洁、轻/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程度下的水溶性离子、OC(有机)和EC(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中PM_(2.5)日平均浓度为清洁天的4.0倍,SO_4~(2-)、NO_3~-和NH_4~+这3种主要二次离子平均浓度则分别为清洁天的6.4、3.1和3.9倍,且它们均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于清洁天和污染天中.两种呈酸性的污染天均主要受流动源影响.OC与EC的最高浓度均出现在重度污染天,分别达到49.8μg·m~(-3)和10.3μg·m~(-3).清洁天中SOC平均浓度最低(4.28μg·m~(-3)),但SOC占OC质量分数却高于另外两种污染天(41.14%).通过组分丰度值发现燃煤燃烧和汽油车尾气排放是观测期间内质颗粒物的共同主要贡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