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61.
酸胁迫对铜藻早期生长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pH胁迫对大型类早期生长的影响,以铜 Sargassum horneri 为研究对象,设置pH=3.5、4.5、5.5、6.5处理组和自然海水对照组,以不同处理时间分别对铜孢子和幼体进行胁迫实验。孢子实验中,于铜孢子附着前、后对其进行15、30、60、120 min的酸胁迫,以附着率和脱落率表征低pH对孢子附着的影响;幼体实验中,持续将铜幼体暴露于酸性条件下,以脱落死亡率表征pH对幼体的致死效应。结果显示,在短时间酸胁迫下,酸度对铜孢子附着的影响显著,附着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胁迫时间对孢子的附着影响显著,附着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值与胁迫时间无交互作用;而当孢子已充分附着后,短期酸胁迫并没有显著影响孢子体的存活。在长时间酸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铜幼体的存活率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低pH会对铜孢子、幼体的存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铜早期发育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2.
通过世界经合组织推荐的类生长抑制实验方法,对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鉴定出的3种克物质进行对蛋白核小球的克效应的组合实验,得出棕榈酸+琥珀酸、棕榈酸+琥珀酸+乙酸丁酯,这两种组合对蛋白核小球的克效应为协同作用;棕榈酸+乙酸丁酯、琥珀酸+乙酸丁酯组合出现拮抗作用。光学显微镜照片显示,克物质组合作用后,蛋白核小球...  相似文献   
163.
病毒是海洋中丰度最高的生物,全球海洋中大约有1030个病毒,海洋病毒的宿主包括从细菌到大型海洋生物等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海洋病毒在调控种群结构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病毒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操控宿主的代谢活动.类病毒能够通过裂解类从而起到控制赤潮的作用.随着类病毒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分离到大量的类病毒,包括双链或单链的DNA病毒及RNA病毒,其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本文简要概述了海洋病毒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及海洋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集中综述了类病毒(包括原核类病毒和真核类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类病毒与赤潮生物的关系.介绍了类病毒在赤潮控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展望了类病毒调控赤潮的前景.我国在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研究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64.
按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斜生栅的影响,测定了半数抑制浓度(IC50)、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细胞通透性的变化,观察了80mg/L[BMIM]Cl处理96h对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Cl对斜生栅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 48h IC50、72h IC50和96h IC50分别为103.77、76.44和68.49mg/L.细胞对[BMIM]Cl有一定的氧化应激反应,CAT和SOD活性随[BMIM]Cl浓度升高而降低.[BMIM]Cl对细胞的细胞膜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细胞通透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同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了[BMIM]Cl的影响,造成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断裂,线粒体嵴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5.
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白洋淀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白洋淀建成14个原位围隔(9 m2/个),分别按10、20和30株/m2的密度种植穗花狐尾、金鱼,研究不同密度穗花狐尾和金鱼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穗花狐尾和金鱼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SD(透明度),其中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平均长度为83 cm,平均湿质量为37.1 g)和密度为20株/m2金鱼(平均长度为68 cm,平均湿质量为31.2 g)的围隔控制效果明显,水体中ρ(TN)和ρ(TP)都明显下降,SD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SIM)明显下降;但高密度沉水植物可能造成水体ρ(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反弹.研究证明,种植合理密度的穗花狐尾、金鱼有利于改善白洋淀水质.   相似文献   
166.
纳米材料对藻细胞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光学工程、催化等领域。随着纳米材料的生产量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纳米粒子被释放到水生生态环境中,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也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总结了不同种类纳米材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类的毒性效应,归纳了纳米材料影响类毒性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性质和种等,并探讨了纳米材料对类的致毒机理,如金属离子溶出、氧化损伤和遮光效应等,最后总结展望了纳米毒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纳米材料对类的毒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7.
从珠江口海域分离、鉴定出3种重要有害类小普林JX12(Prymnesium parvum)、剧毒卡尔JX24(Karlodinium veneficum)、红色赤潮JX14(Akashiwo sanguinea),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pH值对小普林溶血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微溶血活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不同株以及不同生长时期溶血毒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50°C),小普林的溶血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7℃为其最佳反应温度,pH 8和50 min为其最佳反应条件。不同生长时期的小普林溶血毒性具有显著差异,对数期溶血活性(5.67×10~(-7)HU·cell~(-1))显著高于稳定期(2.32×10~(-7)HU·cell~(-1))和衰亡期(3.40×10~(-7)HU·cell~(-1))。分离自珠江口海域的3种微均检测出溶血毒性,单个细胞溶血活性由强到弱分别为红色赤潮(976.20×10~(-7)HU·cell~(-1))、小普林(5.67×10~(-7)HU·cell~(-1))、剧毒卡尔(2.58×10~(-7)HU·cell~(-1))。值得注意的是,红色赤潮中国株JX14的单位细胞溶血活性显著高于美国株AS2,是后者的2倍以上。本研究首次确认珠江口海域红色赤潮、小普林和剧毒卡尔均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这些有害类一旦形成赤潮可能对河口生态系统安全以及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8.
基于着生硅藻指数的梧桐河水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梧桐河,调查了13个点位的着生硅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应用8种硅指数对该河流水生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箱型图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梧桐河着生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和8种硅指数在梧桐河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梧桐河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优势种以小型异极(Gomphonema parvulum)等耐污种为主。8个硅指数中,硅属指数(Generic Index of Diatom,GI)、澳大利亚河流硅生物评价指数(Diatom Index for Australian Rivers,DIAR;Diatom Species Index for Bioassessment of Australian Rivers,DSIAR)评价结果偏差较大,在梧桐河不适用;相似度指数(Jaccard Index,JI)与富营养化硅指数(Trophic Diatom Index,TDI)评价结果较为严格,评分明显偏低;硅污染耐受指数(Pollution Tolerance Index,PTI)、硅生物评价指数(Diatom Bioassessment Index,DBI)和生物硅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BDI)在梧桐河流域适用性最好。根据冗余分析(RDA),将梧桐河流域点位分为3组,第一组点位为中-重度污染,主要影响因子为流速和总磷;第二组点位为轻-中度污染,主要影响因子为磷酸盐、氨氮和溶解氧;第三组点位为轻污染-清洁,主要影响因子为p H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169.
以北京市3种典型土著沉水植物轮叶黑、狐尾和金鱼为研究对象,构建模拟水生生态系统,研究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NO3-和PO43-的耐受性并确定其耐受范围.同时,对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丙二醛、叶绿素和蛋白质4种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轮叶黑对NO3-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受浓度可达8 mg·L-1,金鱼和狐尾次之,耐受浓度为3~5 mg·L-1;狐尾对PO43-的耐受性最差,耐受浓度约为0.2 mg·L-1,轮叶黑和金鱼的耐受性相当,当PO43-浓度达到0.4 mg·L-1时开始出现显著胁迫.因此,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当水体NO3-浓度<5 mg·L-1、PO43-浓度<0.2 mg·L-1时,建议3种沉水植物同时种植;当NO3-浓度>5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当PO43-浓度为0.2~0.4 mg·L-1时,建议种植轮叶黑和金鱼.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再生水补给河湖水库的水生态修复及其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