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77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857篇
基础理论   223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文以中国南海筛选的一株塔玛亚历山大Alexandrium tamarense C1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和新霉素(neomycin,Nm)对A.tamarense C101细胞生长、形态以及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经1 500μg/mL Nm...  相似文献   
72.
富含油脂,可以用作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料,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能源.微的光合培养体系往往是非纯培养体系,现有研究更多地关注微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对废水环境的净化效果,而对体系中广泛存在的共栖细菌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本文通过对棕鞭共栖细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棕鞭Ochromonas)在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BG11中添加10 g·L-1葡萄糖)3种不同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进而阐明有机物及复杂废水环境对微共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生活废水、BG11及Glu+BG11 3种营养环境中共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生活废水体系中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BG11及Glu+BG11体系,生活废水中共栖细菌香浓(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达4.32,其次是BG11及Glu+BG11,Shannon指数分别为2.13、1.54.从共栖细菌群落的组成上看,3种营养环境中优势菌属差异显著,生活废水中优势菌属有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及玫瑰球菌属(Rose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为14.46%、14.9%、14.54%,其中,芽殖杆菌属只在生活废水中有较高丰度.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与玫瑰球菌属的丰度分别高达26.86%、51.03%.Glu+BG11中寡养单胞菌属较BG11中显著增加,达到82.41%,而玫瑰球菌属较生活废水及BG11中则明显降低,菌群丰度仅为6.2%.对比3种营养环境,玫瑰球菌属均具有较高丰度,是棕鞭良好的共生菌.  相似文献   
73.
74.
广东省沿岸海域藻华发生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收集了1980—2017年广东省沿岸华发生数据,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华发生区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口附近、大鹏湾和大亚湾水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不同区域的华种类差异明显,广东西部多发硅华,广东中部多发甲华,广东东部多发金华。且各地区主要华种类的发生也呈现出不同的年际和季节差异,广东沿岸中部地区每年几乎都有华出现,其中大鹏湾海域在2000年以后无硅华发生,大亚湾海域在2002年之前以硅华为主,2002年以后以甲华为主;而东部和西部在2000年以前几乎无华发生,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频繁出现华。西部地区(湛江海域)夏季多发硅华,中部地区的珠江口春季多发有毒华,大鹏湾春季多发夜光(Noctiluca scintillans)华,大亚湾夏秋季节多发锥状斯氏(Scrippsiella trochoidea)华,广东东部的球形棕囊(Phaeocystis globosa)华可在全年出现。综上,广东省华原因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季节特征,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华发生情况和可能诱因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和研究,采取区域化的管理,以期能够更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护广东省的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75.
以固定化微颗粒为原料,通过搭建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微对氨氮(NH4+-N)的去除,设计了种、污水上升流速、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四组单一变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去除NH4+-N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以固定化斜生栅为原料、污水上升流速为6.8m/h、光周期为8:16h和光照强度为4800Lux时,NH4+-N去除效果最优(96.7%).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探究了COD为200mg/L时微去除NH4+-N的潜力,结果表明,当NH4+-N初始浓度不高于50mg/L时,NH4+-N去除率高于95%.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微流化床实验方法,该方法显著减弱了微在生物同化过程中对有机碳源的依赖性,为低COD条件下微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培养实验分析了类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细胞结合态磷对磷酸盐浓度的响应.现场调查结果发现,在水华区域类植物的细胞磷库分布特点与非水华区域明显不同.室内培养结果发现,中肋骨条和东海原甲的最大磷酸盐吸收速率为7.71,2.39μmol/(L·d),最大比生长率分别为0.517,0.262d-1,磷酸盐吸收同化率为5.9×10-8,4.7×10-7μmol/cell,前者具有更快的磷酸盐吸收能力,更高的比生长率和较低的磷酸盐吸收同化率.2种细胞内结合态磷通常占细胞总磷库的50%以上,是细胞磷库主要存在形式.中肋骨条种群可以通过细胞数量增长来吸收环境中的磷源,而东海原甲则会优先满足细胞自身的磷储存后进行细胞增殖.在高浓度磷环境中,东海原甲种群的细胞不同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会达到饱和.磷匮乏时,中肋骨条和东海原甲的细胞内结合态磷的质量浓度与零时刻相比分别降低了45%和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培养过程中,中肋骨条单个细胞的细胞表面吸附态磷库(95%)比细胞内磷库(50%)的降低幅度更大,东海原甲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77.
风浪作用下太湖改性沉积物对藻体絮凝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壳聚糖改性的太湖原位沉积物为分散介质,应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定量模拟太湖常见的中等级别风情,研究再悬浮作用下,改性沉积物对蓝水华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黏土加入量为0.2 g·L-1,壳聚糖分别为0.100和0.150 g·L-1,其蓝的去除率分别为93.55%和99.19%;在静止30 min后,壳聚糖加入量为0.15  g·L-1时,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8.60%;静止8 h后,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88%.同时,短期内壳聚糖的加入对水体中PO3-4-P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在中风风情下,壳聚糖的加入量为0.15 g·L-1时,能更有效地去除蓝.表明利用壳聚糖改性沉积物来絮凝沉降太湖水华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比研究表明,引入水动力强度和水柱高度定量模拟方法,在确定壳聚糖投加量絮凝除中,具有明显的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 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 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和东海原甲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 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 73×104(ATP)、 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 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 15.5×104、 12.4×104和9.5×104 cells/mL. 2种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 2种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 0.014×10-5和0.029×10-5 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 0.011×10-5和0.018×10-5 U/cell,对于东海原甲,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相同,至第10 d时, 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藻比东海原甲含有较高的AP和AcP活性,能较快吸收环境中的磷.  相似文献   
79.
通过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Alexandrium tamarense)和小新月菱形(Nitzschia closteriumEhr)种群竞争关系对CO2加富的响应变化。培养体系中CO2的浓度分别保持在360μL/L(未加富)和5 000μL/L(CO2加富)。结果表明:(1)不同的初始接种密度对2种种群竞争有明显的影响。当塔玛亚历山大(A)和小新月菱形(N)的初始接种密度比为A∶N=1∶4时,小新月菱形在竞争中占有极为明显的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N=1∶1,小新月菱形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当接种比例为A∶N=4∶1时,塔玛亚历山大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2)CO2加富可改变2种种群竞争的关系,使塔玛亚历山大竞争能力大大提高,小新月菱形种群竞争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接种比例A:N=1:4时,塔玛亚历山大的竞争劣势不再明显;而接种比例为A:N=1:1和4:1时,塔玛亚历山大成为竞争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0.
溶解氧和光照对狐尾藻衰亡释放氮磷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杀青后的狐尾(Myriophyllum spicatum)切成0.5~1cm段浸泡于添加氯仿(抑制微生物活性)的装水烧杯中,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为5℃),考察光照和溶解氧对因植物组织溶解而导致的氮磷碳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曝气组总氮释放量平均3.33mg/L,比不曝气组高6.39%。总磷释放量平均15.07mg/L,比不曝气组低50%以上。COD平均释放量66.83mg/L,为不曝气组2倍以上。(1)曝气抑制了硝氮释放。在搅拌作用下,植物残体和水溶液充分碰撞与接触,加速植物残体中氮和碳向水中转化,导致曝气组总氮、氨氮、有机氮和COD升高。曝气组植物残体破碎导致表面积增加对磷吸收的促进程度强于对附着作用的降低以及植物残体磷释放作用的增加,综合作用下导致水中磷浓度降低。曝气抑制了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无机磷释放。(2)有光照组总氮、总磷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为3.13,30.53和32.51mg/L,分别为无光照组的1.24,3.28和2.46倍。光照促进狐尾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无机磷及碳的释放,但抑制有机氮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