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企业环境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石化行业排污许可证技术体系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进展,分析了目前在排污许可证管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规范体系不完善、企业管理思路滞后、缺乏充足的技术人员等问题,提出优化排污许可证技术支持体系、强化石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的环境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广州市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申领的情况,梳理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申领和证后管理程序,并对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排污许可证申领和证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汽车制造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提供参考,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期环境违法风险,助推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核心制度,政府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对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排污行为等进行许可,以排放标准的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非达标区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污许可限制。然而,现有的部分行业排放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较早、科学技术支撑方法不足、与环境质量改善难以挂钩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求。本文在研究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对排污许可制度的支撑作用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排污许可制的排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健全排污许可制度的环境标准支撑为目的,提出了现行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和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美燃煤火电厂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中美燃煤火电厂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的内容设置、限值形式、监测、记录和报告规定,以及固定源排污许可证中如何执行排放标准进行了比较。相对于美国,中国燃煤火电厂国家行业排放标准文本内容过于简略,限值形式设置单一,主要采用全国统一的浓度限值而不是采用绩效限值;浓度限值的制定基于部分样本源而不是全部源的数据,很难体现行业的排放控制技术水平;达标判据不科学,也过于严格,小时均值的考核方式影响了火电厂的生产安排;排放标准中监测配套规定单薄,与环境监测的一般规定衔接性不佳,针对性差;记录和报告要求缺位,不能满足排污许可证管理的需求。建议参照美国行业排放标准的内容形式,排放限值采用绩效限值形式,并规定长平均周期的考核要求,将与之配套的监测、记录和报告要求纳入排放标准,以满足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源强核算是环保部门实施污染控制、企业申请排污许可的重要依据,如何准确识别核算公式中的关键参数,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一直备受关注。基于生态环境部推荐使用的《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 作指南》方法,在对公式参数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反映罐体结构和特点、反映外界条件和油品特性、变化范围较大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参数变化范围为20%时,确定VOCs源强核算敏感性参数和该参数对排放 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年周转量(7.35%)、油罐壁油垢因子(7.35%)、有风边缘密封损耗因子(4.47%)和零风边 缘密封损耗因子(3.18%)。结合某油库的实际调查和分析结果,对上述参数取值进行合理性分析,确定最佳参数组合,计算求得油库全年VOCs排放量为45.77 t/a,相较参数优化前的242.13 t/a低81.1%。该参数合理性分析方法为油库无组织排放源的调查与核算提供依据,也为企业合规性及排污许可的获取,及后期VOCs排放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健全技术规范体系,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HJ 1120-2020《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处理通用工序》,指导排污单位水处理设施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水处理通用工序涉及行业众多,类型复杂,行业排污特点差异大,该规范主要适用于采矿类、生产类、服务类等三类行业。采矿类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陆地石油、天然气开采,黑色、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其他采矿业。生产类包括制造业,电力(不含发电和电力供应)、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服务类包括交通运输、客货运火车、汽车站(场)、客运港口、机场、教育等。该规范根据三类行业排污单位水处理设施的不同特点,对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填报、废水产排污环节、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及自行监测要求等内容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7.
正排污许可是国际通行的一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美国是最早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国家之一,政策实施效果比较好。相关经验值得借鉴。以美国污水排污许可证为例。美国排污许可证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依据为《清洁水法》。《清洁水法》规定任何从点源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不论是否会对受纳水体产生污染,都必须获得排污许可证,并遵守许可证规定的排放限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的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是基于排污许可制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文章分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排污行可证制度对总量控制制度融合的要求,从许可排放量确定、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核定等角度,深刻剖析了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融合存在的技术和机制两大障碍。最后就污染物总量确定、许可排放量分配、实际排放量核算与责任机制等三方面为构建基于排污许可证的总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1982年颁布实施《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征收排污费。国家环保局1988年颁布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排污收费”到“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污染物管理从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这是我国污染物管理的重大发展。实施污染物浓度控制方法(排污收费),首先,它仅仅控制了污染物质的浓度值,无法控制污染物质对一定区域的输入总量。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各个单位单项污染物质排放达到标准,但许多单位  相似文献   

10.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简称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凡对环境有影响,排放污染物的开发、建设、生产活动均须由经营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能进行。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有以下好处:(1)便于把影响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各种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将排放污染物严格控制在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范围内;(2)便于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管理办法,规定具体的限制条件和特殊要求,体现经济实力和水质保护目标的结合,实行重点污染源重点控制,重点水域重点保护,加速环境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