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锦州地区铬渣样品静态浸溶实验,测定不同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取剂pH及组成、振荡速度、铬渣粒度大小、温度等因素对铬渣中Cr(VI)溶解释放的影响,揭示铬渣中Cr(VI)析出、释放机理。结果显示,稀释作用在不同固液比浸出中起主导作用,随固液比的降低,Cr(VI)浸出浓度逐渐降低,但是Cr(VI)浸出总量却在增加;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大,浸出Cr(VI)浓度随之增大;铬渣浸出液碱性很高,在铬渣溶解释放过程中,随酸性增强Cr(VI)溶解量相应增大,体现强的酸中和能力;随着振荡速度增加,Cr(VI)溶解释放速度明显加快;粒径越小,铬酸盐的溶解释放速度越快,溶解作用越充分;铬渣的浸出为吸热反应过程,铬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铬渣中Cr(Vl)溶解释放速率服从菲克(Fick)扩散定律。研究结果为铬渣危害的评价、监测及铬渣污染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接淋浸法对风化铬渣及新鲜铬渣进行了六谷铬溶出的条件试验,60min的浸泡时间,80目以下的粒度对渣水比250g/200mL的新渣中Cr(VI)浸出率达69.4%,渣水比250g/200mL,500g/400mL,750g/600mL的风化渣中Cr(VI)的总溶出率分别为70.2%,86.3%,94.0%,其中第一次淋滤溶出率分别达48.1%,70.0%,81.6%,低PH值的淋浸水有利于Cr(VI)的浸出,在PH值为3时溶出率达高峰,Cr(VI)浸出质量比自然条件(近中性)高出14.1%-16.3%,增大管径和降低装置的滤面负荷可提高浸出效果,在直径80mm管径,500g铬渣装填料,滤面负荷9.95g/cm^2时,Cr(VI)溶出率达98.7%,真空抽滤可提高Cr(VI)浸出速率,但降低了滤液中Cr(VI)的浓度和溶出质量,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了直接淋浸法回收铬渣中六价铬的可行性,并可作为工业化装置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针对260 t/h旋风燃烧炉机组进行烟气污染物排放测试,并通过旋风炉掺烧铬渣后对其飞灰、底渣进行XRD、XRF分析,考察对重金属Cr(Ⅵ)、Hg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烟尘、SO_2、CO排放浓度偏高,需进一步改造处理;旋风炉掺烧铬渣飞灰中Hg、Cr(Ⅵ)的浓度分别为6.77,94.7 mg/kg,其中有毒Cr(Ⅵ)浓度显著降低,下降了97.5%;结合XRD分析可知,掺烧铬渣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Hg、Cr(Ⅵ)主要靠挥发和通过铬渣与原煤中矿物质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释放到烟气和飞灰中,而底渣中未检测出明显的含Cr矿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4.
以治理铬渣中的Cr(Ⅵ)污染为目的,提出了硫酸浸出-硫酸亚铁还原的铬渣湿法解毒工艺,在对铬渣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铬渣中Cr(Ⅵ)的处理效果及其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铬渣湿法球磨时间为20 min时,铬渣颗粒98.68%过200目筛,水溶性Cr(Ⅵ)的浸出率可达40.96%;铬渣硫酸添加量为60%,液固比为4∶1,酸溶时间为2.5 h时,Cr(Ⅵ)浸出趋于饱和,此时浸出终点pH为5.8,水溶性和酸溶性Cr(Ⅵ)总浸出率为95.38%;硫酸亚铁添加量为40%时,铬渣中Cr(Ⅵ)含量下降为1.38 mg/kg。铬渣中Cr(Ⅵ)的去除主要与硫酸对含Cr(Ⅵ)矿物的溶解、SO42-和CrO42-的离子交换以及Fe(Ⅱ)对溶液中Cr(Ⅵ)的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铬渣浸出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铬渣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一直困扰着铬盐行业的发展 ,其浸出毒性研究有利于对铬渣危害的监测评估、治理及综合利用。本试验对新渣和陈渣的浸出毒性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铬渣中Cr(Ⅵ )进行全量溶取 ,并分析铬渣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浸出行为。从而提出适宜于评价铬渣浸出毒性的试验方法 ,即 :液固比 2 0∶1,浸取时间 8h、提取剂为HAC NaAC(pH5 0± 0 2 ) ,粒径为 12 0目的浸出体系  相似文献   

6.
铬渣中全量六价铬溶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铬渣加工成-200目均匀样品,(1+10)H3PO4为溶取剂.密封.经0.12~0.14MPa压力,121℃高温处理30min。此法可溶取铬渣中全量Cr(Ⅵ).不影响Cr(Ⅵ)的价态形式,并可消除Fe(Ⅲ)对Cr(Ⅵ)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铬渣的细菌解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高效还原Cr(Ⅵ)的Ch-1菌进行细菌浸出的摇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液固比,温度,初始pH值情况下浸出液的pH值变化,Cr(Ⅵ)浓度变化及浸出过程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出率变化和最终渣浸出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细菌的作用下,浸出液Cr(Ⅵ)浓度均能解毒为0ppm,同时,浸出液pH值降低到8~9之间, 细菌浸出渣毒性降低到0.05ppm以下,远低于GB5085.3-1996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1.5ppm.同时,渣中的Cr(Ⅵ)也大部分被有效浸出后还原为Cr(Ⅲ) 沉淀.特别是在液固比10:1,温度28℃,初始pH=10.0的条件下,铬渣中六价铬浸出率达到了95.43%,同时浸出液pH值=8.20,Cr(Ⅵ)浓度为0ppm,浸出渣浸出毒性0.007 ppm,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铬渣堆场的重度铬污染土壤进行解吸动力学和难溶态Cr (Ⅵ)还原实验,揭示限制重度铬污染土壤有效修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柠檬酸淋洗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难溶态Cr (Ⅵ)浓度,将淋洗温度提高至90℃,可进一步显著降低难溶态Cr (Ⅵ)浓度。淋洗后土样中难溶态Cr (Ⅵ)浓度越低,其还原效果越好。供试土样经柠檬酸高温淋洗+FeSO4高温还原工艺修复后,Cr (Ⅵ)浓度从(1813.2±59.8) mg/kg降至(99.1±8.8) mg/kg。此外,淋洗实验中柠檬酸对难溶态Cr (Ⅵ)的还原可忽略不计;土样中残留的柠檬酸对土壤Cr (Ⅵ)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研究证明了难溶态Cr (Ⅵ)的还原效果是重度铬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可为铬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丹  李俊国  刘宝  徐建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6):1008-1014
为评价AOD(氩氧脱碳炉)渣的淋溶毒性,采用连续20 d的静态淋溶试验,研究了中性和酸性淋溶液对AOD炉渣中Cr(铬)淋溶特性的影响,以累积溶出率构建了Cr淋溶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在连续淋溶过程中,淋溶液pH(9.6~11.5)始终保持碱性,DO(溶解氧)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淋溶液还原性呈降低趋势;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呈增加趋势,不同初始淋溶液pH(2.0、3.0、4.0、5.0、6.0、7.0)下,连续淋溶20 d时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是淋溶2 d时的10.1~22.2、7.5~15.6、6.3~17.1倍;与中性和弱酸性淋溶液相比,连续淋溶20 d,酸性较强的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其3.1~6.6、1.6~3.2和1.8~2.1倍;与短期静态淋溶相比,连续淋溶增加了淋溶液总量,尽管ρ(Cr)变化较小,但TCr累积溶出率显著增加;双常数速率、抛物线和指数模型均可拟合淋溶液中Cr6+、TCr和Cr3+的累积溶出率,其中,抛物线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是最佳模型. AOD渣中Cr的连续淋溶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可为不锈钢渣中Cr的淋溶毒性及其生态风险评价奠定试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5,他引:40  
本研究采用嗜酸性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hiobacillus thiooxidans)并添加S粉为能源物的生物淋滤技术应用于制革污泥中铬的去除(溶出).序批式试验结果表明,淋滤处理8d,Cr的溶出率可高达100%(污泥中铬的原始浓度为14519mg/kg).在能源物各种投加比例中,以4g/L的投加比例较好.研究表明,生物淋滤法去除制革污泥中铬主要是通过嗜酸性硫杆菌的新陈代谢使介质酸化而实现的.生物淋滤作用导致介质pH下降到2.0,是使制革污泥中铬大量溶出的一个临界点,在pH低于这个临界点时,污泥中铬去除率才可迅速达到80%~100%.这为重金属含量高的废弃物处理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NaOH-Na_2CO_3混合消解测定铬渣中六价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松  李瑾  肖亚琼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5):152-153,161
采用NaOH-Na2CO3、MgCl2和H3PO4缓冲溶液混合消解体系对铬渣进行处理,建立了铬渣中六价铬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在0 mg/L~0.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5 mg/kg(以0.5 g样品计),铬渣样品的RSD为5.5%,加标回收率为91.7%~106.3%。方法操作较为简便,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铬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铬离子(Cr~(3+)和Cr~(6+))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Cr~(3+)日引入量分别在低于20mg/L,36—109mg/L和高于145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抑制(即引起产气率下降分别为低于20%、20—40%和大于40%);日引入Cr~(6+)浓度小于14mg/L,无抑制作用;36mg/L或高于70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中度或重度抑制.单位污泥干重所允许承受Cr~(3+)和Cr~(6+)日引入量分别为低于0.1%(62.6 mg-N/kg)和0.04%(44.4mg-N/kg).在引入Cr~(3+)的情况下,维持厌氧体系正常运行的溶解态铬离子浓度应小于0.5mg/L,超过2.5mg/L时,体系受到重度抑制;在引入Cr~(6+)的情况下,允许浓度为 0.4 mg/L,超过2.8 mg/L为重度抑制.  相似文献   

13.
铬渣产量大、毒性剧烈,是严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险废物。铬渣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要求2010年底前,所有历史堆存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铬渣堆放所产生的含铬渗滤波已对周围的土壤、地下水乃至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在铬渣得到治理的同时,含铬渗滤液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系统评述了铬渣渗滤液的各种治理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含铬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实验研究了镀铬电解液中铬雾抑制剂的选择、用量及添加方式对抑雾效果的影响,有效地防止铬雾的挥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先升高然后降低,最佳pH为3,去除率为84.04%。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最佳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为10 g/L和90 min,去除率分别为87.34%和84.04%。随着初始浓度的不断上升,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在原水条件下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都比在纯水条件下低。平衡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吸附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去除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总铬分析方法的改进试验。经过多次试验,将废水中总铬分析方法的消解-氧化操作步骤作了部分的改进后,其分析结果与标准方法(国家环保局的《水和废水的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由于本方法不易造成总铬成份的损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密度和稳定性,简化操作,缩短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试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铬渣解毒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铬渣污染状况,对比分析了10余种铬渣解毒技术的优缺点,并且重点论述了旋风炉附烧铬渣工艺过程及其技术特性。研究表明,旋风炉附烧铬渣具有吃渣量大,解毒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铬渣解毒技术。   相似文献   

18.
高浓度含铬废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高浓度含铬褪铜废液的处理方法 ,根据该废液铬含量高 ,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特点 ,提出了一条综合利用含铬废液的工艺路线。将含铬废液在合适的条件下把Cr(Ⅲ )氧化为Cr(Ⅵ ) ,加合适的沉淀剂除杂质后 ,加入铅盐溶液 ,生成铬黄  相似文献   

19.
测定固体废物实际样品中的六价铬时,往往存在着三价铬的干扰。利用传统的酸消解前处理无法有效地去除三价铬的干扰。运用碱消解前处理虽然可以消除三价铬的干扰,但由于前处理过程中,溶出液有色且基本为黄色,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造成较大干扰。故建立碱消解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方法不仅解决了三价铬的干扰,并避免了溶出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