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含油污水中油类作为分析受其污染的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标准油可行性 ,紫外吸收光谱图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 ,污水、地下水、土壤中油类不仅主要成分相似 ,其相对含量也相同 ,证明了标准油选定的正确性。试验同时表明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污染正是目前仍在排放的含油污水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针对城市河流水体常规污染指标的快速原位监测方法,首次运用紫外光诱导荧光分析仪对扬州市60条城市河流进行水体三维荧光光谱(EEM)测量,形成了具有多样性的水质样本集合。利用峰值拾取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3种方式从三维荧光光谱中提取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信息,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R),建立与化学需氧量(CODCr)、高锰酸盐指数(IMn)、氨氮(NH3-N)和总磷(TP)4项常规水质污染指标相关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峰值拾取法结合相关性分析可以有效地反映水体EEM中的污染特征和状况,由此建立的4项水质指标预测模型训练集决定系数均>0.82,预测结果与国家及行业标准方法分析值之间具有较低的均方根误差,说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城市广域水体的高效、原位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黄河兰州段油污染的特殊性,对兰州地区的主要油污染源的污油,测定了其红外、紫外光谱,从而确定了紫外法的测定波长。最后通过对比测定,认为紫外法是监测黄河水中油类污染物比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荧光测油仪在海上溢油应急监测中的适用性,并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测定海水中油类样品仅需100 mL水样,平均每个样品所需的前处理时间约340 s,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测定下限为0.012 mg/L。测定用标准物质配制的不同浓度海水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08%~0.87%,测定标准样品的相对误差为0.49%~4.5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7%。对标准物质配制的海水样品进行检测,与现行仲裁标准方法在0.05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在渤海中部海上监测中,连续6 d测定不同标准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6%~0.83%。研究结果表明,该便携式荧光测油仪适用于现场对油类的定量分析和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5.
利用SP-2558多功能光谱测量系统,对太湖水、普通自来水和纯水在紫外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水在波长290nm左右的紫外光激励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荧光峰是360nm至510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453nm左右;在同一紫外光激励下,三种取样水所产生的荧光光谱有明显的差异。太湖水强而宽的荧光光谱来自于污染物,荧光光谱的差异对应水质污染的情况。研究方法可作为鉴别水质污染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某重金属矿区3个水域(a、b、c)作为研究区,采集Aster卫星传感器的遥感监测数据,再运用分光辐射光谱仪测定标准板与目标水体,计算目标水体的光谱反射率,分析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时的光谱反射特征,实现基于光谱分析的重金属污染废水遥感监测。结果表明:a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深水区向浅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出橙红色;b区域内水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步增强,水体呈现为棕红色;c区域内水体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整个区域内水体为铜绿色。该结果与现场采集的各区域水体遭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7.
油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采油、炼油、机械、轻工及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在监测采样时,采得的样品应是从废水表层至底层的规划水体,但目前使用的采样方法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造成分析结果误差很大。对同一废水,同时采样,不同实验者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时相差几十倍,常常导致环境管理部门与企业间造成矛盾。因而采样方法成为油类物质分析的关键环节。本文旨在运用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导出一种新的计算、分析和采样步骤,以  相似文献   

8.
使用F2000型红外光度测油仪,以四氯化碳作为参比溶液测定水体中石油类,由于是以未经过与水样相同的步骤萃取的四氯化碳作为参比溶液以及F2000型红外光度测油仪是直接显示水样中石油类的浓度,所得的水样浓度并未扣除水样萃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因此,笔者认为用经活性炭吸附处理过的超纯水,通过与水样相同的操作步骤所得的萃取液作为测定水样时的参比溶液,测定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能够更好的反映水体受石油类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水纹预警溯源技术在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表水对污染预警和溯源技术的迫切需求,在南方某水体开展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水体的水纹在激发波长230 mm、发射波长340 nm和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320 nm处有2个代表性荧光峰。2个峰的荧光强度与氨氮呈线性正相关。枯水期的荧光强度较高。清华大学已将水纹溯源技术仪器化。在长期在线监测过程中,污染预警溯源仪检测到水情异常并快速确定了污染类型,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安福”号油轮在福建省湄洲湾油码头泄漏大量大庆原油事故的发生,我们曾先后三次对相关区域进行跟踪监测,每次均增加监测频数和扩大监测区域范围,以探讨溶解于水中的大庆原油随时空变化对湄洲湾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并对油类污染湄洲湾水域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中油类监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 ,对我国油类监测中存在的诸如采样、提取、使用的油标准及监测方法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质控要求、油的概念等监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福建省茶园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AHs的总量在0.622~812.0μg/kg之间,平均值为48.4μg/kg。其组成以3环的为主,4环次之,主成分分析和PAHs特征参数分析发现,福建省茶园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以燃油、木柴和煤燃烧来源为主,部分样点存在油类排放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福建省茶园土壤中多环芳烃已具有不利生物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
影响总氮准确定量的光谱检测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现行的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测定水体总氮中由光学检测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波长的光谱检测总氮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由于仪器信号波动或光散射引起的光谱检测基线上移所造成的误差可以用在NO3-没有吸收的340 nm处的吸光度加以判断,从而用三波长的方法扣除由于光谱基线上移对220 nm和275 nm处吸光度检测的干扰。对2个水样进行同样的光谱检测,以不同的计算公式所得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三波长法明显优于双波长法。三波长法检测重现性相对偏差小于0.2%,其总氮含量的结果要比双波长法高7%~16%。这也解决了人们对总氮含量测定结果总是偏低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B/T 1 6 4 88- 1 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中有红外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前者采用 3种纯有机溶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代替标准油品 ,以求得校正系数 ,免除了标准油选择的难题 ;后者需将 3种纯有机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标准油 ,测定结果只能体现油类物质部分含量而非全部含量。现以不同行业的废水 ,用该两种方法进行实测和对比试验。1 试验1 1 主要仪器和试剂JK - 951多功能红外测油仪 ;硅酸镁吸附柱。CCl4,测试前用 1cm石英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在2 6 0 0cm- 1~ 330 0cm- 1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 ,吸…  相似文献   

15.
对水中油类测定的新旧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637-2012)和《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GB/T 16488-1996)作比较,前者的内容中增加了总油的定义,修改了干燥剂的处理条件、样品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萃取条件和萃取液脱水方式,删除了絮凝富集萃取的内容。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方法降低了检出限和空白干扰,样品体积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6.
水体环境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比较测定了饮用水、景观水及地表水水体中氟化物的含量,发现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两种方法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可以指导分析人员根据水体污染程度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研究了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沿岸污水处理厂、支流、干流的水质参数及其DOM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干流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与各支流接近,总磷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氨氮和总磷污染严重。水体DOM共存在2类(4种)荧光组分,包括类腐殖质组分(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组分(类色氨酸,C3;微生物代谢产物,C4)。污水处理厂出水汇入各支流后,水体DOM中的类腐殖质组分的比例上升。荧光比例显示,各河流DOM以C3组分为主,占比为24.76%~40.27%。水体荧光指数(1.58~1.72)、自生源指数(0.96~1.17)及腐殖化指数(0.74~0.81)计算结果指明,该水体的DOM组成具有内源和外源的双重特性,整体腐殖化程度低且自生源特性强。DOC与C1、C2和C4组分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荧光组分可用于动态跟踪河流有机物;总氮与C1、C2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腐殖质组分会对氮污染物浓度产生重要影响;总磷与自生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为DOM腐殖化程度越高,总磷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对渔业养殖水体进行监测分析,是评估养殖污染源对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的重要依据。选取里下河典型地区兴化市的养殖池塘和地表水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工监测、相关性分析、三维荧光指纹和风险商值法等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和地表水断面水质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水体水质总体劣于地表水断面,养殖尾水排放达标率为89.7%,主要影响指标为pH值;Y1和Y2池塘对S1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具有负面贡献;以养殖尾水为代表的农业源是影响S1断面水质的主要污染来源;地表水和养殖水体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检出率均达100%,四环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在该地区养殖活动中的使用较多。风险商值法评估结果显示,Y2池塘养殖水体受磺胺甲恶唑影响的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开放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OP-FTIR)对华东地区某化工区周边空气特征污染进行了180 d连续在线监测,建立了污染特征分析、预警评估和污染溯源等体系化监测应用方法,匹配形成了近10项日常数据监控指标的质保质控体系和基于最小二乘法人机结合的谱图解析和数据生成体系,数据误差控制在20%以内。结果表明,通过180 d外场稳定监测,实现了超过40种区域特征污染因子库的建立和实时监控,掌握了乙烯和甲醇等10余种特征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和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总石油烃的气相色谱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总石油烃划分为挥发性汽油类(C6~C10)、可萃取柴油和重油类(C10~C40)两部分,分别建立了通过吹扫捕集、液液萃取和超声溶剂萃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环境水体和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分析方法。以汽油、柴油、润滑油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校正,以色谱出峰总面积进行定量。汽油类(C6~C10)的检出限分别为0.04mg/L和0.42mg/kg,柴油和重油类(C10~C40)的检出限分别为0.06mg/L和4.9mg/kg。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