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京 《环境教育》2009,(10):64-66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_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个城市的景观风格是该城市有形和无形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城市自然空间环境、城市文化内涵、民风民俗、建筑、古迹等城市构成要素的总和。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通过对青神县城优越的地理区位、优美的山水城市空间环境、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其县城景观风格定位为“山水园林城市”的设想,并围绕突出“山、水、城、文化”等城市特色景观构成要素提出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绿色建筑,是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它技术科学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居住者提供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方便舒适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环境质量。其“绿色”的本质是物质系统的首尾相接,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开放式闭合性良性循环。通过建立起建筑物内外的自然空气、水分、能源及其它各种物资的循环系统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并赋予建筑物以生态学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目前在世界许多城市,新型的生态建筑正方兴未艾,从可持续发展住区的市场观出发,发展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在我国也必然是大势所趋。为此,本刊将陆续介绍与此有关的文章供读者参考。———本刊  相似文献   

4.
以大连市金州主城区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建筑与DEM构成的城市数字高程模型(U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城市重心、城市扩展强度与建筑覆盖度等指标定量表征城市三维空间扩展,分析3个时相城市空间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扩展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州主城区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但增长速度放缓,建筑高度持续增长,城市重心整体向东北偏移;城市建筑平面扩展强度和速度减小,水平方向的城市扩展逐渐趋于饱和;城市空间扩展由城市范围向外扩展逐渐转向以城市内部建筑更新为主的城市空间垂直扩展。  相似文献   

5.
工业是当前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行业,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关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具体方案,致力于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提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方向和优化路径,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以3E系统(经济—环境—能源)为基础,综合分析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生态化发展决策模型,通过最优化动态模拟方法开展趋势预测和路径研究。通过辛集工业园区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对其生态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规划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战略和实施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产业生态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法,诊断我国287个地级市产业生态化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产业生态化发展依赖工业化规模扩张与总量增长,导致产业环境系统资源配置低效;(2)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极不协调,仍有众多城市产业生态化水平较低;(3)产业系统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较强的正相关,生态环境系统分布较均衡,与产业系统发展存在"内在互补";(4)产业生态化水平基本形成"圈层+轴线"的空间结构,核心集中于中部地区,但呈现由东向西逐次递减的空间格局;(5)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区域分工与产业结构差异、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差异以及区域间环境管理力度差异是产业生态化区域差异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1988年9月国务院环委会公布了《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同年底又公布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及一些有关文件。这个“决定”和“办法”不仅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使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有了重大发展。所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就是用一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标定量地反映、评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建筑是城市公共建筑的重要类型,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结合几位建筑师的博物馆扩建项目实例,通过分析博物馆扩建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和形象协调的相关手法,以探讨建筑如何更好地融入环境。有助于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展现出城市独有的风貌。  相似文献   

9.
浅议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智兰 《青海环境》2009,19(4):179-180,189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化带。绿化带的植物景观配置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条件和丰富了城市的植物景观。使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得到提升。文章对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城市的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推动着城市环境的改善。过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城市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必要的道路、管线、绿化等,而对与自然环境的结  相似文献   

11.
环境空间管控和环境空间规划是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短板,我国亟需建立起一套城市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来参与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进而彻底扭转城市环境污染被动治理的尴尬局面。构建覆盖城市各领域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是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本文梳理了我国环境空间管控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角度,在城市层面构建了由环境功能区划、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的严格管控区以及环境承载调控等手段组成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并以贵阳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为案例,进行了环境空间管控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了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空间管控的政策建议,保障空间管控体系能够落地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以建筑物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园林绿化受建筑物的制约,必须与建筑物相协调,形成不同的特点,并为教学活动的需要考虑。校园主要以树木,花草等植物绿化环境,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充分利用绿化来美化建筑立面,弥补建筑及其空间的不足,使绿地同建筑相协调。为学生提供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学习环境。校园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教学楼、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宿舍以及花园小道等场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要使空气每天清新宜人,每人必需10平方米树木以调节空气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空气保…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建设部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于2004年8月27日发布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试行)》于2004年10月18日印发。《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规定: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  相似文献   

14.
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和中国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孔坚 《绿叶》2010,(8):42-47
中国的城市设计。景观和建筑艺术在“小脚美学”的指导下,塑造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风格.也让我们的建筑和城市艺术终于迷失了方向。我们的城市设计、景观和建筑需要走向新美学——大脚的美学,追求健康的生态过程之美、丰产之美。这种新田园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不是乌托邦.而是新美学下的生存艺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工业园区同时又是污染产生排放集中地,我国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阻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可以从园区层面出发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个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分析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发现总体上园区环境管理水平较差。工业生态化建设为进行合理的园区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工业生态化建设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的对策:1提升生态工业的意识,鼓励公众参与;2确立生态化建设思想,以生态化建设促进环境管理效率的提升;3加强工业生态化建设相关政策法规、规划的完善和实施;4构建工业生态化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以生态化建设来实现工业园区科学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青海环境》2004,14(4):177-179
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我国城市生态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的高速发展也使环境和城市生态楚设背负起沉重的负担,许多大中城市因城市发展过快,加之为获取眼前利益,忽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惜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致使城区环境质量恶化,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材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建筑材料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建材行业发展强劲,但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加之城市拆迁改造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必须加强建筑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对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减少建筑废弃物是解决建筑行业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实施这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方面的各种可行性技术。主要是针对沥青、砖、混凝土、金属、玻璃等几种物质再生利用的可行性技术进行综述,为未来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秦皇岛市汤河公园“红飘带”入选国际知名旅游杂志《康德纳特斯旅行家》4月号评出的“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成为和英国温布利大球场等著名生态建筑齐名的国际景观。该项目还曾荣获了“2007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综合设计荣誉奖”,并被选为美国2008年第1期《景观设计学》杂志封面。  相似文献   

20.
城市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重庆大学资源中心贺云华环境是人类的生存活动空间。城市环境是人类最为密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城市持续发展是指当代城市聚居者的生存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不能影响后代的发展能力,更不能牺牲后代的利益,要确保城市有较强的发展后劲。1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