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域夜光藻种群动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夜光藻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夜光藻种群的动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结论: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养殖区内出现在3月份,并在7月份出现密度高峰,9—10月份偶有出现,11—2月份则未出现。夜光藻最高密度出现的温度为25—26℃,夜光藻在秦皇岛近海的出现及7月份的密度高峰与水温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物质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含大量腐殖酸。腐殖酸具有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能力和脱除杂质能力,因此在很多方面有实用价值。活性碳、土壤、堆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活性碳、土壤、堆肥在不同温度,液/固,腐殖酸初始浓度的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实验因素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吸附剂类型〉腐殖酸的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温度〉液固比。在温度为25℃,液固比为50/0.5(mL/g),腐殖酸初始浓度为41.99(mg/L),吸附剂类型为活性碳时,腐殖酸吸附量最大,为40.86mg。同时分析了响应指标随因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中典型致臭藻类培养浓度与吸光度、浊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晨  马晓雁  李军  张赟 《四川环境》2010,29(4):31-34
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硅藻(Hantzschia amphioxys)是常见的导致地表水体臭味的藻类,本文分别对颤藻和硅藻培养液的吸光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经过光谱扫描发现,颤藻和硅藻在紫外区均无明显吸收峰;颤藻液在可见光区波长为420、440、625和675nm处有吸收峰,硅藻液在420和675nm处有吸收峰,颤藻液的吸光特性优于硅藻。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藻浓度与吸光度均成正比;本文同时探讨了培养液中藻浓度与浊度的关系,两者为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光度或浊度可准确反映培养过程中的藻浓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浴法提取总黄酮,以蜈蚣草为原料、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料液比对提取蜈蚣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5,提取温度60℃,每次3h,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6.15%。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填料塔胺法脱硫实验装置,以乙二胺/磷酸溶液为吸收剂,通过条件实验,考察了操作参数对SO_2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液气比、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空塔气速、气相入口SO_2浓度及吸收贫液中四价硫S(IV)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空塔气速和贫液S(IV)浓度对吸收率的影响显著;实验条件下,吸收液气比不宜低于1.73L/m3,贫液S(IV)浓度宜控制在0.1mol/L以下;增大吸收液流量或降低贫液S(IV)浓度均会降低液相传质阻力。  相似文献   

6.
沼气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含碳量较高,不满足管输要求。通过HYSYS软件应用SRK方程对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吸收气液比、吸收压力、气提气液比、碳酸丙烯酯贫液进料温度、预处理沼气的进料温度、吸收塔板数对脱碳效果的影响:净化气中CO2的含量随着吸收气液比的增大逐渐增大,脱碳率随之减小,但吸收气液比在10~30时,净化气中的CO2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吸收塔板数的增加,净化气中的CO2摩尔含量逐渐减小,脱碳率逐渐上升,当塔板数小于10时,脱碳效果明显,当塔板数超过10时,对脱碳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马超 《四川环境》2021,(2):8-13
以高锰酸钾溶液作为烟气中汞元素的氧化吸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氧化吸收液浓度、反应时间、初始汞浓度、反应温度、pH值对KMnO4对Hg0吸收效率的影响,阐明方法适应性,并将现行采样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15min后,氧化吸收基本平衡,KMnO4浓度为5mmol/L,反应温度为60℃时KMnO4氧化吸收最佳。强酸和强碱环境的吸收效率均高于中性条件,初始汞浓度变化对KMnO4吸收效率的影响不大,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最优实验条件下,氧化吸收效率提高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花生壳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用单因素试验分别对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上述4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优化后花生壳中黄酮的最大提取率为92.32%,花生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适宜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150min、提取温度60℃。花生壳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当添加量为0.2%时抗氧化效果与0.2%BHT接近。  相似文献   

9.
用盐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混和溶液作为再生液对吸附铬饱和的改性沸石进行再生,研究了影响改性沸石再生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再生液中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mol/L,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二者的体积比为1:2;再生时间为1h,再生液温度为15℃-30℃恢复率较好。  相似文献   

10.
石灰—石膏法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采用湿式石灰—石膏法进行脱硫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结合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影响脱硫效率的诸多因素,如烟气中SO2浓度、液气比、pH值、吸收反应过程、特性、最终产品石膏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系统设备、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控制液气比、调节浆液pH值和烟气性质等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未被污染的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灭菌、添加由石油污染土壤红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根际修复区分离筛选得到的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调控反应温度与石油烃初始浓度,研究在土壤中添加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后石油烃降解动力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优势石油烃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起主导作用,在40d内,在2 000mg/kg石油烃浓度下添加石油烃降解菌其石油烃降解率是灭菌条件下的2倍左右,土壤中石油烃降解菌降解量为36~271mg/kg,非灭菌处理半衰期时间短于灭菌处理;在设定的实验温度范围内,石油烃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增加逐渐加快,在(38±1)℃时残留量最小为1 662mg/kg,半衰期最短;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浓度为2 000mg/kg时降解最快,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石油烃降解速率呈递减趋势,半衰期逐渐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展了利用O3氧化造纸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产生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根据O3对污泥性状、细胞溶解性COD及细胞电导率透性等指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利用O3氧化剩余污泥实现系统污泥减量的最佳技术条件:在污泥浓度为5000mg/L时,体系中初始O3浓度为8.0~16.0mg/L时,接触氧化时间控制在20min,即可保证细胞溶胞的目的,在此条件下可实现系统污泥减量87.1%。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开展化学洗涤实验,以自制的表面活性剂为主洗涤剂,复配碱性无机盐,确定了最优的洗涤剂配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温度、洗涤时间、固液比、搅拌速度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情况下对含油污泥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配方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QH501和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E02配比1?2,浓度2 000 mg/L,碱性无机盐Na2SiO3浓度为900 mg/L;各因素对洗涤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固液比>搅拌速度>洗涤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洗涤温度70℃、固液比1?4、洗涤时间40 min、搅拌速度70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洗涤后污泥含油率可由12.56%降低至1.34%,除油率高达89.3%,含油率满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B65/T 3998—2017《油气田含油污泥综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Mn(Ⅱ)与Pd(Ⅱ)为催化剂的吸收净化溶液对黄磷尾气中的PH3进行了液相催化氧化研究。考察了混合气中02浓度、温度、入口PH3浓度、气体流量和吸收液pH变化与磷化氢净化效率曲线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气中较佳的氧含量为5%;在20℃至75℃范围内,低温对催化净化有利,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0℃;较低的PH3入口浓度和低气速均有利于对PH3的净化;吸收液较高的pH有利于吸收液中催化剂催化效能的发挥。吸收液对PH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但因吸收液中的金属离子易与PH3产生的PO4^3-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脱离液相催化氧化系统,吸收液失效较快。  相似文献   

15.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淀粉酶的酶活,研究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细菌产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初始PH值为7.90-8.20,培养温度31℃,在装液量为100mL三角瓶中装液40mL.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71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分泌菊粉酶能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菊粉30.0g/L、酵母膏7.0g/L、NaCl 5.0g/L、K2HPO4·3H2O 3.0g/L,初始pH 6.0,250mL发酵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30℃,160r/min振荡培养2d,酶活力达到最高,为2.35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43倍.  相似文献   

17.
从长期受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中通过采用富集培养分离技术得到4株以苯磺隆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分别将其命名为B1、B2、B3和B4。通过观察这4种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析其16S rDNA序列,初步鉴定菌株B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2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sp.),B3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B4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并通过研究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苯磺隆初始浓度、培养基体积、氮源、碳源、Mg^2+浓度等因素对4种菌株生长情况的影响,确定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显示,B1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3株菌株均为30℃。菌株B3最适pH为8.0,其余3株菌株均为pH7.0。B1和B3菌株最适接种量为15%,B2和B4最适接种量为10%。菌株B3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为100mg·L^-1,其余菌株最适苯磺隆初始浓度均为200mg·L^-1。4株菌株最适培养基体积均为75mL,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铵,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B2菌株最适Mg^2+浓度为100mg·L^-1,其余3株菌株均为200mg·L^-1。B1和B4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20g·L^-1,B2菌株NaCl浓度为5-30g·L^-1,B3菌株最适NaCl浓度为50g·L^-1。该结果为利用微生物对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进行原位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化感物质为活性成分,通过微胶囊技术制备抑藻剂,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生态友好型的蓝藻治理手段。本实验研究亚油酸缓释微粒对于不同生长阶段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并探究其抑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缓释抑藻剂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铜绿微囊藻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抑制率高达96%。抑藻组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实验中期几近于0,藻体中氧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藻液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电导率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抑藻过程中亚油酸缓释抑藻剂破坏了藻细胞内的叶绿素a,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加剧,抗氧化酶失活,从而对藻细胞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35、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BS、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amnolipid对苯并芘(BaP)的增溶能力和对BaP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g/L时,其洗脱效果:Brij35(71.3%)Rhamnolipid(49.9%)SDBS(43.2%)CTAB(13.1%)。通过计算与比较临界胶束浓度(CMC)、摩尔增溶比(MSR)、表面活性剂在土壤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几种表面活性剂中确定Brij35为最佳清洗剂。同时探究了液固比、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洗脱时间对土壤中Ba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洗脱条件为:液固比101,Brij35 10g/L,反应温度20℃,洗脱时间24h。此条件下Ba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2.4%。研究证实了Brij35能促进土壤中BaP的分离以达到修复目的。  相似文献   

20.
洗涤法处理含油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用洗涤法处理含油土壤,考察了洗涤剂种类与浓度、洗涤温度、液固比、洗涤时间、表面活性剂、洗涤液直接循环使用次数对洗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合减浓度为10000mg/L、洗涤温度为70℃、液固比2:1、洗涤时间20min时,可将含油量为30%的土壤洗至残油率仅为0.3%左右。OP、EL型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洗涤效果没有改善,特别有意义的是洗涤液能够直接循环使用而对洗涤效果基本无影响,这不仅能够减少用水量,还可以大大减少废水的排放量,降低操作费用及废水处理费用。该洗涤法不涉及物质的相变过程,混合碱由廉价的无机碱和无机盐组成,故能量消耗低,处理费用也低,且洗脱下来的原油可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