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了解O3污染的垂直分布对于充分理解O3在大气中的扩散和输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优插值法实现了高塔与激光雷达O3观测数据的融合,并基于垂直观测融合数据对2021年10月广州市一次O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刻的O3浓度均大致呈现出随高度上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平均相对高值主要分布在300~500 m,最高值出现在400 m附近.(2)结合边界层高度分析可知,白天的O3生成和扩散基本均在边界层以内进行,夜间普遍存在O3残留问题,而在污染日尤其显著,表明白天光化学反应生成的高浓度O3是夜间残留层中O3的来源.(3)污染期间,不同大气污染物形成了不同的垂直分层,具体表现为较高浓度的PM2.5和NO2在中、低层积累,而高层(约200~600 m)则维持高浓度O3的污染垂直分布结构.推测原因在于南北气流对峙及夜间稳定...  相似文献   
22.
为更好地识别太原市PM2.5的来源,于2022年1月采用在线多金属监测仪对太原市区PM2.5中13种金属元素(K、Ca、Ba、Cr、Mn、Fe、Cu、Ni、Zn、As、Se、Pb和Sr)小时浓度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其污染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13种金属元素浓度之和均值为(3 901.6±2 611.2)ng·m-3,在PM2.5中平均占比为(7.1±7.7)%.Fe、Ca和K是3种主要的金属元素,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 319.5±1 003.5)、(1 181.0±1 241.6)和(883.3±357.3)ng·m-3.ρ[Cr(Ⅵ)](4.6ng·m-3)和ρ(As)(11.2 ng·m-3)平均值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GB 3095-2012)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值.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扬尘、机动车排放、不锈钢制造、生物质燃烧与垃圾焚烧、散煤燃烧和工业燃煤是PM2.5  相似文献   
23.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24.
我国部分商品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Tekmar3000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组合分析仪,参照USEPA的标准分析方法,对我国某些商品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一般在1~8μg/L,其中普遍含有具三致潜力的卤代烃与苯系物。虽然这些毒理性指标均可达到我国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但与国外优质瓶装饮用水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瓶装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与深度处理技术和组合工艺有关,可通过改进这些技术而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珠三角典型地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及其化学反应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于2016年在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开展四季VOCs、NO x、O3和PM2.5的连续观测,共获得2142组有效数据.结果表明:(1)VOCs、羟基自由基消耗速率(LOH)、O3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均具有明显季...  相似文献   
26.
用预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CCl3F、CFC-12、CFC-113和CFC-114等4种痕量氟氯烷烃气体。结果表明,2005年珠江三角洲背景点鼎湖山大气中CFC-12和CFC-11的年平均浓度高于全球本底站,说明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一定CFC-11和CFC-12的排放源;CFC-113浓度水平则与全球本底站点浓度接近,且CFC-113和CFC-114在广州城区与鼎湖山差别不显著,表明区内其排放源强度应很小。观测日内广州和鼎湖山大气中四种CFCs的日变化幅度均较小,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广州市CFCs总体呈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与城区致冷设备高温季节使用频率较大有关;鼎湖山则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主要受扩散作用和季风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CFC-11、CFC-12和CFC-114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CFC-113的浓度一直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7.
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有机污染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总结了广州地区目前唯一的大量污水处理厂三年来的运行经验,得出仅从BOD、COD、DO等宏观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状况.只有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具体化合物及其数量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客观地评价水体有机污染状况.本主要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手段。对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非挥发有机物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广州市街道环境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直读式DustTrak8520型颗粒物浓度测定仪在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对广州市街道PM10、PM2.5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PM10、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它们的变化趋势相似。与国内很多城市不同,PM10、PM2.5质量浓度日变化都呈上午低、下午高、夜间21点左右出现峰值的特征。PM10、PM2.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8。PM2.5/PM10平均值为0.85,表明广州市街道空气中细颗子(PM2.5)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29.
2014年在新疆和田市城区分冬、春、夏、秋4个季节采集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组成和来源,并评估了其致癌风险。结果表明:PAHs浓度年均值为99.02 ng/m~3,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即冬季(241.52 ng/m~3)秋季(87.50ng/m~3)春季(30.81 ng/m~3)夏季(10.39 ng/m~3),冬季苯并[a]芘(Ba P)的浓度高达16.57 ng/m~3;全年PAHs以4~6环为主,冬季4环PAHs比例(46.03%)明显高于夏季的比例(15.97%),表明气粒两相分配对PAHs分布有显著影响。PAHs浓度与气温和风速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表明相对低的气温和风速、相对高的湿度是冬季PAHs污染较高的重要原因。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显示,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其中冬季PAHs来源以燃煤及薪柴燃烧为主,春、秋季以燃煤源和交通源的混合污染来源为主,夏季以交通源为主。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除和田市东北部的局地输送外,来自中亚、西亚其他国家外部输入的气团也对和田市城区PAHs有重要影响。苯并[a]芘毒性当量浓度(Ba P_(eq))年均值为10.51 ng/m~3,终身呼吸性肺癌风险(CR)为9.14×10~(-4),是美国环保署(USEPA)可接受致癌风险指数的9.14倍,表明和田市城区居民具有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0.
广州市医院空气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预浓缩色质联用系统对广州市4 家医院室内外空气中5 种苯系物(BTEX,即苯、甲苯、乙基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 家医院的5 种BTEX 的总浓度平均值为10.61~253.35µg/m3.5 种BTEX 中,以甲苯的浓度最高,但均低于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阈值,也低于国外医院室内空气BTEX 的浓度.室内BTEX 浓度稍高于室外,多数采样点的室内浓度与室外浓度比值(I/O)大于1.0.除苯外,其他4 种BTEX 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好,表明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室内空气中BTEX 的来源包括室内装修材料及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