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臭氧(O3)浓度呈升高趋势,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掌握长三角地区蓝天保卫战实施期间O3时空变化特征和人群健康影响,采用莫兰指数和冷热点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2017~2020年210个监测站点O3浓度时空特征,并利用健康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价法评估了长三角区域人群O3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2017~2020年,长三角地区O3年均值和暖季均值的四分位数范围(IQR)呈现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位移的趋势.暖季和冷季O3浓度均值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态势.暖季O3浓度均值在长三角北部和中部腹地城市出现高浓度O3集聚的特征.区域O3年均暴露浓度超过160μg·m-3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2017年的72.3%降低至2020年的34.8%.三省一市人口加权年均O3暴露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长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20年OMI遥感卫星O3柱浓度数据,结合河套平原23个国控点环境自动监测站大气污染物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资料,探讨河套平原O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气象因素、传输路径和潜在来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河套平原O3柱浓度年均值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率为2.95%,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空间分布方面: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南部城市低于北部城市;(3)河套平原地区O3浓度与气温、日照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而降水、相对湿度、风速对O3浓度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4)基于后向轨迹HYSPLIT模型对河套平原地区污染严重城市鄂尔多斯市进行分析,发现远距离气流传输主要来自西北方向,近距离气流传输主要来自西南方向;O3主要潜在贡献源区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春季主要来自陕西北部与包头市,夏季主要来自陕西北部与山西西部,秋季主要来自内蒙古西部与宁夏银川市、陕西北部,而冬季则主...  相似文献   

3.
2016~2020年山东省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梦鸽  杨依  孙媛  张凤英  李永华 《环境科学》2022,43(6):2937-2946
基于2016~2020年山东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结合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等社会经济数据以及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综合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山东省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和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年来山东省空气质量整体呈好转趋势,除O3外,SO2、 NO2、 PM2.5和PM10等污染物浓度逐年降低.空气污染物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沿海地区污染物浓度更低.(2)山东省PM2.5与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占比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城镇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同时,这种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尺度差异,人口密度、民用汽车量和工业用电量与PM2.5空间关系较平稳,而城镇化率和第二产业占比对PM2.5的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高.(3)气象要素对菏泽和威海两市PM2.5  相似文献   

4.
随着京津冀区域臭氧(O3)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探究和分析京津冀区域O3变化特征和污染过程形成原因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观测结果显示,春夏季京津冀区域较高的O3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这3座城市O3高浓度往往伴随着偏南风的影响.基于WRF-Chem模式模拟和过程分析技术对2019年京津冀区域O3变化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典型城市化学过程、垂直混合和输送的日变化有着鲜明的季节变化差异.其中在夏季午后化学过程是各城市O3浓度增加的主要来源;垂直混合导致天津和石家庄O3浓度增加,但使得北京O3浓度减少;天津和石家庄存在净输出,而北京则为净流入.通过对比分析O3污染和清洁过程结果表明,化学过程主导北京和石家庄污染过程午后O3浓度增加,天津则为垂直混合,此外,北京和石家庄存在O3净输入,天津则为净输出;而清洁过程中,垂直混合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不同气候背景城市O3污染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选取北京市、沈阳市、银川市、成都市、南京市和广州市作为典型代表城市,基于这6个城市2014-2016年ρ(O3)、ρ(NO2)和ρ(CO)资料对O3与其前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14-2016年6个城市ρ(O3)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南京市>沈阳市>北京市>银川市>成都市>广州市,ρ(NO2)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北京市>成都市>南京市>沈阳市>广州市>银川市,ρ(CO)年均值大小顺序依次为北京市>银川市>成都市>沈阳市>南京市>广州市.2014-2016年除广州市ρ(O3)下降、沈阳市变化不明显外,其他城市ρ(O3)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城市ρ(NO2)和ρ(CO)普遍呈下降趋势.②广州市ρ(O3)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其他城市四季ρ(O3)大小顺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北京市、沈阳市和银川市四季ρ(NO2)和ρ(CO)大小顺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成都市、广州市和南京市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城市ρ(O3)和ρ(Ox)日变化呈单峰型,ρ(NO2)和ρ(CO)日变化呈双峰型.③6个城市城区ρ(O3)均低于清洁对照点,城区ρ(NO2)和ρ(CO)均高于清洁对照点,并且城区与清洁对照点O3及其前体物质量浓度差值随城市和月份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④各城市ρ(O3)与ρ(NO2)和ρ(CO)均呈负相关,与ρ(Ox)呈显著正相关;城区ρ(O3)与ρ(NO2)和ρ(CO)的相关性均好于清洁对照点,清洁对照点ρ(O3)与ρ(Ox)的相关性则好于城区.⑤各城市ρ(O3)超标率随ρ(NO2)和ρ(CO)的增加均呈先迅速上升再快速减小,之后缓慢变化的特征,但ρ(O3)超标率峰值对应的ρ(NO2)和ρ(CO)有所差异.研究显示,日照条件较好的银川市、北京市和沈阳市O3与其前体物相关性较成都市、南京市和广州市强.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研究了2016年中国东部O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气象因素和前体物对中国东部O3浓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O3浓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3月为低值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波动阶段、10~12月为低值下降阶段,O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值波动阶段,超标天数占全年的96.0%.(2)气象因素是影响O3年均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受降水、相对湿度南高北低和日照时数北高南低的影响,O3年均浓度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前体物对O3年均浓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是城市群核心城市形成局部O3污染中心的原因.(3)O3月均浓度分布格局经历了由北高南低到南高北低的演变过程,1~6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北迁移,6月达到最北,北高南低的特征最强,环渤海地区成为O3污染最严重的区域;7~12月,O3浓度总体重心和高值重心向南迁移,12月达到最南,O3浓度分布格局演变为南高北低.3~9月雨季期间,O3浓度分布主要受降水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其余时间主要受气温的影响.(4)前体物对O3浓度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气象条件实现,气温越高,光化学反应越强,前体物的正向影响力越大;气温越低,光化学反应越弱,NOx、CO、SO2等化学性质活跃的前体物对O3可能起消耗作用.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昕  辛存林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2):2065-2074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评价体系中6项污染物(PM2.5、PM10、O3、NO2、SO2、CO)质量浓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对29个监测站点32 910个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克里金法分析AQI及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空间上,陕甘宁地区西南部污染较轻,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污染较严重.ρ(O3)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地区,ρ(CO)、ρ(NO2)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ρ(PM2.5)、ρ(PM10)分布特征与AQI分布特征相似,ρ(SO2)高值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②时间上,3 a的AQI平均值为88,AQI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08)>春季(88)>秋季(78)>夏季(74)的规律.③通过数理统计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特征分析发现,ρ(O3)夏季最高,峰值为140.3 μg/m3,春秋次之,冬季最低;ρ(PM2.5)、ρ(PM10)、ρ(SO2)、ρ(NO2)和ρ(CO)均为冬季最高,其最高值分别为83.7 μg/m3、155.9 μg/m3、72.6 μg/m3、52.1 μg/m3、2.04 mg/m3.④相关性分析表明,AQI与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20,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与AQ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气压与AQI呈显著正相关(P < 0.05).DEM(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分析发现,地形起伏度级别越大,AQI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中,AQI受工业企业数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34.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对陕甘宁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识别我国沿海地区的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基于2015—2016年我国沿海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5个地级以上城市ρ(PM2.5)、ρ(PM10)、ρ(NO2)、ρ(O3)、ρ(CO)和ρ(SO2)监测数据,在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和AIC(改进赤池信息准则)开展我国沿海地区大气污染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颗粒物污染严重,其中70%和54%的城市未达到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ρ(PM2.5)和ρ(PM10)二级标准,ρ(PM2.5)在空间上以浙江省金华市为界呈“北高南低”、金华市以北地区“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环渤海带及长三角地区ρ(O3)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山东省中部ρ(SO2)突出,最高值达71.3 μg/m3.根据6种大气污染物监测值,可将115个地级以上城市聚为3类:类Ⅰ包括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西部在内的21个城市,空间分布连续且相对集中,受本地源和扩散条件的影响,各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类Ⅱ包括辽宁省、山东省东部和长三角等地区的42个城市,各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较类Ⅰ有所降低,ρ(PM2.5)降低(比类Ⅰ低34.2%)明显,更多表现为受工业和散煤燃烧影响的SO2污染,和受海运船舶和陆路交通源影响的NO2污染;类Ⅲ包括福建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一带的52个城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相对较低,空气质量较优,受季风和外来源影响的秋季O3污染特征明显.3类城市ρ(O3)平均值相近但季节性变化有所差异,类Ⅰ和类Ⅱ ρ(O3)峰值均出现在6月,类Ⅰ ρ(O3)季节性差异更为显著,类Ⅲ峰值出现在10月,全年变幅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我国沿海地区山东省西部、江苏省北部与京津冀地区南部呈较为相似的污染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与周边城市呈不同聚类特征,ρ(PM)和ρ(SO2)相对较高,为大气污染热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2020年初新冠疫情严控措施对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选取1月25日~2月10日(疫情严控期)南京及周边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5a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疫情停工期间,降水量同比下降,大气扩散条件为近5a较差水平,但除O3浓度不降反升外,其他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和CO浓度均达近5a最低值,分别为36,44,5,22μg/m3和1.1mg/m3.通过推算疫情停工期间本地减排措施的“净环境效益”,严控使得PM2.5、PM10、SO2、NO2和CO分别下降了41.7%、45.3%、14.3%、43.5%、18.2%,O3浓度上升了4.8%.从空间上分析,南京市SO2浓度及其同比降幅在长三角省会城市内排名第1,其他污染物改善情况处于中等水平.从日变化可知,PM2.5和PM10日变化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夜间未出现次峰值.O3夜间浓度明显升高,原因是交通源的大幅削减使NO对O3的滴定反应降低,而白天O3浓度峰值取决于VOCs和NOx的减排比例.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2018年哈尔滨市臭氧(O3)监测数据,与其他典型城市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哈尔滨市O3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哈尔滨市2015~2018年O3污染程度比北上广及长春,沈阳,大连等城市轻;哈尔滨市O3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夏季O3超标率大于秋冬季;月变化趋势呈现倒“U”型,O3高值集中在5~7月;日变化为单峰分布,在13:00~15:00时浓度维持在全天高值; O3浓度表现为“周末效应”,工作日O3浓度略高于周末;空间分布特征表明:哈尔滨市外围郊区O3浓度普遍高于内围市区;在O3污染高发的5~7月,太阳辐射强度在800~1200W/m2、气温越高、风速越大和相对湿度越小,O3超标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中国城市臭氧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中国大陆城市O3污染状况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运用时空统计分析和GIS技术对2015—2016年全国开展O3常规监测的336个城市进行分析,揭示近两年O3浓度及不同等级污染天数的时空变化格局,并着重对比分析"三区十群"区域内外O3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6年期间,全国336个城市中,有258个城市2016年年均O3浓度值较2015年升高,形成了新的O3污染空间格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的河南、武汉污染较重,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西藏污染相对较轻;长三角地区和山东城市群是中国O3核心污染区域,陕西、山西及安徽三省O3浓度较2015年有大幅升高.O3的空间分布与NOx排放量、生成控制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已有的研究区域中除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等地区的郊区点位以外,我国大多数地区的O3生成控制型属于VOCs控制型.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上直接对比评估国家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内外O3污染特征变化的差异,从而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12.
王小兰  王雁  闫世明  岳江  郭伟  郝振荣 《环境科学》2022,43(7):3423-3438
对2017~2019年晋中盆地主要城市PM10和PM2.5逐时浓度资料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晋中市和太原市颗粒物浓度主要分布特征;此外利用PM2.5逐时浓度资料,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通过轨迹密度分析(TDA)、轨迹停留时间分析(RTA)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并对PM2.5逐时浓度资料和对应时刻风向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晋中盆地主要城市冬季PM2.5传输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市颗粒物浓度整体水平高于晋中市,月、季变化特征类似,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最高值出现在1月.晋中市受静稳型天气形势引起的颗粒物污染较受沙尘型天气形势导致的颗粒物污染相较太原市更普遍一些;颗粒物的分布呈现出晋中市中间值较多,太原市高值偏多、低值偏少的特点,冬季为晋中盆地PM2.5污染高发季节.晋中盆地主要城市冬季PM2.5传输通道均可分为4类:第一类通道沿太行山横谷传输,第二类通道为偏东南方向传输通道,第一、二类均为近距离传输通道,气团会携带较多...  相似文献   

13.
姚青  丁净  杨旭  蔡子颖  韩素芹 《环境科学》2024,45(5):2487-2496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厘清不同时间尺度下PM2.5和O3浓度分布有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采用STL方法分解PM2.5和O3浓度,获取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研究其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2021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下降幅度高于O3,春、夏季PM2.5和O3浓度呈正相关,秋、冬季呈现负相关,短期分量和季节分量分别对PM2.5和O3浓度的贡献最大.PM2.5的季节分量、短期分量以及O3的长期分量和短期分量均存在2个主成分,对应河北省中南部和京津冀区域北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京津冀区域PM2.5和O3均存在次区域分布.与原始序列相比,长期分量能够更好地反映PM2.5和O3浓度的演变趋势;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的标准差可用于衡量各城市PM2.5和O3浓度波动情况,太行山前各城市PM2.5浓度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标准差较高,唐山的O3浓度短期分量的标准差最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南京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常规气象资料数据,分析了南京地区O3浓度变化特征,建立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的O3浓度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支持向量机、循环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等3种在空气质量预测方向上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南京地区O3浓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浓度变化受前期浓度、气象因子和其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共同影响.LightGBM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了南京地区地面O3浓度(R2=0.92),且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等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尤其是在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高温天气,该模型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他模型,模型稳定性较好.LightGBM具有预测准确度高、稳定性好、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运算时间短等特点,在O3浓度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乌海市地形复杂,周边工业园区分布密集,近年来夏季O3污染问题突出,且污染特征与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分析乌海市O3变化特征,探究O3污染形成机制对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乌海市2018年6~8月3次持续O3污染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利用WRF-CMAQ模式系统进行模拟并根据过程分析输出结果对污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输送和局地光化学反应对乌海市O3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海市夏季O3呈现"单峰"的日变化特征,近地面O3与向下短波辐射和气温显著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空间分布上,乌海市3个工业园区白天和夜间均为O3低值区,乌海西南部宁夏石嘴山地区、乌海城区和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天为O3高值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输送和化学过程及其相对大小对乌海市O3有决定性影响,6月和7月的污染过程中局地光化学反应和输送共同导致O3显著升高,且化学过程的影响是输送的两倍左右,8月O3的升高主要为输送作用的贡献;进一步对输送作用进行分解可知偏南和西北方向的输送对O3的升高有较大贡献,结合前体物的排放,可能的传输来源为宁夏银川、石嘴山及巴彦淖尔等区域,因此,乌海市应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基础上,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减少区域传输对O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大气污染严重且与周边区域污染传输及交互影响明显,以2017年1、4、7和10月为研究对象,将河南省内18个地市的排放源分别标记,并应用于WRF-CMAQ溯源模型进行模拟.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排放和气象的共同影响,河南省PM2.5、NO2和SO2浓度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浓度的季节变化则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同季节间污染物浓度差距较大,河南省PM2.5、NO2和SO2冬季浓度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4.17、4.12和6.24倍,而O3-8h在夏季的浓度是冬季的2.24倍.由于PM2.5、NO2和SO2与一次排放关系密切且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这3种污染物的高值分布为北高南低,季节趋势较为一致.而O3-8h季节分布差异较大,夏季气象条件有助于O3的生成,O3-8h高值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北区域;冬春秋季由于气象条件的抑制和NOx的消耗O3-8h高值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南部.传输结果表明,冬季省外传输和天然源对河南省PM2.5、O3-8h、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都是最大的,分别为36.20%~72.32%、77.96%~96.08%、49.45%~78.80%和59.05%~88.85%.在仅考虑本地排放和省内传输时,夏季河南省内各市的排放对本地4种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率均为最高;春季省内传输对各市PM2.5和O3-8h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5.63%~74.69%和30.21%~80.01%,冬季省内传输对各市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6.02%~76.96%和20.30%~82.34%.河南省内PM2.5、NO2和SO2的传输路径相似,冬季多由北向南传输,春季多由西向东,西南向东北传输,夏季多由西南向东北传输,秋季多由北向南传输,但PM2.5的传输更加复杂.而O3-8h传输路径与其他3种较为不同,特别是在秋季O3-8h由西南向东北的传输路径明显.  相似文献   

17.
短期减排是我国城市应对大气污染事件的重要应急管控手段,但短期减排的效益尚未得到完善分析.2022年3月14~20日,广东省深圳市为抑制新冠疫情传播实施了全市管控,为评估短期减排对华南城市春季空气质量的影响提供独特机会.结合深圳市高精度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气象观测等多源数据,分析了深圳市管控期间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此次管控前和管控期中均有部分日期天气形势静稳,局地污染水平主要反映本地排放,有利于分析本地减排的影响.观测与WRF-GC区域化学模拟都表明,与珠三角周边城市相比,深圳市管控期间由于市内交通源排放显著减少,深圳市二氧化氮(NO2)浓度降低(-26±9.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降低(-28±6.4)%,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20±8.2)%,但臭氧(O3)浓度无显著变化[(-1.0±6.5)%].TROPOMI卫星观测的甲醛和二氧化氮柱浓度数据对比表明,2022年春季珠三角臭氧光化学主要受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控制,对氮氧化物浓度降低不敏感,反而可能因氮氧化物对臭氧滴...  相似文献   

18.
闫慧  张维  侯墨  李银松  高平  夏青  孟晓艳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2020,41(12):5215-5224
为划分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18年地面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超标情况,利用TCEQ方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本地生成O3量与区域传输O3量,对本地生成O3量与O3日最大8 h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了各城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共有121个城市O3浓度超标,超标率达35.8%;104个城市本地生成O3对当地O3污染影响较大,是O3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234个城市O3污染的主要来源则以区域传输O3为主.利用城市O3超标情况与O3污染来源将城市分为4类:超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N-L)、超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N-T)、达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S-L)和达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S-T).最终根据各个省份中4类城市的占比,将全国划分为3类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度控制区及一般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的N-L城市在3类控制区中占比最多(20.3%),污染最为严重;中度控制区中4类城市的占比均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控制区中S-T城市占比最多(65.4%),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